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企业环境成本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环境成本为核心,分析环境成本认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成本 核算 计量
  1 环境成本的概念和特征
  1.1 环境成本的概念
  根据财务会计对成本的界定,成本是一个资产流出的概念,代表着经营主体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及获得经济收益而发生的各种物品和劳动的消耗。因此,可以将环境成本定义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确定的支出,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它的发生会引起资产流出。这是广义的概念,有别于传统的成本。
  1.2 环境成本的特征
  环境成本是一种特殊的成本形态,要辨认环境成本,可以从它的特征入手。根据环境成本的定义,可以归纳出以下特征:
  1.2.1 环境成本的产生动因具有分散性与多元性。环境成本存在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产生动因具有分散且多元性。例如分散于管理、产品质量规定和维修保养等,甚至还包括在对员工进行环境方面的训练、监督和遵从所耗用的时间方面,这些都直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企业环境成本的多元性决定了其计量方法的多样性。
  1.2.2 环境成本发生的时点和阶段具有不均衡性。环境成本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生时点的不均衡性。环境成本项目支出不像其他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项目通常有突发性或不可预见性;二是发生阶段的不均衡性。首先,行业不同,环境成本可能集中在不同的阶段。例如:资源性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开采与筛选阶段;冶炼类企业的环境成本多集中于冶炼过程。其次,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环境成本的发生也是不对称的,有的阶段少,有的阶段多。同时,企业除了承担当期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外,还有可能支付过去行为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未来要求支出的环境成本。例如:存在由于法律诉讼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增设环境成本准备金等情况。
  1.2.3 环境成本具有时滞性。由于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承受的能力,而且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有时其形成的危害是潜在的,这使得环境成本具有时滞性,其大小和所带来的影响,可能短时期很难完全掌握清楚,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承担任何环境成本,在以后的期间企业会以罚款、赔偿金、自然环境修复等方式付出代价。
  1.2.4 环境方面的支出增长呈上升趋势。对任何国家而言,环境成本都是一项巨大的且不断增长的费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环境质量要求的高标准迫使企业不断增加环境支出;不断出台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法规,增强对企业的约束力,也使得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支出呈现上升趋势。
  2 对环境成本认识存在的问题
  2.1 人们对环境成本内涵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很多人认为环境成本只是企业防治环境污染有关费用的简单核算,但事实上环境成本并不是一个简单概念。通常情况下,环境成本只在年终报表时进行简单披露,平常很少涉及到,有些企业甚至没把环境成本单独立项,造成了一定的误差。实际上环境成本核算和普通的会计成本区别很大:首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同。传统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常规的使用者;而环境成本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有着监测的权利与义务,要通过企业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衡量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作为进行宏观环保决策,企业环保考核与奖惩的依据,进行综合的测评,依法奖惩。其次,信息披露的形式不同。传统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是以财务报表为主,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为辅,数据化的东西较多;而环境成本计量确认的非数量化信息较多,需要采取较多的附注和文字说明并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增加反映环境信息的报表,如环境成本明细表或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告进行反映,报表格式较为复杂。再次,计量方法不同。传统成本会计采用货币计量方法,环境成本则不能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而应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
  2.2 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
  传统会计主要致力于人类经济活动,对象是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和事项,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把因为环境造成的经济问题纳入成本研究的范围,环境成本也只是作为企业制造费用的一部分被核算和分配;而环境收益,例如一项环境资产在税收上获得的优惠以及对成本的节约并没有得到确认。这种做法,使企业对环境成本存在误解,很多企业不愿治理污染,进行清洁生产。他们认为对环境无害的项目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更高的运营成本,对企业财务业绩的改善不利。同时,传统会计缺少对企业环境损失的确认和对企业环境资源、环境责任和环境成本的计量,没有清晰认识到企业经济运转和社会、环境循环二者的紧密联系,对企业活动给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重视不够,因而忽略了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环境本身的物质补偿过程,也没有认识到企业从环境中获得资源而应承担的对环境的补偿责任。
  2.3 企业对环境成本认识缺乏主动性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不愿主动核算环境成本、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是在迫于环保压力下计算环保成本的。通常情况下,企业只确定环保成本不能满足挖掘成本降低潜力的要求,由于没有深入到成本动因的深度,从而造成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数据不透明,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等严重问题。而且,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考虑用环境成本降低环境压力的需求,限制了废弃物成本的核算。在此情形下,和环境相关的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相对较低,显得不重要,在范围上也仅代表企业环境措施整合成本的一小部分,并未涉及大量与材料相关的成本,所以不能给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
  3 环境成本认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面对现代环境成本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环境成本研究工作如何顺应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势在必行。
  3.1 更新观念,加强认识,提高研究水平
  首先,政府和企业要大力推进环境成本系统的改革,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杜绝成本回避思想,就必须要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其次,成本会计人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加速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他们既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又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再次,建立成本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成本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3.2 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环境成本经验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企业积累了许多具有可行性的环境成本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然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因此,为了完善和推进我国的环境成本研究,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学习、借鉴和总结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
  3.3 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的时间还很短,而西方的市场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其中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等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中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注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运用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适时制将会大大缩短中国民族企业的更新周期,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肖序,环境成本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1.
  [2]孔令本.环境成本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5.
  [3]林万祥,肖序.环境成本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06.
  [4]董涛涛.企业环境成本分析[J].财会通讯,200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44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