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法律约束与诚信成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7月7日,由重庆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民宗委、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招生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民族成分造假事件的涉案家长和违规更改户口的有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罚。至此,沸沸扬扬的起始于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民族成分作假的重庆高考加分事件告一段落,但此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意味深长的。本文以重庆高考加分事件的处理为例,从法律约束和诚信建设的角度,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进行探讨。
  近年来,高考作弊、舞弊等事件时有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一直采取严肃处理的态度,对作弊的考生给予了取消考试资格的处分,对那些情节严重的犯罪分子,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为由进行了打击处理,为维护我国正常的高考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重庆加分事件相关15名党员领导干部以涉嫌造假为由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但是我们也不妨对加分事件的本质进行分析,当事人的行为表面上这是少数人利用国家高考政策,采取了弄虚作假的手段为自己的子女更改了民族,从而获得加分,为考取更好的大学铺平了道路。但是高考是国家选拔各类人才的一项重要考试,数年寒窗辛苦的考生们在这一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自己的前途战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考1分就可能排名靠前几百名甚至是上千名,就会获得被更多大学录取的机会,甚至考生以及考生整个家庭的命运也会因此而改变。加分事件的当事人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0分的加分,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成千上万考生的切身利益,更是破坏了整个社会公平选拔的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秩序。这与在考场上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通过非正常的途径为相关利益人获取更高的分数、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不同的是手段,一个是实施在考场的行为,一个在考前就进行了成功实施。因而,笔者认为,从加分事件侵犯客体的利益和危害的严重性来看,对此事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对当事人的处分上,法律的介入是当然的。虽然当下法无明令处罚,但是应从中汲取教训,特别是立法机关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切实保障千万考生的利益不受侵犯,真正维护国家公平选拔机制和公平竞争秩序。这也是重庆高考加分应当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当某一类行为虽然在现时尚未有法律进行规范,但是确实侵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且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法律就应当主动及时介入进行规范和调整,这种规范和调整虽然带有滞后性,但却是杜绝后患之上策。
  另一方面,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因民族成分作假先后被北大和港大放弃录取。众所周知,诚信是一项基本的社会道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显然,何川洋为其弄虚作假的行为付出了巨大的诚信代价。近年来,我国一直把诚信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但是从何川洋的例子来看,在巨大的个人利益面前,诚信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道德自律,更重要的是在个人自律不充分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一套成熟的“他律”诚信机制,以一种机制的行为来推动每一个社会个体作出诚信的承诺,否则就要承担和付出不诚信的代价。比如,某人在个人还贷有着恶意的不良记录,在其再次贷款时就应当比正常还贷的人要多付出利息。因此,何川洋被放弃录取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能否避免后来的“何川洋”们。当然,在现阶段的国情下,构建这样的诚信机制绝非一蹴而就的,这既需要国家立法层面的架构,也需要多部门的联动配合,更加需要的全社会的参与,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何川洋”们才会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有序的社会才会为我们大家所共享。
  
  作者简介:
  谢 寅,南京大学法学院2007级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江苏省公安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33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