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我国高校思政教学如何应对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入手,对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首先,本文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分析了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的一般模式;然后,注重探讨了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与实践,以期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关键词:思政政治 高校 实践课 创新 教学模式 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并在高校中迅速铺展开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一些错误的思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为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带来了新课题,使高校思政实践课面临巨大挑战。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高校思政实践课要着眼于创新与改革,认清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创新策略,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实践探索,通过积极行动以推动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发展。
  一、我国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的一般模式
  按照教学地点的不同,我国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的一般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校园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以深化学生认知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其具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提高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形式是比较丰富的,有课堂讨论、专题辩论、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实践课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便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核心价值理念学习中来。
  校园实践教学模式。这一种实践课教学模式也被称之为“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各种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政实践课教学中运用此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合理选择地点,对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挂钩,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目的。这种实践课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特点,能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力,培育大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通过积极向上的活动自觉形成健康的价值理念。
  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题,并通过适当方法进入社会并亲身完成课程,在社会实践体验并有所认识,能够有效辨别正确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并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健康成长。社会实践有很高的灵活性,地点、活动内容不受限制,形式丰富多样,如调研活动、参观学习、敬老服务等,便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但是,这种实践课教学模式由于教学经费较高、组织无序,不利于保障学生安全,故没有在各大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开展起来,限制了这一教学模式积极作用的发挥。
  二、我国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实践课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连续的改革探索,对实践课教学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善,但是还不能说找到了一种适合于当前教育形势、满足思政实践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当前,一方面大学生寒暑假有大量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课堂、校园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严重降低了思政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实践教学本就应该是一个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少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尚没有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体系,且流于形式,根本发挥不出思政教育功能。以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为例,很多思想政治教师把看视频、专题讲座当作是思政实践课教学的全部,没有兴趣去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教育兴趣下降,主体体验不足,无法从实践教学中受教,大大降低实践教学效果。此外,在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于出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或虚位现象,造成活动组织无序,开展不规范,缺乏连续性和广泛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效果,必须创新实践教学的工具、方法、形式,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边缘化理念,认清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当前教学形势等积极进行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创新,使思政工作与教育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需要遵循的原则
  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创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进行,要有针对性和规划性,从当前思政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及模式不足出发,统筹考虑创新问题,以提高创新工作的有效性。
  需遵循的原则有:第一,资源整合。整合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将育人摆在思政实践课教学的首位,将实践活动与育人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第三,持续深化思政实践课教学体系优化设计,拓展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涵,促进思政实践教学长足发展;第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炼化理论,使二者有机融入在一起,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
  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是一种类型化、典型化、实践化和应用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思政实践教学环境得以体现。任何一种实践教学模式都是在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教学环境的缺失将会直接降低实践教学效果。比如,部分高校思政实践课集中开展课堂形式的实践教学,但是学生兴趣缺失、参与率低,造成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无法达到课堂实践教学目的。对此,为提高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效果,首要工作是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拓展教学形式。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主要有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校园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其中可以组织设计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实际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流于形式。为此,思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重视思政实践教学组织设计,结合大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吸引大学生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特别是教师应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有组织、有目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提出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时间。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规划设计实践计划,并对实践过程进行考核,敦促学生亲力亲为,锻炼学生才能,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能够被学习借鉴、指导辅助教育工作的一种综合性概念。在思政实践课教学中应用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实践教学工作很好开展下去,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各项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便于带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借助多媒体的视觉、声效等优势来吸引学生兴趣。再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形成对事件的客观认识。
  建立稳定的实践区域。高校应当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区域,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一片稳定的区域,以支持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实践区域,思政实践场所就有了保证。高校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在校内建立实践基地,并加强与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地,既能够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又便于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使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下去。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积极拓展自身影响力,用品牌效应感化社会组织团体,吸引它们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持,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思政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备手段,是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应得到高校足够重视。高校应以当前教学改革为出发点,结合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及其模式的不足,积极大胆地开展课程创新与实践活动,优化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满足教学要求、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创新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不仅利于提高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效果和质量,深化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更利于传播与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孙宜晓.论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82- 185.
  [2] 罗珍.“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逻辑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50- 51.
  [3] 崔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4.
  [4] 朱萌.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6(07):75- 76.
  [5] 郭建军.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堂实效性研究[J].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10):1027- 1029.
  [6] 杨金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7] 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180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