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我国内部控制发展情况
  
  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颁布的法规从外部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已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规或政策为:
  1986年则政部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同时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其中将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规定;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会计法》将内控制度当作保障会计消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2000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消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用来说明其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001年6月则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货币资金(试行)》;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一年度报告》( 2001年颁布,2004年修订)中的“监事会”一节提出监事会应发表的独立意见包括“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但仅仅是一笔带过。相对于国外内部控制的发展,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还只是处于低级的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内部控制环境恶劣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拥有者管理型”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在选举董事的表决权制度交排上,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实行的表决制度形式,客观上易出现股权高度集中,造成“内部人控制”使董事会职能难以履行;另一方面,表现在董事会人员结构交排上,大部分公司没有或不重视外部董事,监事会也形同虚设。再者,表现在公司内部的职权分配上,存在着权责不清的现象,况且董事会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情况又比比皆是,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从公司管理上讲,绝大多数是家族化管理,经验型管理。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决策基本上是独断体制,内部控制起不到有效的监督、约束作用,因此没有人能够阻止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决策“浪漫化、模糊化、急躁化”,也没有人能对吴柄新的“三株年销售1999年达到900亿”的宏伟目标提出质疑,可以说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者素质、哲学、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权责体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有必要制定一整套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权力层特别是决策权的有效控制。
  
  (二)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加何控制与防范风险是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风险评估就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风险点.并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风险。我国的民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相当普遍,重要决策的制定往往在家族核心成员内部商讨和决定从制度上缺乏应有的风险评估使企业时常处于高风险经营的境地。
  
  (三)监督评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监督评审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其中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讨会指出,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除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民营企业中设有内部审计部门并发挥重要作用外,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形同虚设,部分民营企业根本未设内部审计部门。
  
  (四)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能够使职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收集及信息的交流形式。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形下大股东与其他小股东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三、解决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在于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因为对于董事会而言,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不丧失控制的授权”,同时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攫取短期监利机会中机会主义倾向、保证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切实贯彻实施的措施。从国外企业来看,20 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大公司里,经理们的统计被削弱、被监督,许多公司引进了稳定了的数据大部分席位的外聘专家,使企业董事会的控制权发生了“权力的一次分离”董事会的决策权突显出来,大大强化了约束机制。
  2.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一般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他既不代表出资人(包括大股东)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目标以及一些重大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是由其独立性和行权能力所决定的,独立董事不拥有企业股份,不代表特定群体的利益,较少受内部董事的影响,公正性强,可以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可以不受利益的局限而公平地对待全体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维护全体股东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从而达到防范“内部人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
  
  (二)加强企业风险评估,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的经营处于风险之中,如何评估、防范和控制风险已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通过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环节来降低风险。因此民营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董事会,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三)加强内部监督
  民营企业中设立内部审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①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关键。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只有处于恰当的组织地位,才能有效地实施工作,保证发挥监督作用。民营企业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同时股东大会制定内部审计工作章程,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等。保证内部审计的权限不受影响。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聘用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的效果。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日益复杂对其进行监督也需要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单纯凭经验是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的。因此需要聘用专业的人才才能有效防范管理层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逆向选择。
  
  (四)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外部的有关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它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了解到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企业按照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收集、处理信息,使信息涵盖企业的主要活动,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履行其职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16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