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京剧《杜鹃山》音乐作曲技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媛媛

  【摘要】以唱段“家住安源”为例,探讨分析京剧《杜鹃山》的音乐作曲技法。其中包括唱腔结构、节奏组合、结构布局、和声功能等多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加深对该作品的认识,能够为欣赏和演唱该作品提供指导。
  【关键词】杜鹃山 音乐作曲技法 旋律 乐句划分
  一、引言
  《杜鹃山》是现代京剧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该作品以传统京剧器乐为基础,运用西洋管弦乐队,在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舞台艺术表现力,有着自身特有的作曲技法,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下面将以唱段“家住安源”为例,分析《杜鹃山》的音乐作曲技法。
  二、唱腔结构分析
  (1)唱腔结构。第一小节、第一拍两个音拆分。第二、三、四拍为强拍,与传统反二黄相比而言,“家住安源”在结构和节奏上出现变化,拉宽传统骨干音乐1―2倍。第三小节和传统秦香莲唱腔第二小节完全相同,第三小节节奏后移一拍,加入一拍主音,引起了节奏变化,使之形成新的旋律唱腔结构,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有利于增强演奏效果。
  (2)旋律分析与乐句划分。第一句是反二黄中三眼,并分为两个小句逗,每个句逗分为不同的小节,其功能和音阶略有差异。第二句共五小节,每个小节都没有句逗,中间不存在停顿,演奏连续进行。第三句结构简单,一共四小节,演奏也是连续完成,旋律线上扬。第四句为联体句形式,分为四个小句逗,强调的是主功能。
  三、节奏组合与织体写作
  (1)反二黄原板。节奏从快开始,然后逐渐变慢,旋律最先为高音区,然后迅速下降,停顿在主音上,高音区由弦乐全奏式密集和声振音、小提、中提、大提低音提琴组成。正是这些多种音的混合及组成,从而形成鲜明特色,音色较浓,形成紧张、急促的特征。并且在演唱时有琵琶和键笙的加入,使音色变硬,旋律更加清晰,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前奏展示主题,大乐队伴奏为主,运用散板式过门。主和弦长音引入反二黄中三眼唱腔,增强音乐演奏的清晰度。第二小节改为长和声,具有轻快感和层次感。第六小节开始音色软化,旋律清晰,第九小节由三大件独立伴奏。14小节第二句是落音,与之前过门形成对比,为第三句唱腔做好准备。16、17小节音色尖锐、紧张,26小节为最后一节,为三拍弦乐长音和声,演奏简单,并且容易控制旋律节奏。
  (2)二黄摇板。摇板一共26节,演奏过程中,由于在三大件、唱腔的支持下,起到辅助和烘托作用,也确保了演奏顺利进行。二黄摇板2/4节拍,中速稍快,第一句61―77小节,第二句79―86小节,并各分为四个句逗。四个不同句逗旋律不一样,与前面句逗形成对比,因而运用反二黄原板旋律动机,从而有利于演唱顺利进行,确保演奏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和声功能及乐器使用
  (1)反二黄原板。27―29小节后板式转为二黄原板,2/4节拍,中速。在剧情变化影响下,速度出现变化,伴奏织体转为密繁,采用全奏式,有利于促进演奏顺利进行。内声部节奏根据旋律进行,旋律较宽松,变化时快时慢,具有节奏感,从而有利于提高演奏效果。
  (2)二黄摇板。61小节过门音和唱词强拍形成交替,62小节变化紧缩,有四拍拖腔,与过门呼应。63小节弦乐组加琵琶、和声节奏。64小节节奏前八后十六,强拍音不断变化,增强流动性。71小节木管组闯入,76小节铜管组进入,78小节乐队全奏,81小节主题音乐出现,86小节过门后过渡到原板。
  五、黄流水及散板的作曲技术
  (1)调性结构与落音。流水转到A大调,板式存在西皮风格。104小节转为流水,1/4节拍,快速。从117小节开始,节奏、速度出现变慢趋势,并过渡到散板。到119节为散板。
  (2)旋律分析。在摇板两大句中,与前面的结构存在不同,具有自身显著特征,板式结构出现变化,与前面反二黄明显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唱段完整和统一,二黄摇板开始段采用反二黄原板旋律动机。乐队三大件与弦乐伴奏,119小节转为散板,120―121转为流水半终止,至125全句结束。
  (3)乐器使用。119小节用木管、三大件、琵琶、键笙等;120用小节管铜;旋律用三大件、琵琶等;和声用键笙等。该组合方式考虑演奏需要,对乐器使用先后有合理安排,确保演奏效果。122小节独唱,123小节长音和声。结束句主要为键笙,音量高,音色尖锐,紧张。
  六、前奏、中段及尾声分析
  (1)前奏。第一个音无限延长,弦乐声部和弦双音振弓十琵琶,十键笙,旋律声部与和声声部略有差异,形成不同的演奏效果。乐队运用弦乐和两件民族乐器,演奏时没有使用其它乐器,音量较小。该段采用键笙与和声,增强弦乐音色,同时琵琶具有刚硬的音色,使得乐队音色具有颗粒性。第三小节演奏和弦长音,最高音在小字组E上。
  (2)中段。唱腔从中部55小节开始,乐队全奏式。旋律声部主要为三大件和琵琶,使用较多乐器演奏,音量较大,音色坚硬透明。和声声部以低声部弦乐为主。两小节后进入念白过门,接着再次主题反复,62小节进入摇板,间奏、唱腔、过门融为一体。
  (3)尾声。125―130全曲结束,主题音乐完整再现,该部分采用大齐奏方式,与前两次主题音乐不同,相互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尾声采用完全式大齐奏,音域很宽,高音区到极限,音色尖噪,音响刚劲、丰满、厚实。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结尾部分的感染力。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唱段“家住安源”既有传统京剧艺术风格,也运用现代西方作曲技术。通过采用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保持传统京剧艺术特征,还融入了现代西方音乐特色,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形成了《杜鹃山》特有的风格和艺术特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李楠,赵艳,董晓茜.现代京剧《杜鹃山》复调技术分析[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3,(2).
  [2]戴嘉枋.论京剧“样板戏”音乐的历时演进[J].音乐探索,2013 ,(3).
  [3]田春明.京剧《杜鹃山》音乐作曲技法研究[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2,(4).
  [4]王进.好一曲“夜深沉”――京剧《杜鹃山》主要音乐主题因子之源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18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