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回顾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银果

  摘要:中国与拉丁美洲经贸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中国入世前和入世后两个阶段。中国入世前,双边关系发展较为平缓,而入世后,经贸发展急剧增加,贸易的产品比较多样化,产业间贸易特点明显,即中国主要出口技术含量低的工业品,而进口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中国与南美洲多处于逆差状态,原因在于互补贸易的特点较为明确,而与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地区由于出口产品相似性,相互竞争拉美市场和第三国市场。展望未来,双边贸易发展仍将扩大,拉美国家由于中国进口的增加,贸易环境将改善;同时,在制成品领域。贸易壁垒愈显突出;双边投资将扩大。
  关键词:中国;拉丁美洲;双边贸易;产品趋同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2-0065-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以每年超过9%的速度在增长,按照官方汇率核算,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增,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1980年的不到1%增长到2005年的6.7%,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接收国外直接投资的国家,中国的官方储备在2006年底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到2007年9月底,已达到1.43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贸易地位的不断上升,对世界其他的经济实体必然产生影响,因此,有人危言耸听,散布“中国威胁论”。在经济研究领域,很多的研究也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研究中国崛起对其影响,而从拉丁美洲角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贸易的发展,探讨未来双边贸易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入世前与拉丁美洲贸易发展回顾
  
  1975年,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为20亿美元,经历26年的发展,到2001年,双边贸易已经达到140亿美元,年均递增7.7%。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也从贸易盈余转为贸易逆差,如1980年拉美国家的贸易顺差为1.75亿美元,而到2001年作为整体而言却有5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种情况在拉美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差异。表1列出了拉美9个主要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状况,比如1990年阿根廷和巴西都是贸易顺差。1996~2000年期间均为逆差,2001年转变为顺差,墨西哥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贸易逆差,2001年的逆差较1990年相比增加了20余倍。秘鲁则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也都为逆差。
  
  为考察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本文将双边贸易的产品分为资源型和工业制造品,进而又将工业品分为低、中、高技术含量3个档次。1990~2000期间,拉丁美洲向中国的出口中,初级产品份额先下降后上升。到2000年时已经超过一半,低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含量的产品分别下降4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表2)。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份额从0.24%增加到6.57%。中国向拉丁美洲的出口中,初级产品份额迅速下降,制成品占了绝对多数,而其中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品占了半壁江山,服装类的份额为1/3。考察中拉贸易10年的变迁,发现产业间贸易特征更趋明显。1990年,双方的产业结构比较相似,出口的产品结构也比较相似,但到2000年时,拉丁美洲出口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制成品,而中国则相反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已经非常鲜明。
  
  二、中国入世后与拉丁美洲贸易发展现状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庭中一员,贸易发展迅猛,尤其是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贸易总量急剧增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拉贸易急剧增长,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14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02亿美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为38%,有些年份高达50%。2000~2005年间,中国向拉美的出口年增幅达42%,达到216.68亿美元,快于中国向其他任何地区的出口。2001~2005年中国和拉美双边贸易几乎增加了两倍,从2004年至2006年又增加两倍。中国与拉美间的贸易在2003年突破268亿美元,包括中国出口118.8亿美元和进口149.2亿美元。在2006年,贸易达到了7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9.1%,比2002年增长了430%。其中,中国的出口比2005年增长了52.1%,进口增长了27.6%,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8亿美元(表3)。
  
  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拿马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2000~2003年间。拉丁美洲向中国的出口大幅增长,如巴西的出口增长了503%,阿根廷增长了363%。智利增长了238%。2004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拉贸易在2005年达到500亿美元,根据美洲国家发展银行的数据,拉丁美洲向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7%,但一些经济大国如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占全部出口的85%。中国成为拉丁美洲国家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秘鲁和巴西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智利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是阿根廷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对于巴拉圭和乌拉圭来说,中国也是其前十大贸易伙伴。2002-2006年期间,巴西向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3倍多。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2005年达到142亿美元,2006年达163.8亿美元。然而。中巴贸易的产品范围相对较窄,仅限于能源和矿物燃料。
  2 贸易的产品为资源性产品和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 中国向拉丁美洲的主要出口产品为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包括服装、面料及纺织制品、鞋类、机械、电视、焦煤及塑胶制品,而进口产品则多为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包括豆类,铜,植物油,钢材,芯片和纸浆,尤其是与南美洲的贸易中更是如此。
  中国在南美洲的利益主要表现在对原料、食品和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拉丁美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初级产品的重要供应者。中国从拉丁美洲的进口自2000年起已经平均提高大约50%了。主要的进口商品是铁矿石、基础金属和农产品,特别是大豆。例如中国超过60%的大豆的进口(主要从巴西和阿根廷),80%的鱼粉进口(从秘鲁和智利),接近于60%的食用家禽(从阿根廷和巴西)以及45%的酒和葡萄(从智利)进口(表4)。智利和秘鲁是世界上铜的主要生产者。2004年,他们开采的铜将近640万吨,占世界铜总生产量的44%。同年,在中国对铜的进口中智利和秘鲁就占了50%还要多。巴西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是中国第三大供应者,仅次于印度和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出口的铁矿石占中国总进口的1/4强。另外,巴西是中国的几种产品的主要供应者:鱼粉(占进口总额的81.4%)、酱油(60.7%)、葡萄(60.2%)、糖(49.3%)、铜(39.4%)、镍(35.4%)、铁(20.6%)、木材及纸浆(21.2%)。
  3 中国与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贸易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性 墨西哥和中美洲与中国贸

易是不对称的。中国从墨西哥购买的还不到墨西哥总出口的1%,但是却是墨西哥进口的第二大供应者。由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出口到中国的15种产品除铜和铁矿石外主要是制造品,特别是电子产品。与中国的出口结构比较趋同,但产品竞争力却远远低于中国产品,墨西哥和中美洲与中国的贸易赤字日益增加。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部分企业的倒闭和工人的失业。因此,在墨西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中国与墨西哥、中美洲国家不仅展开了在拉丁美洲的竞争,而且也在第三国市场进行,比如,美国市场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按照承诺在2002年消除29类服装的进口配额。2004年3月,中国的纺织品在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从2002年的9%增加到65%。作为乌拉圭回合的一部分,在《纺织品服装协议》(ATC)下,各国家同意消除《多种纤维协议》(MFA)配额。期间,需要4个阶段以消除全部配额。在2000年,中国使用了这几个项目配额的94%,在2001年消除了那些配额之后,2002年,中国的纺织品贸易比上年增加了794%。2003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到6400万平米等值,而同期来自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的产品却在下降。
  2002年,中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市场上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供应者,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为13%,而墨西哥为11.3%。因此,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把失去美国市场进口份额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事实上,中国已经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变化不仅在纺织品和服装而且在像电气设备和电子这样的部门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墨西哥和中美洲来说,中国是他们在美国市场一名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关系也将不断扩展。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原料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拉丁美洲是世界大豆、铜、铁矿石、木材、石油的重要出口地,这无疑为双边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GDP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成为一些初级产品的主要买主。据统计,1997~2004年期间,中国对石油、铜和大豆3种产品进口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4.4%、18.4%和20.5%,而同期3种产品世界进口的平均增速仅为2.9%、4.0%和6.9%。200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棉花、铜矿和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以及第四大石油进口国。据预测,中国对初级产品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对铜矿和大豆的需求,其年均增长率高达50%,至于石油,中国需求年均增长20%。
  拉丁美洲是世界基础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世界大豆产量的47%、铜矿产量的40%、原油产量的9-3%产于拉美。拉美的4种主要基础产品是:铜矿、石油、大豆和咖啡,它们占拉美初级产品出口的66%。除咖啡以外,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中国所进口。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为拉丁美洲的出口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已经成为一些重要原料的价格决定者。因此。中国的进口增加,无疑带动了这些产品价格的提升。如2000~2004年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中的40%是由中国造成的。自2004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国际石油价格连创其自1983年在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的新高。拉丁美洲主要依赖于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如智利出口中25%为食品,49%为金属,秘鲁出口中35%为食品,39%为金属,委内瑞拉出口的83%为燃料。阿根廷出口中49%为食品,31%为燃料,大豆、钢材和铁矿的出口占巴西全部出口的2/3。国际价格的提高使拉美国家大大受益。如由于对中国的出口猛涨,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内瑞拉和秘鲁从2004年以来均保持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南美地区自2001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保持贸易顺差。不断累积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和基于资源禀赋的制成品。
  其次,随着中国与拉美贸易的发展,贸易摩擦将不断增加。如前所述。中国向拉美的主要出口产品为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包括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等,这些产品与墨西哥和中美州国家存在着比较相似的出口结构,造成相互竞争拉美市场和美国市场的状况。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为拉美的1/3,作为竞争对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一般来说大大高于拉美国家。随着双边贸易的发展和贸易逆差的出现,拉美国家出于本身产品竞争力的考虑,不断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近年来以阿根廷和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正成为发动对中国反倾销的主要国家。根据WTO的有关统计,199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世界各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共有500起,最终实施的有353起。其中,拉美国家发起反倾销调查共计111起,最终实施的有86起,分别占全球总数的23.4%和25.2%。其中,阿根廷发起47起,实施34起,墨西哥发起20起,实施15起,秘鲁发起18起,实施14起,巴西发起17起,实施12起,委内瑞拉发起19起,实施11起。拉美国家对中国产品实行反倾销。大多征收高税率(90%以上),征收310%以上关税的则全部来自拉美国家,墨西哥曾对中国鞋子征收高达1105%的关税创下世界之最。尽管中国对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的出口比重很小,但因这些国家的市场潜力大,而且反倾销具有示范和传播效应,如果它们频繁使用反倾销,则极易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麻烦和更多的负面效应。
  最后,双边投资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将扩大。近年来,中国不但是全球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接收国,而且也增加了自身海外投资的力度,拉丁美洲成为中国向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截至2001年,中国在拉美设立了300家企业,投资额超过了10亿美元。2004年,中国向外投资的近50%集中在拉丁美洲,2005年,这一比例降为16%,但仍是中国向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接收国。随着对能源和原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稳定这些产品的价格和市场供应,中国必然首先加大对拉美能源和燃料以及初级产品的投资。如宝钢在巴西的投资为15亿美元,另外,通过首钢,中国对秘鲁的主要铁矿,厄瓜多尔的石油以及委内瑞拉燃料、金矿等进行了投资。其次,为了便于资源和产品的运输。中国也将投资拉美的基础设施。在阿根廷,中国承诺在运输粮食的港口投资2 500万美元,在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公路方面投资2.5亿美元。再次,中国制成品在拉美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也将激励中国企业在拉美直接投资建厂,享受国民待遇,规避不断增长的保护主义。另外,拉美为了降低成本,获取中国市场,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根据中国商务部消息,2005年末由拉丁美洲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项目总共有17956项,达569亿美元,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加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6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