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景园林设计中创新手法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情绪的高涨,很多古典的风景园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这种情况下若依旧采取传统的设计观念,则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对传统园林实施创新改造,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是每个设计师需要积极思考的。
  【关键词】风景园林;形式;创新
  
  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后面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这是园林设计的一大缺陷。导致这种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了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师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对于国内本土文化特色元素没有给予关注,导致我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因而,为了实现现代风景园林的改革发展,应该对早期传统的园林艺术深入研究,做好多个方面的改革创新,让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
  1 创新风景园林设计的思路
  1.1 人文理念的创新
  我国是几千年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艺术形式。文化必须是能够呈现出地方性、民族性的,任何跨文化传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认应满足这一要求。这种条件不仅影响了风景园林设计效果,对于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变革,从各项历史文化中演变出来的,这是园林设计思路创新的基础。根据规划设计地段的条件,在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园林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思原则与地方历史一致,这样才能将本土文化特色、人文理念展现出来,创造出园林艺术更强的生命力。历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文明,其塑造出来的人文理念应当受到重视。
  1.2 虚实理念与技术的创新
  “虚拟现实”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提出的。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变革,拟现实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目前的VR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将其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也呈现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尽管虚实技术未达到成熟的地步,但若将其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对比可知,VR技术摆脱了传统维度限制的虚拟风景园林,属于更加全面的设计表达系统。这种技术不会受到其它条件的限制而舍弃众多实用的设计信息,还能摆脱二维尺规对形式的束缚。从实际应用角度看,这种技术能将各种形式的园林数据显现于多维的虚拟风景园林环境中。而所谓的“维度”除了有X,Y,Z坐标系之外,还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参数指标,如:光影、色彩、时间、声音等,这些元素能够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视觉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使得风景园林的物质功能与信息功能得到了运用,把风景园林的各项设计都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调整。
  根据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看,虚拟现实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体现了十分清晰的发展思路。具体表现在:更快、更高质量的图形;更便宜、设计地更优越的输入、输出设备;更强的处理能力。这些因素能从整体上促进虚实技术水平的发挥,让设计师们创造出更加优越的风景园林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促进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由于风景园林师们必须要注重对风景园林艺术作品根本的理解,这就需要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辅助自己的设计工作,实现园林创新艺术的更新调整。在风景园林师们研究虚拟现实的表达潜能时,对于更加复杂的园林景观也会有新的发现,在这种环境下的虚拟现实的工具与技术也会实现更大的发展,对于整个风景园林设计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1.3 结合农业产业的理念创新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
  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2 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策略
  2.1 继承传统园林优势
  2.1.1 视域边界的巧借: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摆脱拘泥于庭园范围的模式,逐渐拓宽园林的视觉效果,保证园林景观的协调构建。对于选择的园林景物,应该符合现代人文发展的需要。让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这样才能衬托出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常会将视域空间看成设计范围,将地平线当成空间参照,这就继承了传统设计理念的优势。
  2.1.2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师们常常会注重于自然景观的捕捉,把各类优美的风景园林融合到现代设计理念里。利用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将峰峦沟壑表现在庭院中。从二维的园址的基础上显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结合对全园的景区、水面、游览路线等全面规划处理,这些就本质上均属于 “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属于相互对立的状态,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提炼,对于现代园林艺术来说都是一种手法创新。
  2.1.3 渐入佳景的空间组织:
  对空间组织的构建,主要采取的是“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的创造方式,这样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起到多个方面的效果,如:“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等,这些都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积极贯彻的理念,能够向我们展示出别具风格的园林设计。在设计安排时,我们需要把园林整体的形状、尺度、空间等元素全面调整,以此来创造出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各不相同的艺术效果。设计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手法,如: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让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发挥更好的效果。
  2.1.4 合适的理想环境:
  现代人文理念的更新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设计师应从居民角度考虑设计出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人居物质生活的需要。考虑到国内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将重点放在了小气候园林的改造上,借助于不同的植物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从而创造了与现实生活需要相符合的生活环境。
  2.2 风景园林设计创新的引入
  2.2.1 生态环保的设计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环保观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环保知识与方法,解决园林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园林生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场地生态良性循环的尊重、对环境能源的保护利用、对区域协调相容和景观优化利用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规划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设计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对于生态环保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园林已成为现阶段景观设计师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之一。如上海世博会的园林景观设计,在理念上提出了视觉园林景观最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创造史无前例的园林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点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增加园区的吸引力。

  2.2.2 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引入:
  在现代园林设计时,园林师应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加以反复推敲,在满足其视觉、嗅觉、审美等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更多的艺术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景观是城市环境的核心,如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的内外,布满了绿色植物,充分展示法式庭院园林的设计风格。著名的景观设计师米歇尔•赫斯勒(MichelHoessler)与他的团队agenceter,在馆内仿建法式园林,打造“凡尔赛花园”。法式园林的垂直绿荫从地面一直延伸到花园屋顶,整个屋顶被绿色覆盖,并在场馆内庭形成一道道绿色的瀑布,绿意盎然仿佛一层精致绿色的面纱而又唾手可得,建筑与园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场馆内庭四面形成的一道道或曲或直的绿篱,让人联想到电子线路板等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元素,这种古典与现代、园林与电子信息结合的设计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法式垂直园林采用了复杂的滴水灌溉方式,正是这种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的运用使得法国馆馆内景观设计耐人寻味。
  另外,我们熟知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园林设计,也运用了一些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展现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精神。与此同时,由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集成正成为丰富景观设计资源的强大的技术手段,从多方位进行园林设计的创新,勾勒园林景观的空间格局并进行景观资源的空间分析,这对于提高园林景观的现代气息和美学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园林艺术更加关注,设计师在创造风景园林时应该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园林作品,这是新时期园林设计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鹏.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北京林业大学,2008.
  [2]唐志泉,陈金兰,冯光澍.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2009.
  [3]戴竹秀.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四大创新理念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
  [4]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光琴,韩波.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探析[J].现代园艺,2010,(1):46-48
  [6]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7]张方.浅议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6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