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就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敬

  【摘要】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的密切相关性,国家每年都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以保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水平。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多年之后,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增长率有所放缓的时期,即进入减速换挡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担心是否经济增长率的调整会影响到就业的稳定问题,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稳定就业;对策
  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
  (一)经济增长对稳定就业的不确定性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从高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性战略思维的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前那种就业靠经济快速增长拉动的方式已经不可实行,因此未来稳定就业问题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经济增长率(产量)与失业率是负相关关系,与就业率则又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当我们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我们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能否保持对应速度的增长,也就存在不确定性。除了经济增速原因外,同时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也会对现有岗位造成冲击。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就业表现出的首要特征就是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未来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难以琢磨。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并不矛盾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很小,因此经济高速增长不仅是可能实现的,也是迫切需要实现的。然而经过了这些年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在确保一定的经济增速的同时,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牺牲一点经济增速来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可以说,之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低水平上的跨越式增长,而到现在我国经济将进入高水平的稳健式增长阶段。与此同时,我国产业重心正在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然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第三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结构的这种趋势性变化也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不可避免。
  反映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指标是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应就业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即使在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城镇就业的稳定增长,主要是因为城镇就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高,而第三产业增长的就业带动效应最为明显,对于总体的就业弹性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很小(甚至为负),并且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因此拉低了总体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能在总体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减弱的条件下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的稳定增长。
  从另一角度看待就业问题需要涉及到劳动力的供给。未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将下降,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将不会对就业稳定产生大的影响,相反则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持就业规模来实现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如何在劳动力逐渐短缺的情况下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
  因此,由于我国总体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资源禀赋变化的事实,这种调整变动使得我们能够在新的增长水平上实现就业的相应的变化,所以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并不矛盾,但在未来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业应该跟上经济新常态的步伐确保就业稳定。
  二、新经济常态下更好的实现就业稳定增长的对策
  (一)结构转型过程中更多地向服务型行业转变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这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未来我国在不断推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这将会延长产业链条,打开企业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积极帮扶产业转型过程中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我国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要逐渐摆脱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原来这些领域的产业工人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由于这些产业工人往往对于原有产业的技术熟练度已经非常高,并且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他们很难立刻适应产业转型后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从而难以在新兴产业中就业。为此国家需要对这些落后产业的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培训,目前的培训内容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形式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未来再就业培训需要与企业的培训结合起来,如果企业能够吸纳这些下岗工人,那么可以对企业再就业培训进行补贴,企业将很好地对工人进行适应本企业技术手段的岗位培训,从而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而且使得未来的就业结构将会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
  (三)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就是农业的转移人口,当前我国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其中也涉及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的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多是季节性就业的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流而不迁”,这造成了农业部门仍然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另一方面,许多人是在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没有纳入到城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不利于劳动者健康程度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如果能让这部分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城市里获得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不仅能有力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而且也能为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四)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需要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和修炼,同时也需要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部门方面,从源头上改善课程结构,使得在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和社会需求很好地接轨,同时还要进一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参加实习或者社会实践,创造接触社会的各种平台。在学校方面,应该多和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促进就业,并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
  [2]郑京平.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J].经济观察,2014,21:22
  [3]张云.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J].专题,2014,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075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