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功创业的密码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时间:2007年6月29日
  地点:上海复旦皇冠假日酒店
  主讲嘉宾:
  周成建 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陈曦 畅网科技信息技术公司创始人、总裁
  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6月29日下午,上海复旦皇冠假日酒店里贵宾云集,上海市青年创业专家导师团成立仪式暨“引领未来的启示”上海优秀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
  为了全力推进“上海青年创业行动”,提高创业青年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广大青年在创业中建功成才,共青团上海市委与上海市科委研究成立了上海市青年创业专家导师团。
  本次论坛邀请了沪上三位创业青年为代表作主讲嘉宾,希望通过不同的创业经历为现在青年创业者和准备投身创业的青年带来启迪。主讲嘉宾围绕“创新创业――引领未来的启示”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和感受作了演讲,还和现场青年进行对话交流。
  
  周成建:我的理想是做一辈子裁缝
  
  我在农村出生,因为学习不好,也是出于兴趣,我去学了裁缝。21岁去温州后帮别人加工服装,一次剪裁失误让我想尽办法对衣服进行重新设计,结果变成温州市场上第一件有人设计过的衣服。这让我受到启发,后来我在衣服设计上增加一些想象力,生意就做开了,给我带来很大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后来,我们就想下一步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去上海出差买了件海螺衬衫,很多人都认识这个上海牌子,我想如果有人穿上我自己创造的品牌那该多好,于是1994年我创造了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我们从开创市场到创造品牌也正好是中国创造名牌的过程,虽然我实力、经验都很缺乏,也得到了让我成长起来的机会。
  一、业务模式的创新。有了帮人家加工服装的经验,我想要做品牌,如果我自己投资,那么压力会非常大。我就做品牌,让别人为我加工,虽然我当时的管理和资金都无法满足竞争需要,但因为我的业务模式与别人不一样,给我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带动了企业的成长。
  
  二、品牌创新、管理创新。1990年后启动品牌策略宣传,2001年请到郭富城为我们作代言,通过这方面的投入,企业很快就发展起来。2003年,当大多数品牌都只有两三百平米的时候,我在南京东路步行街租了1000多平米,开成五层的卖场,有的内部员工和竞争品牌都觉得不可能会成功,后来通过证明是成功的。
  这样的创新为我们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创新的根本是管理创新的保障,第一,作为零售产业,服装是时尚产业,生命周期很短,如何取得快速信息的支持,传统的手段无法帮助,1996年采用了信息化平台,从初期的信息统计到现在的管理系统;第二,建立持续创新的文化。文化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美特斯・邦威在不断地创新和求变,特别是对我自己本人来说,从做裁缝到做品牌,从不懂到懂,对自身的挑战和改变是非常大的,美特斯・邦威的发展对我也是个学习和改变的机会。创业初期的管理团队是友情团,然后是区域团队,现在已经形成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团队,高管有2/3是外籍人士,有人说你请那么多老外过来,是不是不信任中国人?实际上,中国的时尚板块的管理人员还不是很成熟,我自己更不成熟,但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竞争,在这样白热化的竞争背景下,世界成功品牌需要几十年的演变和成长,现在真正做到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快地转化为设计理念,中国的企业是品牌从有到优的基础建设阶段,我们请老外是为了打造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个团队,要做到比国际一流的品牌更了解市场,同时不忘自己要了解全世界,不然我们无法把企业做得持续,这是美特斯・邦威实现重要转变的突破。有了这样的团队,我们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中国服装,从静态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其成本优势是非常突出的。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世界著名品牌,也没有亚洲著名或在中国市场占绝对优势的品牌,目前的优势是机会,没有到有,挑战是为什么没有。其实,动态方面的优势更大,国外供应链整合比我们来得更科学、到位、合理。中国服装业的财务年度平均周转天数达到180天,而西方最先进最标杆企业只要25天,这作为品牌来说是非常大的差距。
  美特斯・邦威在全国有1800多家连锁店,今年会突破50亿的销售规模,公司总部在南汇区,今年第一季度为南汇创造税收9000多万,预计今年会达到两个亿或三个亿,成长速度非常快。美特斯・邦威在中国有一定优势,在全球比起来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国家对我们支持,也是对热爱创业的年轻人很好的勉励,中国如何从制造走向创造,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辈子的裁缝,这是我的追求。我希望以后十年、五十年、六十年还坚定不移地做裁缝。
  
  陈曦:即使失败也要轰轰烈烈
  
  
  2004年盛大上市,我看到了游戏产业在中国的影响,于是我就想在无线互联网上做娱乐项目。我把商业计划书写好后,没有VC愿意投我,如今的公司已是专注于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上的一个研发和运营的公司。2006年下半年花完了最初获得的50万美金,被我们寄予厚望的投资人没有投钱给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沮丧,我们把200%的希望都放在这个投资人身上,失去这个机会可能就是企业的灭顶之灾,现在回头想真是非常的幼稚,一个健康的企业也不可能指望别人的投资来活着。
  有天我乘地铁,旁边的一个小姑娘手上拿着手机,我看到她在玩我们公司的游戏,当时我们还没有从最初的用户赚到钱,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公司和产品是有价值的,毕竟在北京地铁里还有人在玩我们的产品,我当时对团队里的人说,应该把这个事情当成未来5年或10年的目标,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所做是有意义的,为这个产业和社会贡献价值,幸运的是,一个月后我们接到了新加坡的一个产业投资。经历了这些挫折,公司发展起来,在上海、北京和广州都开了分部,发展到60人,虽然还很小,但我们每个人都坚信这个事业可以成功。
  我读完了三年多的本科没有继续读硕士,我少年班的同学现在很多都在美国的研究所里做研究,而我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我爸爸当时在做中小企业的咨询,我开始接触中国中小企业,我觉得ERP是个好机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冲到环渤海的企业为他们做ERP,我们有两百家家具制造、钢铁钢管行业的客户,我们最高峰时注册资本有1亿,几百个员工遍布全国,结果我们错卖给了一家国有体制的公司,危险的时候一个月就死掉了,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很多。结束了这次创业,我重返学校,学习哲学和经济学,取得了经济学学位,这对我后来的创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创业其实是一个爬山的过程,我们在山脚下看到山顶,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目标在哪,但这个时候有很多创业者是非常盲目的,光是梦想,可以登上山顶接受所有人的欢呼,其实我们在山脚下应该选好一条路,把阶段分清楚,看清脚下,走好每一步。只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机会到山顶。当我们到达山顶看到风景,这时我们也该下山了,我们在登上另一座山时会看到更好的风景。现在的创业者很多都很年轻,每个人都希望在中国的企业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读过哲学,可能会觉得生命是个悲剧,但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创业,即使失败也要轰轰烈烈,在落幕的时候没有半分遗憾。
  从事IT是我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有机会终生从事我们感兴趣的事业,这是个莫大光荣和值得颂扬的事情。我们做事不要把目标定在上市,仅仅追求财富很难让你走得更远。我是1981年生人,实际上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差不多都是在二十五六岁时起步的,其实我们80后面对着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看到国家的大变革。如果要说用创业代替就业,我会担心80后的创业者没有做好准备,造成失败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包袱。我也有点迷茫,不知道80后的未来在哪里,我至今没交过四险一金,也不知道老了以后会怎样,所以我想年轻的时候要拼命挣钱,我特别不放心把我的未来交给中国这种不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我面临的时代是一个非常彷徨的时代,但每个80后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我们的力量。
  
  很多80后从学校出来,还不太了解社会,没有工作经验,幸运的我创业初期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商业前辈一对一地指导了我,他们教给我的并不仅仅是怎么样把一个企业做好,还包括做人做事,如果我们的导师团也能够一对一地指导创业者,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创业成功率。“认认真真做人”是每一个商业前辈都告诉我的话。所以我想所有的80后创业者先认认真真做事,不断去学习和吸收前辈给我们的经验,尤其是气度,我们应该把格局放得更大一些,不要只是为了赚钱而去做企业。
  创业是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很多大学生要辍学创业或出了大学门就创业,也是不可取的,在象牙塔里没有社会经验,还没有资源,很难做成事情。举个例子,我的企业现在想在手机里做广告,我可以去找到分众的江南春做我的广告代理,我想把手机卖掉可以去找诺基亚总裁,这是在过去十年工作中积淀下来的人脉关系,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会决定你创业初期能否走上正轨。今天坐在这里有企业家前辈、政府官员,他们可以有很多资源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者应该抓住契机拓展我们的资源。创业之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大学生出来创业之前要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我能够成功吗?
  很多人知道我可能是因为2005年的创智赢家,很多人问我被这么多人知道对创业有帮助吗,坦白来讲,这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我走在街上会被人认出来,别人会拿你当作一个作秀的明星,我去盗版DVD店买碟,老板把碟郑重地放在我手上,说:“你是我儿子的偶像。”我当时听到这话觉得很难过,我觉得创业者应该踏踏实实做事,应该少作秀,把你的事业经营好,不应该去享受别人给你的荣誉,每日三省吾身,不要去做名人,去做个偏执狂,去追求成功,这样每个人爬到山顶的机会会更大一些。
  很多大学生把他们的创业计划告诉我,问我:这个点子可行吗?我想说,任何一个点子都不足以维持一个公司。做好一个公司需要执行力,周董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凝结自己的执行力。江南春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竖了多少广告牌,而在于他做了十年的广告代理,那么多广告公司愿意把预算投给他,这才是他成功的核心。一个点子都不足以让一个公司持续成功,还是要靠核心竞争力。
  做公司要么有价值,要么有现金流,新浪和搜狐在还没有赚钱的时候就去纳斯达克了,因为他有价值,因为他在创新,用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既没有价值,也没有现金流,这是很难生存的。我当初创业是为了比我的大学同学有更多炫耀的资本,现在我希望能成为为我的家庭、社会承担更多责任的人。有一个跟了我五年的同事在新婚的第二天跟我从厦门去了北京,当他第二次见到他老婆的时候,他老婆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离婚吧。我想,我对每一个跟随我们创业的员工要负责任,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个创业者很难成功,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在座的青年创业者如果获得了创业导师团的帮助请你永远记住,尤其是在逆境中帮助过你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感激,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沈南鹏:中国的创业机会让人振奋
  
  如果说十年前大家对在中国成功的果实还看得不是很清楚的话,这些年中国企业的成功上市,这么多奇迹的产生,大家已经抱着一种巨大的崇敬感来看中国的整个创业市场。我过去的两年当中接触了两百多家企业,我发现中国的机会在不同的行业里面都有。
  首先,中国是个经济大国,有巨大的消费人群,最大的机会可能来自于因消费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相应的创业机会,这是过去五年到十年创业中的主旋律,即使不是直接在做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也是大大得益于消费产品和服务事业的发展,像分众传媒,他为什么会在几年内崛起成为50亿美金市值的企业,很简单,如今的品牌意识在中国的企业里已经非常强烈了,这些品牌公司要把自己的服务和产品介绍到终端客户里去,广告就成了重要渠道,媒体公司如果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平台会得到特别大的帮助,这反映了消费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生命力。
  我四月份去了福建的泉州,泉州是个只有150万人的小城,那里创造了中国的多个品牌,九牧王、安踏等,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别典型的转型。安踏最早是给NIKE、ADIDAS做加工的,现在已经在中国的体育消费产品市场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下周即将登陆香港主板。二十年以前,泉州还是个镇,全部在给外国人做加工。中国企业家们很快知道把自己定位成面向国内消费市场的机会,建立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泉州人很朴实,最早做品牌的方法就是在央视打广告,请明星作代言,这让他们很快地在中国消费市场上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品牌,30多家品牌企业超过10亿人民币以上销售的企业至少有20多家,说明消费品牌的建立在中国是可以做十年、二十年、一百年的事情。
  今天中国的创业机会是让人振奋的,这可能是美国、欧洲这些国家不能比的。欧洲国家的群体比较小,很难产生这样的企业,比如旅游,为什么携程能够做大,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我看到过印度或泰国最大的旅游企业很难做大,主要是靠海外游客到本国去旅游,创业者再努力再勤奋,所占市场份额也不大。在美国,消费市场在过去二十年基本上是停滞了,酒店增长是5%,旅游业的发展是3%,利用本国消费市场的机会就非常少了。如果说世界上哪里是建立国内消费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国家,恐怕只有中国了,印度可能是第二个,周董的美特斯・邦威十年创造的几十亿的销售可能会变成百亿甚至上千亿,这不会让人惊讶,看看欧洲的H&M,它起步的时候本国市场比中国市场小得多,这样的机遇是过去都没有过的。
  一个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集团的崛起,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年里高速成长,很多中小企业也没想到成为大企业,所以创业者无论你现在的企业规模怎样,都要有信心,只要你去解决中国广大市场的问题,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你就会是下一个分众和百度。
  我非常赞赏陈曦说的不要只为了财富而去创业的观点,很多创业者们看到李彦宏们身价有多少,这当然是让人羡慕的,但你在创业的时候首先是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抱着首先要完成一个梦想和事业的创业使命,如果你抱着一种纯粹的赚钱目的,你很有可能走偏门,你很有可能被短期目的所左右。
  我是1994年从美国回到香港的,我当时在做投资银行,有一批跟我同时回来的朋友现在从事炒股,炒得很成功,不断地会有市场机会,也可以得到很多的财富。一个企业家要把打造百年老店作为根本目的,如果在创业初期就分了心,那你是不可能做成功的,甚至到了公司有相当规模的时候,你还是必须专注,还是要把打造企业竞争力作为每天思考的问题。
  如果能力相仿,如何赢得竞争对手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专注、勤奋,要抵得住诱惑,这是创业企业能够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创业者应该把自己创业的目的想清楚,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七年创业最大的收获是以前从事投资银行所没有经历过的一些管理上的经验和体会,其实是我感觉最重要的人生阅历,这些财富会伴随我走很远。
  创业在中国很热,从某种意义上讲,资金和创业者之间是不平衡的,不应该拿到钱的也拿到钱了,这对社会资源来说是种浪费。2000年,携程拿到了钱,后面的十几个想做互联网旅游的公司并没有拿到钱,如果拿到钱的话,可能携程还是今天的携程,但携程的成长过程会更曲折一点,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竞争和噪音,这个道理对百度和分众都是同样成立的,这是一个由市场来支配的平衡点。硅谷有种说法:一个好的创业者一定能够拿到钱,但这个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供需关系是平衡的,看上去能够让人兴奋的商业计划书能够得到钱。
  创业是艰苦的,竞争是激烈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执行力把事情做完或做得比别人更好,我们看到了像美国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创业者,但绝大部分成功的创业企业都是经过前面很好的准备,这样创业的成功率是最高的。我99年离开投资行去做创业的时候对困难的预想不足,以为做大企业很容易,直到做了创业者,才发现让企业做大,困难是方方面面的,很多人在这方面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每个创业者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胜算有多少。最后希望每一个人在这个梦想成真的时代实现自己的梦想。
  
  问与答
  
  问:我接触了很多失学失业失管的青少年,他们当中也有些人有创业的梦想,他们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没有创业者经验,想请提些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他们创业成功?
  沈:我刚才讲到了准备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什么是比别人强的话,那么首先应该把商场上的经验先积累到,不管是市场营销还是产品,了解一下商场是怎么回事,是重要的一个训练。现在的校门打开了,跟社会走得很近,市场经济已经非常发达,学生可以有对商场的一些感受,不管企业多小,不管是什么性质,这样的训练会对创业有一定的指示。
  问:沈先生,上海人以前的观点就是要做一个白领,到写字楼上班,而江浙人想着到哪栋楼做老板,您作为一个成功的上海人和成功的投资人,改变了上海人的传统观念。从您的履历上看,您先是一个投资银行家,接着自己创业,最近又成为成功的投资人,就像伯乐发现千里马,你用怎样特殊的眼光去发现千里马?需要哪些条件和素质?
  沈:其实说来说去就三点:1、看你公司所从事的市场有多大;2、看商业模型有多少吸引力;3、看这个创业者有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具体到判断是因人而异的,尤其对人的判断没有数学公式,也没有科学的依据,因为每个创业者都不一样,我可能会将自己创业经验和创业者身上的一些因素进行对比,他碰到同样的困难会怎么反应,要通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发现,这其实是对投资者的考验。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创业者的判断也会不同,很主观,肯定会看丢掉一些成功的创业者,这是非常遗憾的。作为基金来说,在我们投资的创业者里,绝大部分是能够成功的,我相信有很多创业者在我们这里没有过关,但我相信他们还是会成功的。所以,当今天风险投资者说“no”的时候也不要担心,还是走自己的路,你只要有信心,还是应该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主持人:我想问下陈曦,你当时是想做首领还是想做白领?
  陈曦: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当时我爸爸想让我做科学家,我在很懵懂的没有任何商业知识的情况下被很多商业前辈带领着,然后跟他们一起创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幸运的人生体验,我当时还没弄清楚自己是什么的时候就去创业了。
  问:沈先生,您在传统行业里面两次创业都是成功的,我现在也想在传统行业里面去创业,我现在是一个大学生,我有这个计划,也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准备,我想知道如何申请像您红杉资本这样的vc,应该如何沟通,希望您给我点建议。
  沈:两方面:一方面是你自己要想一想这个商业计划是否周全,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其实每一次创业,创业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投资者,所以你自己还是要对自己成功的概率有一个估算;另一方面,找钱是个相对容易的事情,找到这些基金的名字,给他们发商业计划书去,好的基金都会有这样一个原则,你的商业计划书无论来自哪里,一定会被公司的某一个人看到,我们很可能在当中发现一个伟大的想法。
  陈:在创业之初要做好准备,面对国内或国际的VC,首先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不能写个商业计划书去骗人,我最近发现很多大学生真正拿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去看问题的时候都不能自圆其说,如果你是做传统行业,先看看自己的亲朋好友愿不愿意买,你可能不一定能拿到钱,但会积累经验,我觉得这些经验比钱更重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41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