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政治中心,同时承载着多项城市功能。进入20世纪以来,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进入加速阶段,人口、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屡次冲破规划指标,城市问题凸现。北京要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对于城市发展现状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城市未来建设的合理规划是完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北京城市规模
  
  至2008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695万人,这标志着北京已经成为了一个人口规模位列世界前列的超大型城市。近几十年来。北京一直实施着严格的户籍政策控制人口规模.但并没有有效抑制住人口持续加速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户籍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72.6%;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4%;并且,外来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0.8%,接近于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8倍。由此可见。北京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这些流动人口在起到弥补劳动力不足的作用之外,也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北京城市人口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北京市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1289.3平方公里,且近年来这一面积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但不可不注意的是。尽管建成区面积在逐年递增,但相较于人口的增长趋势来说,其增速依然是滞后的。外来人口的迅猛递增,使北京各项基础设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状态。特别是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北京的交通、住房等均承受着人口带来的巨大压力。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发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北京城市化发展现状
  
  据综合统计结果显示,截至到2004年末,北京市城市化总体水平已达到了83.6%,远远高于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这说明了北京城市化进程开始向高度化发展,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目前,北京市已形成四级城市结构,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扩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在各级结构中,人口与土地的分布情况表现出十分不平衡的状态。首都功能核心区以及城市功能扩展区聚集了北京市大部分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62%。而其建设面积所占比例仅为26%,与人口比重形成明显对比。有限的土地面积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而人口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过于密集又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使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相较之下,城市发展新区与生态涵养发展区呈现出“地广人稀”的态势,但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与核心区存在着巨大差距等原因,始终无法实现成功分流城市人口,分担城市功能的目标。综合北京人口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口涌入首都,而这种极度不平衡的城市发展局面势必会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化的进程,制约首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不利于首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为了缓解上述状况,北京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外围的发展。目前,郊区建设的11座新城在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良好,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中心城扩散人口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新城的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依旧处于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功能负担过重、各类城市问题凸显的状态中。
  
  三、北京城市化发展对策
  
  1.明确城市功能区域分工,缓解城市功能高度叠加现状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原因的积淀,加上现行的经济、政治体制,决定了北京必须同时承载多项城市功能,成为一个具有综合化城市功能的首都城市。北京目前面临的人口分布严重不均、某些区域人口压力过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城市功能在特定地区的高度叠加。从目前的四级结构来看,首都功能核心区以及城市功能扩展区几乎承担了北京所有的城市功能。这一现象一方面有其历史传承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各区域现有发展程度不均衡造成的。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素质水平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心城区,各项条件均不利于区域产业发展,无力承担发挥城市功能的重任。而伴随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首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北京各项城市功能呈现出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高度叠加情况愈发严重,这势必会加重人口高度密集的现状,进而引发交通、住房等多种城市问题,严重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要缓解上述问题,解决城市功能负担过重是最佳渠道。也就是说,对全市各区域发展实施有效合理的规划,将城市功能承担任务作为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功能区域进行细分,找出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并将其作为建设重点,完善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保证产业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最终通过产业发展使周边区域承担起有效分担城市功能的重任。
  2.进一步加快郊区新城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郊区新城无法有效吸引城区人口,良好承担人口分流任务,其主要原因要归咎于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生活水平与中心城区存在巨大差距。要真正做到消除城乡二元化,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首先是郊区教育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是指高校分校、大学城在郊区的建设,更应该是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的一整套教育体系的完善。也就是说,全面地提升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设施建设水平,着重关注与加强中小学阶段的建设,建立完整综合的教育体系,并以此来带动周边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其次是交通设施建设的完善。目前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周边的大部分区域,进一步完善的重点应在于地面交通网的建设,包括增加轨道交通未覆盖的地区的交通线路。以及加多紧张线路车次,减少等候时长等。第三点是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经济的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根本,也是吸引人口的重要保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各区域应抓住其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进步.达到提升区域经济水平的目的。最后一点是在郊区新城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价格优势以及宜居的环境优势吸引更多人口选择到城市外围居住。
  3.提升国际影响力,以“世界城市”为目标发展
  当一个城市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时。其对于周边城市乃至国家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在经济活动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并且,透过网络的辐射作用,世界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带动了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的发展。在今年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将北京打造为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物质、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的有利条件。但与纽约、东京这些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目前,北京建设世界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城市影响力这一方向。一方面应通过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跨国机构入驻等方式提高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应注意发挥体制机制的优势,将北京的发展建设定位于整个区域、甚至国家的基础之上,走全面推进世界城市发展之路。首先提升北京对于外围区域(环渤海区域、京津冀区域)的影响能力,通过北京的发展带动整个城市区域的进步,不断完善区域的功能,拓宽区域发展方向,加大区域开放程度,最后以区域的进步来推动首都影响力的提升。
  总之,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北京的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领域。处理好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城市问题,深刻认识城市发展的现状及规律,对城市发展制定合理有序的规划,对于北京的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4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