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他们找到了“归属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惠民

  2006年10月1日,坐落在虹口区欧阳街道的一幢老式公房内,谈笑风生,温馨涌动,原来虹口车辆停放协管服务社的领导、街道社工、媒体记者,还有七浦路车辆停放点的经理杨金娣夫妇,他们一起相聚到服务社员工晓晶的家中,过上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国庆佳节,这一切,令晓晶夫妻和晓晶父母激动万分。
  原来晓晶是个刑满释放人员,早年因盗窃和诈骗等罪行,2004年经法院裁定减刑回社区执行3年剥权期。刚回归社会,思维、想法、观点与发展的时代难以合拍的晓晶一时难以适应,所以一度有消极气馁、自暴自弃的情绪变化,为此,认真负责的街道社工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次上门谈心。为了让晓晶真正回归社会,周老师还积极主动与街道居委及有关方面联系,寻求就业途径和安置岗位,在周老师兄长式交流和督促帮教下,在上海虹口车辆停放协管服务社领导的理解和配合下,晓晶终于上岗了,成了服务社七浦路停放点的一名正式员工。
  有了工作的晓晶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他那颗曾经迷茫失落的心真正感受到了“归属感”。
  晓晶能有今天,还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被他称为大姐的杨金娣,作为七浦路车辆停放点的经理,小杨为人热情,做事果断,她不仅严格管理,处处维护企业形象,而且严以律己,身先士卒,一年365天从不脱岗,只有工作。
  上海著名的七浦路服饰市场是个万商云集的地方,每天进出人次达数万人,停放的助动车、自行车达数千辆,加之周边小商小贩等闲杂人群,一度成为车辆管理和综合治理的一大顽症。自从小杨到任后,暗暗立下军令状,再苦再累也要拿下“七浦路高地”。但真正干起来,困难还真始料未及,助动车、自行车收费只有1元、5角,可一旦失窃,赔付却要数百倍之多。当社工周老师找到小杨要她为晓晶安排一个工作岗位时,小杨也曾犹豫过,车辆停放整天与人打交道,一旦有个闪失有损企业形象,真的拒绝吧又于心不忍,因为在晓晶之前小杨也曾安置了多名走出大墙的刑满释放人员,而且干得都不错,有的工作了一段时间,通过培训和充电,还跳槽到国有大企业去了。加之听了社工周老师的介绍后,小杨感到晓晶本质并不坏。
  晓晶工作没多久,便能独立上岗了。然而,由于他脱离社会时间太长,性格也有些孤僻,常与人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事件。杨大姐得知后一方面火速出面调停协商,一方面又专程与社工周老师一起赶到晓晶家中,开展帮教工作,让他知道与人打交道是一门学问,首先得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意气用事必将因小失大。就这样,渐渐地,晓晶成熟了。
  令人欣喜的是在各方努力下,年前晓晶与一位贤惠的外来妹结婚了,这无疑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他的工作更踏实更认真了。
  作为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的上海市虹口区车辆停放协管服务社的员工,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起眼,但正因为他们的默默耕耘与奉献,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有序美观、文明整洁的市容环境,尤其是服务社义不容辞担负起刑满释放人员真情帮教这项实事工程更是获得各级领导和刑满释放人员家属的赞誉和好评。
  服务社经理刘必申、施怀连被很多人称为“编外的人民调解员”。
  前不久,“两劳”释放人员张某因为家庭开设的修理铺被街道城管强迁,一时想不通,就火冒三丈手举利斧要与有关人员拼个你死我活,眼看一场血腥悲剧将一触即发,心急如焚的刘经理和施经理赶到事发地点,与张某摆起了道理,“天大的事都可坐下来协商解决”,并动员其家属放弃同归于尽的念头。终于,通过一昼夜的调解帮教,一场恶性伤亡案件避免了,此举得到了有关领导和街道司法科的好评,事后,张某的父母老泪纵横地表示你们不仅再一次挽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们全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帮教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说服教育,而要与安置岗位、关心生活、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虹口车辆服务社的领导采取“内紧外松,助人自助”的工作方式,成立了一支以服务社领导和党员先进为核心帮教志愿者队伍,从组织上和形式上采取“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方式,定人定位,责任到位,切实落实帮教政策,并与岗前培训、业务知识、劳动纪律、文明用语,法律常识结合起来,使这种与时俱进的帮教工作达到质的飞跃。
  从2004年12月起,服务社先后与虹口区的广中、乍浦、欧阳等街道签订了“两劳”释放人员矫正帮教就业基地的协议,为“两劳”释放人员就业搭建平台,按照工作需要和生活困难程度及培训成绩分批给予安置,当服务社的领导将一份份满载真情实意的上岗通知单送到这些“两劳”释放人员家中时,不少人泪如泉涌,甚至还出现他们的父母和家属要给领导下跪致谢的场面。
  迄今为止,服务社先后吸收和安置“两劳”释放人员170人次,
  据悉在服务社,有的“两劳”释放人员甚至成为令人尊敬、赞扬的见义勇为“英雄”。
  编辑:靳伟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98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