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实施产学研合作是一国、一个产业乃至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而且还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体系。如美国是由企业委托高校进行科研、合作教育、双方共建研发中心等;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即所谓“双元制教育”,是强调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间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产学研合作也都形成了各自特色,同时也制定了各类政策加以鼓励和保障。
  我国成功入世以后,高新技术产业要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我国拥有自己独立研究机构的企业还不足四分之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外部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技术供给方面: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成果的价值都是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所获奖励级别等来确定。这种评价体系仅体现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结果导致科研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与实际脱节。这使不少成果鉴定之后就束之高阁。
  技术需求方面:一方面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与科研方技术落差过大,往往为了引进而引进,不注重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的培养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国内外科技发展和市场情况把握不够,许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往往被许多企业加以否定或者因惧怕市场风险而不敢投资。
  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方面:我国科技成果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功能单一、机构不健全、提供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一些机构缺乏清晰的业务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专业化水平低,无法满足客户的综合要求。
  
  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高校通过政策创造合作环境。高等学校必须对现有的考核与奖励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和确认产学研合作奖及高科技新产品奖的地位。在职称评定、晋级、住房分配等方面应充分考虑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经营者,并给予与教学一线人员同等待遇,甚至给予适当的倾斜。
  政府通过科研项目来推动。――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下达一些纵向科研课题,充分考虑其应用前景与产学研结合的因素。搞好对已认定转化项目的跟踪服务,研究和预测发展趋势,对实施转化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要本着“密切联系、高层会商、互惠合作”的原则,建起产学研合作的系统工程。
  构建技术市场提高中介服务质量。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原则,建立起有利于各类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对于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效益好的科技成果要优先促其转化。
  建立市场导向与利益驱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从源头上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引导组织科研项目,从科研立项、小试验、中试放大、工艺开发、工程配套到产品生产各环节,都应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运作机制。形成科研开发链与价值形成链、人员业绩链、市场需求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体现科研人员自身价值。
  引进风险投资,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风险投资将极大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进程,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是高科技项目的孵化器;从产权、从争夺市场的角度看,也是高科技项目的控制器。因此,合理的风险补偿有利于使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家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踏实地投身于自主创新的事业中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