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明才

  [提要] “互联网+”时代,必将对会计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对会计人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传统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互联网+”的要求,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各高校应与时俱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9日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将我国经济发展带入了“互联网+”的高速前进轨道。“‘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时代,必将对会计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对会计人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互联网+”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一)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完成这两个基本职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相对而言,预测和决策职能只是辅助职能,投入其中的资源有限,其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均远远小于核算职能。而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大量使用,会计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只需投入极少量人力资源,便会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实现预测和决策职能;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会计人员发挥更大的管理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对会计服务模式的影响。“互联网+”推动了新型会计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对会计服务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会计工作由线下到线上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打破了地域对会计工作的限制,构建“互联网+会计”的共享经济新模式。
  目前,已经有企业在会计行业共享经济模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6年10月17日,阳光保险发布“阳光财务众包平台”,该平台将会计作业拆分成微任务,并面向互联网用户进行任务招募,由互联网用户抢单、随时处理完成。阳光保险也由此成为首家面向社会大众、采用财务众包模式处理会计事项的企业。平台在系统后台设置了大量的审核、校验、比对规则,平台使用者只需根据影像任务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直接录入,之后系统自动完成校验、比对。目前,平台能够实现75%的业务“看图说话”,无需专业判断。阳光保险财务共享作业,一年可以节约运营成本1,000万元左右。
  (三)对会计工作流程的影响。传统会计工作环境下,很多工作环节手续都很繁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比如费用报销,在手续规范的企业,需要报销人员履行较复杂的审批手续,导致报销时间很长,效率很低。“互联网+”给企业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很多会计工作环境可以由线下转为线上完成,从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有些大企业已实现“不用见面”的报销,和传统报销流程不同,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通过软件进行业务审批,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以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为例,该公司报销主要是通过“财务辅助系统”来完成。报销人员只要在系统中选择报账模板录入信息,提交后表单会自动流转到本部门主管领导处。然后,报销人员将打印填好的报账审批表与原始凭证一起送至财务共享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完成了全部的报销工作。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报销工作效率。
  二、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过时。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根据教育部所制订的培养目标,结合高校自身地域特点及办学层次进行适当修改确定,并没有与时俱进。很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会计操作能力,而对学生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能胜任会计核算、审核等传统会计工作,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需要会计人员完成的管理、协调、数据挖掘、决策等工作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陈旧。围绕传统专业培养目标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也存在相对陈旧的问题。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了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在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外,设置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大量重视基本操作的会计核算课程,主要还是基于在线下完成会计工作这一环境进行人才培养,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大多仅限于《会计电算化》(或称会计信息化)课程,只是让学生能进行财务软件操作。而对于“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需要会计人员胜任的业务和财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决策等内容,基本上没有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三)师资力量不足。相对于“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传统会计专业教师知识体系相对落后。目前,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新资源了解不多,深入程度不够,没有根据新形势对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没有将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手段、新资源进行融合。只能基于固有的知识体系完成授课,无法传授学生需要的满足“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能力;第二,相关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熟练掌握和运用大数据、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的人才不多,高等院校相关人才尤其紧缺,高校很难找到足够的师资力量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导致对学生这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心无力。
  (四)教学手段单一。传统会计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多,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解的方式,学生是被动的单向信息接受者,主动参与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出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大大丰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纷纷涌现,这些新型教学手段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一)确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院校应根据“互联网+”时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对企业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判断的能力,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决策,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大力提高毕业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从培养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员转变为培养价值创造型会计人员。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创新能力。高等院校应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增加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终端和云计算应用、大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三)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高等院校应和企业紧密结合,联手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应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和相关理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引进相关教师。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发展时间不长,掌握相关知识、具备相关能力的人才十分短缺,引进难度较大。因此,高校还应为校内教师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比如积极选送部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提供高校教师间的交流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学术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数据分析师等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高校还应经常性邀请企业实务工作的专家进校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承担学生的部分相关课程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和老师对社会实际需求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综合运用传统授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2]戴柏华.适应新常态融合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8.
  [3]王慧.“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4]程平,范珂.“互联网+”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引领会计行业发展新趋势[N].中国会计报,2015.12.4.
  [5]张林等.“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763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