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敏丽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末开始提出素质教育至今,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十来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无论是课标、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都做了多方面的改革。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和遇到过一些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差距和误区。
  小学时期是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养成时期,因此相对而言,小学生素质教育极为重要,正确找出和认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和误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以来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此浅谈一下自己关于素质教育的认识,并浅析几点在实践中所见到或遇到的素质教育误区。
  
  1 素质教育并不等于素养教育
  
  素质教育所围的核心理所当然应该是素质。但是什么是素质,拥有什么样的素质才是合格的学生,各人的观点却不尽相同。
  很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素养,一些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引导和强制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甚至时学刚刚兴起的儒学。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使孩子多才多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很多人眼中,他们认为这样才是素质教育。
  那么素质教育是否就是关于学生素养的教育呢?根据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素质: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由此可见,素质中包括了素养的成份,因此一些人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素养,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素质和素养二者之间还是很大区别的。
  素质教育中的的素质应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 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作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同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于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等,应该是作为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音乐、美术等兴趣爱好的特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部分,但这些教育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强制实施。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受体人群,同中学、大学生相比,他们各方面都在发展形成过程中,自身性格爱好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极强。如果不重视小学生群体的这一特殊性,一味给学生加压,培养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反而很可能会阻碍学生性格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养成。
  
  2 要因材施教而不是因才施教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这句正确指出了小学素质教育的方向及所采取的手段。用一个词概括来说就是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家长并非是以教育受体――学生为导向,而是以希望达到教育目标为导向,也就是变因材施教为因才施教。
  为了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钢琴家、运动员、画家,家长和老师全然不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条件出发,而是一味盲目努力,结果很可能是孩子没能学成特长,反面性格变得孤僻,并对学习产生厌烦感。为了培养学习尖子,而人为加压,则会阻碍着学生综合平衡发展,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一段时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至于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应该靠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养成,而不应由家长或老师强制规范。
  
  3 素质教育不应将应试教育作为对立面
  
  素质教育是从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灵活的课程体系,改变过去“应试教育”那种单一和呆板的结构,建立系统化、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所以应该说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然而社会上一些观点舆论,甚至包括很多老师和家长的观点,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而犯了“跟风”和和“全盘否定”的错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把传统教育,尤其是所谓应试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将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这当然是错误的。
  素质教育的作用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机器,这一观点不错,但是考试只教育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标,考试也是素质教育所必需要使用的一个必要手段。考试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检测,如果完全放弃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素质教育的成果也得不到体现。同时,一个理论考试或实践考试较差的学生,很难说他的综合素质会高。
  我们过去一些人常常提到“高分低能”或“低分高能”,并以此作为打击应试教育的手段。这是比较片面的提法。“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高分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强,综合能力一般也较低分的学生高一些。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手段,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但是他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关键之处,便在于如何应用考试这一手段,如果使用不当,把考试当成升学,分级的唯一标准,那么就。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素质教育处于一种观念层面,是教育思想的综合。而“应试教育”则相对低一些,是位于操作层面上,将二者强制放在一个层立对立起来,是不可能的。另外,素质教育也并非是要完非排斥应试,相反,扎实理论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上仅仅是笔者对小学素质教育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做一分析和阐释,当然,素质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认识的差异和不同之处还有很多。一些认识误区和错误观点仍然存在,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各层面的问题和误区都会表现出来。这些都要进一步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便减少教育中的失误,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胜康.教育可持续发展论.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2] 王竹良.走出误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06.07.12:光明日报
  [3] 邓俐伽.令人瞩目的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0
  收稿日期:2007-1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