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是次生风险,但是由于其对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经营持续性带来最直接的冲击力,因而受到全球金融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结合2014年2月份颁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分析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和整个银行体系应对流动性风险冲击的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覆盖率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在任何时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意味着可以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满足偿还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的能力。大家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基本上都强调银行的变现能力,即商业银行是否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可用资金的实力。当银行不能以合理的价格筹得资金,进而满足顾客提取存款和支付债务本息的要求时,银行就有可能面临着流动性风险这样的危机。
  2.商业银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在2013年5月以后,我国银行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钱荒”事件。所谓的“中国式钱荒”是指随着中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幅度加大,自银行自身产生的,并经过资本市场的放大以后,在民间金融活动更加活跃,而利率市场中其变化非常迅速并且起伏较大,从而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现象。
  在近几年,我国的回购利率都不足3%,而在6月20日这天,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涨至30%,7天回购利率涨至28%。在12月份发生的钱荒,银行明显加大了揽储力度,像阿里、京东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刮起了新的一轮抢钱之风。同时在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增幅过快,资金价格一再突破新高,中长期SHIBOR不断上升,显示机构对未来资金面持悲观的想法。
  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去年六月份和十二月份出现两次“钱荒”让人们从流动性泛滥中清醒过来,认识到中国银行业出现持续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商业银行资产品种较少,将其转变为现金能力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资产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大多以中长期为主,再加上商业银行只有储存在中央银行的一级流动性储备,这些资金滞留在央行,不能在银行面临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时随银行自己及时抽调,这些都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第二,银行对现金流关注不够,因为银行业资产结构单一,银行业监管机构很容易忽略到银行其他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但事实上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银行的其他业务紧密相连,更为准确的说是当银行业现金流紧张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更容易爆发;
  第三,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例大。由于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低,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对银行的资金流动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不良资产所形成的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形成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具体对策:我国银监会时刻注意着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并于2011年开始拟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并且根据2013年巴塞尔协议Ⅲ有关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及时更正《办法》,10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14年2月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1.健全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第一,建立安全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在银行中,应该严格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等专门机构在面对流动性风险时的责任以及他们所处理的任务,分工合作才能保证高效应对风险。在这其中,董事会负担起总责任并且监事会等监管机构负责对风险进行监督,与此同时银行应该指定专门机构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并且要与其他经营业务机构保持独立,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任务;
  第二,制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商业银行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应根据自身特征和外界条件并制定相应流动性风险策略和程序,主要包括制定管理的总目标和模式等以及包括对现金流的测量和分析、对融资进行管理、压力测试等管理制度;
  第三,有效识别流动性风险,并对其进行计量和监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现金流评估、优质流动性风险管理等仍处于薄弱环节,因此《办法》中强调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如业务模式、资金流状况等,对不同时间段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采取措施进行分析和控制,防御流动性风险。
  2.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
  与以前不同,《办法》结合最新情况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比例、存贷比这三项基本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并制定相关标准。这三项中流动性覆盖率是引自巴塞尔协议Ⅲ,而其他两个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维度对流动性风险加以分析,有利于管理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覆盖率指的是其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储与未来三十天的资金净流出金额,这是高流动性的资产应小于或等于净现金流量的估计,其标准应不低于百分之一百的比例标准,其中高流动性资产就是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它是指能够在压力的状况下,通过抵押或者说出售的方式,能够以几乎没有损失的价格在金融市场出售。流动性覆盖率可以满足银行在压力状况下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从而给银行足够的时间,解决银行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因此与原有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相比,流动性覆盖率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反应流动性风险管理状况,还可以提高流动性风险监管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曹丹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余永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量与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李启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衡量和控制[J].现代情报,2008,(8):12-15.
  [4]廖岷.从全球金融危机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J].西部金融,2009,(1):3-15.
  [5]李玉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35-49.
  [6]李文泓,徐洁勤.完善流动性风险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解读[J].中国金融,2014,(3):10-18.
  作者简介:王珂珂,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148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