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港口离自由港有多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郁连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港口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在,我国进入“十二五”的建设时期,这也是中国港口航运业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国的港口发展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备受各方关注的自由港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十二五”规划为中国港口把脉
  
  据4月12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次公布的《全球港口发展报告》、《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普遍回暖,港口业实现了稳步复苏。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也稳步增加,燃油物资对进口的依存度亦逐渐增强。沿海港口作为物资进出口的接卸点、中转或储备基地,必须进行宏观调整,合理布局港口。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将沿海港口的建设列为交通建设的重点之一。
  该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沿海港口建设方面,建设北方煤炭下水港装船码头及华东、华南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工程,大连等港口的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工程,宁波―舟山等港口的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工程,上海、天津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工程。由此将新增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440个左右。
  交通运输部部长张春贤曾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表示,港口建设落后再次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时代形势,成为中国港口改革和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早在2007年,交通运输部就出台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该《规划》明确表示,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体,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沿海港口群将通过各自区域内外的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有力地支撑着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港口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
  从世界港口业的发展态势看,港口航运是经济发展的要道咽喉,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出台既是我国港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方法,又标志着我国港口发展战略将跟随市场做出转型。
  而从中国港口的发展现状看,中国的港口业将面临着世界港口市场的激烈竞争。世界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迪拜世界港口公司自2008年开始,已陆续在非洲、印度、英国、荷兰、秘鲁以及中国等地投资建设集装箱码头。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王江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港口业必须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顺应自由贸易化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一个在温室里练武的孩子,永远不可能成为街头霸王。”
  
  保税港区的自由化探索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化,中国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尝试。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沿海城市的开发,从保税港区的试验到“神速”推广,中国港口的发展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参与到激烈的世界竞争中。
  “保税港区”的出现和发展,是迈向自由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否能借助保税港,成功实现自由港的完美转型,是中国港口建设当下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2005年中国设立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以来,中国目前已拥有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深圳前海湾、广州南沙、重庆两路寸滩、张家港、烟台等13个保税港区。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王江教授表示,保税港区就是海关关税先暂时不交或缓交,也就是享受暂缓交税的优惠政策。此外,保税港区还可以省去检验检疫的手续,这样进行产品的中转、国际联运就占有很大的优势。
  所谓缓交关税,就是保税港内的商品先不交关税,因为这些商品可能要出口,出口就要退税。“保税港区的设立就可以免去交税再退税的手续,提高效率。”王江解释道。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自由港。对比香港的自由港模式,中国保税港区在体制、管理和自由度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王江教授指出,香港与中国内陆保税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体制不一样。香港的政府在这方面很少干预,专门成立机构管理。而内陆的保税港区被地方政府掌管,政府过度干预保税港区的运作和管理,自由度不大。此外,内陆保税港区的货物只能在保税港区内流动,不能出保税港。但是在香港,货物进入到港区就可以免征关税,并且可以在港区内自由流动。
  也有专家指出,在保税港区的监管和运行上,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实行“入区退税”、“先报关、后进港”和“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等报关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中国税务学会会长杨崇春今年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设立保税港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货物流通,服务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保税港区由此成为中国内地实行类似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先行者”。
  换言之,中国保税港区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向自由港转型。
  
  中国实行自由港难在制度
  
  “中国建立真正的自由港的可能性不大。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是,先进行区域性探索,划定一点区域进行试验,再慢慢推广。因为自由港肯定要受到中国体制的束缚。”谈及中国自由港的建设问题,王江教授表示可以进行尝试。
  “有可能这个自由港的经营要交给央企,”王江对记者解释道,言谈间透露出对中国特有的国有垄断性经营的忌惮。这也是自由港在中国迟迟得不到实现的关键性原因。
  自由港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在西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自1547年意大利成立首个自由港――热亚那湾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将一些沿海港口开辟为自由港,作为经济特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0多个自由贸易港,意大利、荷兰、美国、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自由贸易港或类似的贸易经济区,成为国际商贸往来的枢纽、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自由港,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划在该国的关税国境以外。又称自由口岸、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境之外,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但须遵守所在国的有关政策和法令。
  “譬如香港就是一个自由港,外国商品进入香港地区可以免关税,也可以在香港内部流通。同时,在香港可以从事转口贸易外,还可以从事商品加工、旅游和服务等行业。”谈及自由港的概念,王江如此解释道。
  王江教授表示, 自由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进口商品免征关税,实行零关税,还可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货物中转效率,并借助这些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港区内的贸易自由。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距离甚远。“如果所有地方进口商品全部都免关税,那民族工业就很受打击。”
  建立自由港和实行自由贸易化,对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是,如果自由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老百姓可以从中获益良多。以香港为例,对于外来商品实行零关税,这就大大地丰富了商品的多样性,香港市民可以用同样的价钱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时商品的选择更多样。
  “为什么大家买名牌想去香港买呢?因为香港进口国际品牌产品不用关税,便宜。就像在香港的商场里有一百多种来自四十个国家的巧克力。我们大陆哪个商场都看不到一百多种巧克力吧。”谈起香港自由贸易的好处,王江教授颇有感慨。
  对于保税港区目前已经取得的试验成效,王江认为“试比不试要好,前景是看好的,但是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建立自由港,首先要按区域。欧盟内部是一个自由港,但是对外还是有贸易壁垒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9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