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祁 晨

  【摘要】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出现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导致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的公共责任缺失、公共服务对象公共性流失等现象,应从加强政府责任、努力构建多元主体的社会分担机制和建立保证民意表达和利益实现机制等方面克服公共性的流失。
  【关键词】 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性流失
  
  一、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分类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马庆钰等认为公共服务是指根据公法授权的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在公共规制的规范下向社会共体提供所需的具有纯公共性、半公益半私益以及特殊无私益性的产品和服务。公共服务可分为治理型公共服务和公益型公共服务。治理型公共服务是由政府通过运用参政资源向一国的全体公民提供的安全、秩序和公平产品,基本上属于纯公共性产品。公益性公共服务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却有竞争性的或具有非竞争性却有排他性的半公益半私益的混合型消费产品,包括那些通过公共化网络方式提供的具有弱竞争性、弱选择性和成本弱增性服务。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政府不断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危机和财政危机。为了改观这种状况,20世纪 80年代起,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为依托,以美国等为主的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和实践。80年代开始,首先显现出对市场的回归,它们多采用了管理主义的模式,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机制。90年代则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政府权力、职能和责任的全面退却,市场的边界不断扩展,即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又可称为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指政府用市场或私人部门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提供,移植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用市场标准来配置公共资源,并利用市场标准去评估公共服务生产者和供给者,公民可以在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选择。公共服务市场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部门结构变化,政府权力分散和下放,打破垄断让私营部门介入,分解大型组织使其小规模企业化;二是评价标准是市场化的标准,绩效考核的标准是以政府的施政成本是否低廉。
  三、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第一,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的公共责任缺失。一是许多地方政府在进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直接考虑更多的是解决财政与投资问题以及减少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人员编制等,对于市场化后可能存在的公共责任空白则估计不足,这就引起引发了公共责任危机,最终损害公共利益;二是民间组织的责任缺失。由于民间组织的营利取向,可能使民营化的公共服务在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指导下,忽略了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
  第二,公共服务的公正性流失导致公共服务对象公共性流失。公正性包括结果公正和机会公正。公共服务在机会平等方面的责任就在于为公民提供大致平等的初始条件和资源,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最终促成最后结果的公平。公共服务市场化则强调服务的“顾客导向”,衡量标准也是市场标准,即最大利益化和最小成本,使用者的付费能力将决定其获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那些付费能力低或无能力付费者,往往只能得到较低等的服务,由此导致公共服务的等级化。其后果就是公众在公共服务领域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服务对象将被市场化和等级化,其公共性也得不到保证。
  四、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一些建议
  第一,政府的责任不能减少。首先在公共服务中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无法替代,政府需要保障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类公共服务。其次政府应起到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税收政策扶持、法律法规环境完善等手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非营利组织、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再次加强政府的监督职责。政府必须以结果为导向对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行有效监管。
  第二,努力构建多元主体的社会分担机制。必须突破非政府即市场的“两级范式”对资源的的配置,努力构建多元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可以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三个部门,即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纯公共服务,企业部门提供私人服务,由非营利部门提供纯公共服务或是准公共服务。
  第三,保证民意表达和利益实现机制的建立。只有充分的获取人们对公共服务消费的偏好需求,才能有效的提供。这种民主体制也是制约政府行为的最佳渠道,能够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政府官员对这些偏好及时的做出合理反应,有效地向民主供应公共产品。应尽快建立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和利益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1]黎民.公共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艳.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的研究视角[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1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