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研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庆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加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思维,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增加就业的砝码。从而催生了考研培训市场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调查了该地区考研培训市场的现状,发现临沂地区因考研培训需求逐渐上升而呈现出培训机构数量多,没有办学许可,师资力量层次不齐,收费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上述现象建议通过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提高考研教育机构自身竞争力的方法使得考研培训市场的乱象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关键词】考研,教育培训,教育服务
  一、研究背景
  考研被称为继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高层次专门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张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不同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考研热”的狂潮。研究资料显示,从1998年至2012年的15年时间里,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长超过100万。每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考研的规模不断地扩大。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据统计全国共有165.6万名考生确认报名参加,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增幅达9.6%,再创历史新高。这也就说明了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这也就为考研培训市场的产生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眼下的这种考研人数出现逐年递增现象的同时,也创造了大学生们对于考研培训的需求,使得“考研经济”异常火爆。考研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滋生了市场混乱无章,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资质,培训收费昂贵等不良的现象。
  二、考研培训市场的现状
  (一)“考研热”的产生原因
  1.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稳定发展,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仅限于满足于自己的温饱问题,而是更多的给予关注给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会发现,人们对于“大学生”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这短短几十年期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前,能顺利通过高考成为大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大学就相当于找到了铁饭碗,以后的就业同时也有了保障。而现在,为了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策略,并已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和优化,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大学扩招计划,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想成为大学生已经不是广大学子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人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享受到平等的高等教育以提升自身素质。
  但是,在为一大批学子提供继续深造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负面影响。长期以来的大学扩招虽使得更多大学生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广的特征使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也就是说,虽然大学生数量多,但是全国总体的平均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也正是因为上大学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在毕业后的招聘中持有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那么如何让自己能够脱引而出成为用人单位想要录用的人选就成了大学毕业生们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了。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相比于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且当前,我国就业总压力依然较大。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稳定增长,宏观就业压力不减,据分析,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2.心理延缓期
  由于就业形势总体严峻,广大毕业生在毕业后想找到一份既稳定又合适的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找到了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职场新手们也未必完全做好了适应大压力工作环境的心理上的准备。因此便出现了心理上的合法延缓,即社会为青年进入成人期在时间上所提供的合法延缓,如各种正式教育、学徒期、征兵制等。这些青年实际上已经成年了,按照常理来说其生理上应已具备了踏入社会进行生产劳动的初步技能,但有部分青年却并未卷入社会生产活动,仍在接受教育,就像是一种进入社会前的缓冲,延缓一样,同时也为青年达到某些方面的自我同一性提供了时间和探索的机会,而长辈和社会大多为这种延缓持包容的态度。
  3.“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同时,年轻一代的朋友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了。虽然,我国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虽然一直以来在强调自主式、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主要的还是在课堂上,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吸收的灌输式方法,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在上课时,我们大多时间都被要求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而课下则是以完成作业为指标,造成了无所大收获的局面。即使是到了大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未见有所改变。在大学期间,想要将自己的专业学得深刻,有所思考,还是件困难的事。
  毕业后就业压力大和想要继续学习深造成为了广大大学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
  (二)山东省临沂市考研培训机构现状的调查
  1.考研培训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第二大省,是中国的温带水果之乡。众所周知,因为报考人口众多,山东省考生高考竞争压力巨大,学生学习十分刻苦的特点也广为人知。据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统计信息,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同比增长7.9%,是历年最多的一次,而且很多的考生非名校不报,近九成考生选择报考985、211名校,出现了瞄准名校扎堆报考的现象。有很多考生都把考研当做自己的一次翻身的机会,抱着非名学校不上的态度去考研,有学生坦言,“自己就是吃了非985、211学校的亏,找工作总有门槛,所以才会一心想考名校的。”
  2.考研培训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竞争激烈。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的教育服务市场和大学城校区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以了解考研培训服务市场的现状。临沂大学是临沂市的唯一一所综合型大学,必然也成为了考研大军的主力,考研学生中约有80%的考生参加了考研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根据调查发现,仅临沂大学大学城内,主营考研培训的教育机构就有不下十家。临沂市教育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共有6977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2014年则有5845人,最新数据表明,2015年参加考研的考生数量为5323人,人数较2014年继续下降。虽然近三年来,考研总人数总体呈持续走低趋势,但仍然稳定的保持在5000人以上。由此可见,考研培训机构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   3.考研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考研培训机构为了能够吸引考生的加入,纷纷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大多培训机构都在前期招生工作中推出了一系列不同学科的免费试听课程,这无疑会吸引众多考生的目光,从而形成了长期的培训链条,使得学生能够成为自己的潜在客户。但对于学生消费团体而言,费用合理且培训质量高是他们选择合适培训机构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不同的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也是略有不同。据教育界人士估算, 目前每名考生的考研费用平均不低于2500 元。而且根据不同考研课程的定位,还有VIP班、白钻班、黄钻班等其价格都要比普通班要高出很多,这些高级课程打着“包过”的旗号来吸引学生,针对的是一些有一定经济能力且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但是这些相对价格昂贵的考研培训课程是否真如机构人员所说的保证高效有效还不得而知。
  三、基于现状形成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建立健全与实施法律政策,是政府进行市场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政府应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竞争规则的制定和维护达到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作用,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其在法律规范的制约下有序良性发展。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
  同时应完善教育培训市场竞争运行机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是政府管理的极其重要的职能。进入市场后的政府,仍然是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和竞争秩序的维护者,这时政府作为教育服务的“总裁判”,应该保证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充分完全,遍布教育培训各个层面,无论是公立的,还是非公立培训机构,均应受到鼓励公平地进入市场和政府项目的招投标市场,公平参与竞争。必须坚持市场的“三个分离”原则,即培训与行政权、考核权、用人权的分离,防止任何权力侵入市场。
  (二)培育健全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考研教育培训学校要培养具有专业性、高质量的教师,决不能仅仅凭借外聘这一手段。各教育服务机构要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的优势,就要制定一系列提高教师的办法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与实施。一种是实行专业资格认证。在教育服务机构内部采用等级制,即对讲课教师进行等级划分,可分为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和终身教师,对不同等级的教师制定下一个晋级目标,同时辅以奖金的激励,以激发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种是采取签约制。例如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推出的“850”承诺,在“850”承诺中,学员满意率达到 85% 以上的方为合格课程;学员满意率在 85% 以下,课程讲师费按原价的 80% 收费;如果学员满意率在 65% 以下,课程讲师费则实行零收费。这样对讲师进行了一定地限制,使其更加努力的备课、讲课。
  参考文献:
  [1]李中国.两种“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4(8).
  [2]刘姗姗.我国考研培训市场现状及规范策略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3]李中国.G-U-S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3(12).
  [4]秦典梅.考研教育培训集训模式的产生及其市场营销策略浅谈[J].文化教育产业.
  [5]李中国.综合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9).
  [6]胡天佑.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与治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3.
  [7]屈寒梅.在校大学生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016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