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持续高增长从何而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我们的研究中,自2005年以来持续上市的1302家企业中共19家企业符合标准,入选高增长企业名单:苏宁电器、建发股份、中铁二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材国际、金地集团、航天信息、新湖中宝、烽火通信、泸州老窖、张裕A、康美药业、阳光城、合肥三洋、东阿阿胶、飞亚达A、青松建化、江南高纤。
  我们的选取标准兼顾了企业的增长率、盈利、和可持续性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单纯设立高增长门槛(如年销售增长率高于20%或30%),忽略盈利指标,容易造成选取的企业规模偏小、偏年轻,代表性弱。而且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没有经过时间检验,其财务指标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健康的增长方式应该是在销售快速增长的同时,盈利也快速增长;这样的销售、盈利“双增长”质量较高,可持续性强。
  人选的19家企业在主营业务、规模、治理结构等方面分布平衡,具备广泛的代表性。这些企业分布在包括房地产、建筑工程、水泥、光纤通信、制药、酒类、化工、家电、3C零售等广泛的行业领域内。将近三分之一为年销售过百亿的超大型企业,并未出现集中于中小型企业的状况。19家企业中国字号企业10家,民营企业7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基本上符合A股市场各类企业的分布基本结构。
  扶微观的角度看,企业自身特点是决定其能否在政策倾斜行业脱颖而出,能否更有效地利用倾斜政策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支持政策和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
  
  外部环境给力,还要自身条件扎实
  
  企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外部有利环境和企业自身素质结合的产物,二者缺一不可。人选企业身上均保有一些成功的特质,成为他们超越同行业企业,实现销售、盈利稳定高速增长的根本。他们都有稳定有力的领导层,通常专精于某一业务领域。他们还通常利用自身条件,或发展出超强的技术实力、或培育出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或在渠道品牌方面另辟蹊径。
  虽然成功密码各有不同,但入选企业都展示出―些相同的特质,稳定有力的管理层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入选企业中的大部分民营企业为白手起家的创业企业,创业者自身的领袖特质是这些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三一重工的梁稳根、苏宁电器的张近东等,这些个眭鲜明、思路清晰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中国创业者群体的代表人物。
  入选企业大都专精于某一业务领域。除少数商业模式较为特殊的企业外,人选企业通常专精一门,业务构成不复杂,较少不相关多元化。人选企业主业突出,除少部分企业如建发集团、中铁二局涉足房地产行业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没有不相关多元化业务。与专精企业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印象相反,入选企业虽然业务专精,但却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复苏最陕的企业。2009年和2010年入选企业销售年增长率算数平均值分别为32%和44%,与危机爆发前持平。
  某些企业甚至从金融危机中受益,如江南高纤,在金融危机重创国内化工行业及化工下游以出口为主的纺织行业时,走出独立行情。一方面,棉花价格大涨刺激对棉花替代品涤纶纤维的需求,江南高纤作为国内涤纶头企业因而收益;另一方面,医疗市场启动刺激公司另一个主要产品复合短纤维的需求,刺激销售高速增长。
  入选企业中没有一家属于劳动密集的加工型企业,技术、研发实力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秘诀。人选企业行业分布较分散,其中不乏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企业,但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展现出很强的技术实力,并非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实现高增长。建筑业两家入选企业中铁二局、中材国际已经超越单纯的建筑环节,具备EPC,总包的能力,从劳动密集的施工环节延伸到技术、资本密集的设计、采购、运营环节,与之相应的,企业的利润率也远高于单纯的施工企业。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制造业企业,均处于技术、资本密集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他们实现高增长的动力。
  品牌和渠道建设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武器,更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消费类行业企业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现代渠道和品牌管理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之后由外资企业带人的,中国企业给人的印象是对品牌建设心向往之,但不得要领。只学到皮毛没有学到支撑品牌的文化,
  “洋为中用”很容易变成“不中不洋”或“崇洋媚外”,其中分寸拿捏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因为所有制不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使得同样的行政性限制对不同企业差异很大。这实际上给某些具有特殊资源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整体服务的空间,在提升市场效率、帮助其他企业盈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增长背后的问题
  入选企业虽然实现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销售和利润双双高增长,但在扣除一些附加因素之后,某些企业的增长的质量大打折扣。某些企业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的政策性补贴,包括增值税退税、各种开发基金及研发补助、专项拨款等,这些补贴通常不必缴税,可直接计人净利调。对某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大笔的补贴给他们的净利润注入大量水分,其实际的增长质量令人怀疑。大型国企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包括银行贷款、担保等各类借款;这可以看成是更为隐蔽的隐性补贴,此类补贴分布更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企的增长。
  另有一些企业在高增长过程中,各项财务指标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暗示企业增长质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资产结构、财务比率通产会随着销售高速增长而变化,这原本是正常的,但某些人选企业的变化过急过快,同时还伴有会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注意。例如合肥三洋,其销售额由2008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5亿元,三年增长3倍,增速远超前三年年均增长25%左右的水平。销售倍增的同时,合肥三洋的资产负债率也大幅飙升,由2007年底的32.8%升至20IO年底的198.5%,三年增加6倍,增加速度是销售增长的2倍。不仅如此,合肥三洋依照资产负债计算的应计比率也由2007年的18%骤然增加到2009年的57%;2010年虽然回落至40%,仍大大高于2007年水平。
  如果在财务状况极具变化的同时,还伴随有人事、战略等方面的大动作,那么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可能让人产生怀疑。合肥三洋的领导层在2008年出现较大变化,原有的中日双方互相制衡的微妙局面被打破,中方的地位悄然强化。新任董事长不再由公司内部产生,而是从控股股东荣事达集团空降至合肥三洋;日方自合肥三洋上市以来一直管理财务工作的负责人也被中方人员代替。
  
  结论与建议
  
  优质企业基因包括稳定有力的领导层、专精的业务领域、坚强的技术实力、领先的商业模式、成熟的品牌与渠道建设等。内外部因素相结合,共同构成企业持续稳定高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自身优势明显的高增长企业来说,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相对容易。入选企业或处在竞争壁垒高启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或渠道品牌优势明显,在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利润率。如中材国际,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在海外市场高速扩张的态势,企业的净利润率也持续增加,由2007年的3.3%增加到2010年的6.1%。
  对某些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企业来说,不利的外部因素可能暂时拖累企业增长,但仍不失为好企业。例如万科,从2006年至2009年都符合我们的选择标准,仅因为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稍低,以些微差距落选,但万科治理结构完备、发展思路清晰,仍是一家具备良好基因的企业。相反,某些人选企业在人事更迭之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变化,潜在风险大增,能否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成疑。
  具备一定实力的高增长企业未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成为行业内可怕的全球竞争对手。实际上,入选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几家都已经开始积极试水国际化,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16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