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科的基础。当下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其根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的中国经济学,使之成为中国的理论指导。西方经济学我们在引进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和摈弃的关系,适应时代的实践的要求,努力实现政治经济学在课程内容体系上的创新。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内容体系;认识
  
  对于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蓬勃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拥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无疑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应当成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工作者,近年来我们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目前政治经济学内容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不一致。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十分明确,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它所揭示的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性,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什么呢?似乎什么都研究,既研究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经济运行,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那么,它基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所揭示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
  2、方法不统一。与上一点相联系,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仍然采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系统分析法、规范分析、定性分析,而社会主义则采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实证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甚至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什么理论、什么概念用起来便利、解释力强,就用什么。
  3、缺乏学科的独立性。政治经济学“既是经济学基础课,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双重身份使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几乎成为中央文件的解释本,每开一次大会,每形成一项重大决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定要做较大的改动,其理论和观点、体系框架是很不稳定的,学生一年级学的内容未出校门到四年级考研究生时就已“过期作废”了。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和发展,以及它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认识和把握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赖以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关的若干经济范畴和理论,如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资本循环和周转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概况
  本课程基本上保持了《资本论》的分析框架和体系,即生产、流通和分配三大块。在分析方法上,仍然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本质到现象的抽象分析思路递进。例如,首先分析一般生产方式,接着分析具体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然后再分析特殊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我们也对教材体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首先,在《资本论》体系中,消费被排除在外,我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在“生产、流通和分配”三块之外,增加了“消费”一块,使之与“生产、流通和分配”并列存在,使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体系由三块变为四块。
  其次,在教材内容上,我们增加了“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一章。这一章基本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这是原有教材所没有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基本原理上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而且能够通过学习当代资本主义的实际经济运行(如当代国际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等),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参见新版教材)
  2、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特别是掌握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学生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其次,通过本课程微观经济理论、特别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的学习,使相关专业(如会计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了如何加强企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通过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体现出来)
  3、在实践性环节的建设方面的调整情况。本课程坚持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专题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课间进行讨论讲评。相关的专题如:国有企业的现状与改革;关于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调查;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及原因等。这一形式,适应了在大学扩招的条件下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因资金不足而导致以大集体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的困难。通过调查,增强了学生课程的现实感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吴树青,谷书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5]逄锦聚,洪银兴.政治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卫兴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2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