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盗版日本文化产品在华传播的发展阶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日本文化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盗版的形式进行的。文章运用详细的数据资料,全面地展现了盗版日本文化产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过程,并对传播过程的四个主要时期的传播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动漫;盗版作品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5-0108-03
  
  随着“文化立国”、“知的财产立国”等口号的出现,日本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不仅在日本国内文化产业已与制造业齐头并进成为支柱产业,而且在国际上,日本的文化产品的全球销量也十分惊人。然而,由于巨大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以亚洲为中心的盗版日本文化产品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日本的文化产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非法复制与传播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根据国际唱片行业联盟在2001年所作的调查,在中国唱片市场,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规模为7500万美元,而盗版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了6亿7500万美元,盗版率为90%。另据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统计,2003年中国市场盗版软件使用率为92%,2005年为86%,2006年为82%。虽然软件的盗版率有逐年减少的倾向,但基数仍然很高。这些数额巨大的盗版文化产品,一方面给以文化产品生产为经济支柱的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价格便宜、获取渠道丰富,因此传播比较广泛,对扩大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方面又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曾经有学者按照传播主体的不同,将日本动漫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历程分成三个阶段:官方大众传媒传播时期、盗版商人掌控时期和爱好者群体传播时期。而包括动漫产品在内的其他文化产品也经历了类似的传播过程。以盗版日本文化产品为对象,中国大陆的盗版产品传播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盗版产品初现时期(90年代初-1998年)、盗版产品全盛时期(1998年至2002年底)、爱好者群体传播时期(2002年开始)、向正常传播过程回归时期。
  
  一、盗版产品初现时期(1991~1998)
  
  80年代开始,电视机逐渐走入中国家庭,看电视成为一种普通的日常娱乐方式。这一时期人们获得日本的电视剧、动漫主要是通过收看官方电视台播出的正规渠道引进的节目。这种节目通常是由中国的电影译制厂进行翻译并配上中文配音。引进的节目主要集中在儿童动画片,如《变形金刚》、《一休》、《机器猫》、《阿童木》等,和一些内容向上的电视剧,如《阿信》、《排球女将》等。电影方面《追捕》、《认证》、《望乡》等优秀影片也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吸引了很多中国观众的注意。这一时期所出现的日本文化产品都是通过官方电视台及国有电影公司出品的,获得了原著授权许可的影视剧。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传播渠道,这一时期都不具备盗版大规模产生的条件。然而,日本的文化产品逐渐在中国国内获得了一批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这些市场需求无形中使后来盗版的产生与发展成为了可能。
  受复制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最初的盗版物还是从传统的出版业诞生的。进入90年代,随着一些日本热门动画片在国内地方电视台播放,中国大陆掀起了第一轮动漫的热潮。这些动画片中,影响力最大的应该算《圣斗士星矢》。很多人都是从观看这部动画片开始对日本文化痴迷,成为后来的所谓“哈日族”的一个很大的构成部分。
  《圣斗士星矢》的热播不仅使日本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扩大,也为中国最初的盗版商提供了最佳的盗版对象。在日本,动漫周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很早就产生了。而在9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这一概念。看到这部动画片如此受欢迎,当时的一些不法商人开始模仿日本的周边,印刷《圣斗士星矢》里面主要人物的画像,出售给喜爱该片的青少年是盗版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画像主要以不干胶形式出现,在各地学校周围的小摊贩小零售店都能够买到,品种繁多,流传很广。另一种盗版形式就是直接印制该剧的漫画版本出售。这一时期的盗版书商主要是通过购买港台出版的正版漫画后进行非法复制,并出售。当时的儿童书市场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连环画占据主导。这种日本漫画形式新颖,加上题材跟正在热播的动画片相呼应,很受欢迎。据统计,海南某出版社在1991年推出的《圣斗士星矢》的漫画作品《女神的圣斗士》(分9卷出版,共45册),一年时间就卖出了600多万册。考虑到当时的购买力,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其后市场上又相继出现了《城市猎人》、《乱马1/2》等热门漫画,也都是没有经过日本出版公司授权的非法出版物。如此大量的市场需求,强烈刺激了盗版的生产与销售,各种打着知名出版社牌子或随便捏造一个出版社名字的出版商逐渐涌现出来,他们瞄准在日本受欢迎的漫画作品,肆意复制出版,谋取暴利。
  
  二、盗版产品全盛时期(1998~2002)
  
  在上一个时期,虽然盗版出现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但那个时期人们的购买力普遍不高,成套地购入盗版漫画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受的。因此在初现阶段,电视台播放的官方引进的动画、电视剧等仍然影响力较大,盗版产品一般是围绕正在热播的动画片来生产的,还没有形成市场的主导。而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VCD技术的标准化及成熟应用,动画片以及电视剧、电影等影像资料也能够低成本地生产、复制。盗版产品的种类开始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正规渠道引进的日本文化产品的数量并没有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而增加,这样一来,在传播链中,盗版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影响力逐渐迅速扩大,并超过官方电视台,成为这一时期日本文化产品传播的最主要的传播主体。
  另外,这一时期的传播主体除了有盗版书商、盗版影碟制造商、盗版周边产品生产商以外,还出现了一批以介绍日本最新文化讯息为主要内容的资讯杂志。音乐方面有《日之韵》、《今日音乐》(《朝日快讯》),动漫方面有《新干线》(《少年人生》)、《漫友》、《动漫时代》等。随着电脑普及,日本的电脑游戏也被制成盗版光盘出售,专门介绍游戏资讯的杂志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这些介绍日本文化资讯的专门杂志,一方面通过介绍日本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动漫游戏等信息,使中国的受众也能第一时间了解日本的最新文化,另一方面,其本身既包括侵权内容,又给其他盗版商人提供了盗版对象。某些杂志影响力较大,有的盗版商就参考这些杂志所介绍的热门产品,来决定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可以说,这些资讯杂志构成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环节。
  由传播者(盗版生产者)、受传者(喜爱日本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传播内容(日本文化产品)、传播媒介(书籍、光碟)、反馈(资讯杂志)所组成的完整的传播过程就这样形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传播特点是盗版品种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影响力向深度广度扩张。同时,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大陆迅速升温的重要时期。通过价格低廉的盗版商品,日本的最新的音乐、动漫、影视作品、书籍等文化产品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当时的本土流行文化相结合,成为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
  
  三、爱好者群体传播时期(2003~)
  
  台湾与香港地区开始接触日本文化产品的时间比大陆早,引入机制也较灵活,因此一些著名的动漫或影片剧集很早就有港台的引进版,并且已经翻译成了中文。早期的盗版出版商主要是将这些港台版本的日本文化产品直接复制后引入市场。虽然制作比较粗糙,但由于直接引用的正规出版物,因此无论是排版还是翻译,质量都比较高。但随着国内对日本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仅靠复制港台版的作品数量毕竟有限,而新的作品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上市。
  一方面,资讯杂志在第一时间将日本的新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另一方面,受众要在市场上看到这些作品又有较长的时间差,文化产品市场上出现了空缺。为了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盗版生产者开始直接引入日本的原版作品,在国内找人翻译后加工出版。这样一来盗版作品更新的速度就更快了。但盗版商所看重的是利益,并不注重产品的质量,为了节约成本、提高速度,他们通常是找学日语的学生或略通日语的人来翻译,并且所给的翻译时间也不充裕。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错误百出,有时甚至影响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经过近十年的盗版作品传播与少数正规产品的传入,日本文化产品已经有了一批的稳定的消费者群。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日本的动漫、电视剧、音乐、游戏等,有的甚至因此而开始学习日语。正好在2002年左右,个人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业务迅速展开,很多爱好者开始在网上创办网站、开设论坛用来交流心得、购买经验等。这些论坛不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还将一些动漫或剧集、电脑游戏上传,供注册会员下载。这种论坛中最有名的要算“贪婪大陆”了。2003年初,仍然是大学在校生的“鬼眼”开始在借来的电脑上创办网站,并上传了《城市猎人》等漫画供下载。后来他利用学习或工作的间隙边上传动漫作品,边运营网站的论坛,因为当时这样的论坛并不多,所以马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一些会员也利用该网站的服务器上传自己手头的日本文化产品,网站的内容开始扩充。这样的论坛给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他们不需要购买盗版商生产的产品也能够欣赏到最新的日本动漫作品,而且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很多资源。“贪婪大陆”的成功使日本文化产品的爱好者们发现了另外一种比购买盗版商品更加有效率的传播方式。很快,类似的网站和论坛也开始出现,盗版产品的市场需求开始下降,而这种以爱好者自己组织的传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网络传播的出现也促使很多爱好者开始尝试着自己翻译日本文化产品。负责制作中文字幕的爱好者一般是属于某种被称为“字幕组”的群体的。字幕组的成员都是无偿进行日本文化产品的翻译与传播工作。每个字幕组都对成员进行分工,以求合作生产带来的高效率。日本的片源或出版物首先通过在日本的会员传递到国内,再由专人进行翻译、校对、压制、上传、或扫描等工作。目前比较有名的字幕组主要有“猪猪字幕组”、“日菁字幕组”、“天香字幕组”、“极影字幕组”等。字幕组数量增多后,互相竞争也变得激烈,各个字幕组都不遗余力地争取更快更准确地将最新的日本文化产品制作成中文版在网上发布。在强烈的竞争机制下,存活下来的字幕组规模都较大,组织机制比较完善。如“猪猪字幕组”的成员有100多人。通过这种群体合作,最新的日本动漫或电视剧在日本推出一周以后,中文版就出现在网上供人下载了。
  另一方面,与通过网络传播的日本文化产品数量相比,官方授权引进的正规版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5年,广电总局同意引进的日本影视剧只有2部,没有引进一部日本动画片,2006年全年更是没有引进一部日本影视剧。而盗版的市场也逐渐被免费网络下载所取代,盗版DVD等产品都已经显得过时了。
  
  四、向正常传播过程回归时期(2005~)
  
  虽然日本的文化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要通过非官方授权的、无正式许可的盗版形式在中国传播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非正常传播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一点从近年来官方对音像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的多次大规模整治中可以得到印证。也就是说,中国在对待非法复制这一行为本身的看法已经在改变,并在行动上体现出来。例如,对于字幕组的传播活动,虽然有的拥护者认为,根据中国法律应该称其为学术研究,因为他们既不收费,也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即便如此,在白领和高学历者占大多数的字幕组成员之间,对于传播非授权文化产品本身的侵权特性还是有很清楚的共识的。有些字幕组在制作出来的剧集或动画片的片头也打出了“本字幕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请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之类的标语。尽管这种宣言并没有改变其行为的实质,但号召受众尊重版权所有者的劳动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受众版权意识的提高。
  2005年10月,曾经是中国动漫类网站利用率排名第一的“贪婪大陆”被森蓝公司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将以往的下载链接删除,加入更多的原创动漫作品。这一举措在日本动漫爱好者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方面,提供日本动漫作品下载种类最全的网站一下子陷入瘫痪,让许多爱好者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冷静的分析家从这一事件中看出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正在悄然启动。肆无忌惮的侵权行为并不能给一个网站带来长期的有保障的繁荣。要在反盗版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下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不经历一场剧烈的短痛是不可能的。这个事件可以说标志着日本文化产品在中国的传播逐渐进入了向正常传播过程回归的轨道。
  2006年5月,动漫咨询杂志《新干线》也由于版权上的法律纠纷而休刊。跟同类杂志一样,《新干线》在版权问题上也遇到过多次纠纷,但也断断续续存续了6年之久,可以说影响了很大一批人。这一次的休刊,也在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迫于法律原因停刊或转型的涉及盗版内容的杂志网站在2005年以后陆续出现,这只是向正常传播过程回归的一个表现。另外一方面,中国官方对正规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引进制度也进行了调整。首先,经过2006年的“冰封期”,国家广电总局2007年开始恢复引进日本影视剧和动画片。2007年第一季度引进的28部国外电视剧中,有9部是日本电视剧,占总比例的32%,其中包括了2005年出品的很受欢迎的热播剧《女系家族》、《傻大姐(ANEGO)》。虽然这些电视剧都已在各大论坛上发布过,大多数日本电视剧的爱好者也已经观看过中文字幕版了,但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正版引进的比较新的日本电视剧,对于日本文化产品的爱好者来说,还是一种惊喜。
  从爱好者群体传播向正常传播过程回归,这一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传播方式发展的自然过程。与盗版生产商为主体的传播活动不同,爱好者群体传播是基于共同的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传播活动,其目的不是获得经济利益,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群体交流、或者是为扩大传播范围而进行普及宣传。这种传播活动是在对特定传播内容有市场需求,但又缺乏合法的、及时的引进机制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旦正规途径引进的文化产品开始在市场大量出现,爱好者群体传播活动目前所发挥的推广与宣传作用将逐渐失去意义。虽然能够免费获得文化产品这一点对受众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从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正规引进、翻译出版的文化产品,再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产品的翻译、发布等义务工作上已经没有必要了。失去传播主体,这个传播过程也将变得不成立。而那些众多的论坛也将成为一个单纯的交流平台。因此,从爱好者群体传播向正常传播过程回归,发生这一转变的必然性可以说就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强,腾莺莺.日本动漫在中国大陆传播分析[J].现代传播,2006,(4).
  [2]卫凯.日本卡通制品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冲击及其对策[J].中国出版,2006,(5).
   [3]王晓露. 浅谈日本动漫的舆论传播策略[J].军事记者,2006,(9).
  [4]日本文化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文化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中期总结[R].日本文化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出版,2003.
  
  【作者简介】何环(1979-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日本媒体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491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