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新准则下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的异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中的基本概念。恰当准确运用重要性原则,对财务报告客观真实披露、审计意见的恰当表达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新准则下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及两者的异同作以下研究。
  关键词:重要性 会计准则 审计准则 免疫系统
  
  1 重要性的定义
  1.1 会计重要性的定义
  在新会计准则中多次提到“重要性”、“单项重大”、“金额重大”、“重要交易”、“重要项目”、“重要事项”、“重要会计政策”、“重要会计估计”、“重要前期差错”等等术语,可以看出重要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重要地位。不过对于重要性如何定义,在新准则中却涉及很少,仅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有所反映:“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在准则具体应用指南中指出:“判断项目性质的重要性,应当考虑该项目的性质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等因素;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可以看出,准则和具体应用指南给出了判断重要性的总体原则。
  1.2 审计重要性的定义
  重要性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中运用越来越频繁。我国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221号――审计重要性》第3条明确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误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在审计准则指南中列举了部分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数量标准的参考数据:①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总收入的0.5%。在适当情况下,也可采用总资产或净资产的一定比例等;②对于非盈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③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
  可以看出,新审计准则指南对于重要性有相对比较具体的讲解。
  2 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的联系
  2.1 采用重要性概念是为了提高会计和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理论上,会计核算应该涉及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越全面、真实,会计信息越可靠。但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区分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对重要事项,应分类分项核算,并在财务报告中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和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恰当判断的前提下,可以简化会计处理方法,合并反映。在抽样审计前提下,审计人员必须运用重要性进行判断,确定审计风险、审计样本量和审计证据。
  2.2 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要以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为导向。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共同服务对象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报告使用者决策影响重大的会计信息,会计应详细披露,审计应实施相关充分的审计程序。
  2.3 重要性在具体实务运用中取决于会计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虽然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指出对于重要性的判断应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考虑,但没有明确的具体的量化标准。因而,会计和审计人员需要遵循财经法规,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规模,所处经营环境等因素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判断。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先评估被审计单位对重要性的把握和运用,再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以开展审计工作。
  3 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在实务中的区别
  3.1 会计准则中重要性的运用
  会计中重要性的运用体现在会计核算职能中,贯穿核算的全过程。现将新会计准则中体现重要性标准的条文列示如下:
  3.2 审计准则中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也贯穿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具体表现在:
  3.2.1 编制审计计划,应合理评估重要性水平,据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计划重要性水平越低,可容忍的错报金额越小,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发现所有超过可容忍错报的重大错误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此,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间呈反向变动关系。
  3.2.2 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接近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则意味着初始重要性水平确定适当,审计风险控制适当。
  3.2.3 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水平有助于合理确定出具审计报告的种类。注册会计师应当汇总已发现但被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将其同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比较,确定该汇总数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或其性质是否重要。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充分考虑课中因素的重要程度,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4 对重要性的再思考
  总之,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对财务报告客观真实披露、审计意见的恰当表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我国会计审计界应重视并加强对该课题的深入探讨,鼓励并推广对这一课题的实证调研,制定更加科学的重要性标准,使重要性的性质和数量标准更能有效指导实践工作,才使企业自身“免疫系统”更加健全,审计更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Z].2006.
  [3]秦国华.试析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概念[J],财会月刊,2006(12).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艾雪.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41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