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空间发展差异和城乡发展差异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经济、自然、人文、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区域经济 差异 原因
  在自然条件、发展历史、人文地理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差距原因
  影响东中西部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教育经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等指标都是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北京、上海、浙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而究其背后的原因,这三个地方的经济基础就很发达,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上海作为钢铁重工业基地的龙头,更是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浙江作为小商品加工轻工业的基地,以及沿海的有利地形,也是有着丰厚的经济作为发展的支撑力。而经济较落后的新疆、西藏等地,本身作为自治区就回归祖国比较晚,加之偏僻的地域经济本身就是比较落后,没有什么经济积累,也没有什么工业支持,只靠农牧业来支撑一点经济,所以比较落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起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
  二、自然基础差距原因
  第一,地形地势差异。从地理区位分布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地势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兼具沿海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是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自然条件既敏感又脆弱。西部地区主要为荒漠和高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沙区是重要的贫穷区,尤其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贫困县较为集中,另有一些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和青海南部和西藏西部。
  第二,气候环境差异。温度、降水量、湿度等对农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从而影响了人口、产业等,进而影响了经济。东南地区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年温差较小,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土地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一年两熟或三熟。西北地区气候则以大风干燥为主,年温差大,热量不足,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农作物种类少,多为一年一熟。通过比较,我们得知,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生产,而干旱地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甚至是本地人口的温饱问题。第一产业的发展差异标志着地区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异,这必然会影响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天然资源的差异。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旅游资源等。东南地区相对于西北部地区来说,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上的优势,比如,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东北及中原地区的煤炭资源,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却十分贫瘠,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农业的生产接近困境。
  三、政治政策原因
  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出于经济发展和安全问题的考虑,将许多产业安排在偏远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基本我国各项政策的出台都采取了由沿海向内地逐步展开的梯度式推荐发展方式。
  外国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方法,我国也确实有所借鉴,在政策上给予落后地区支持,政治政策、经济政策都不同程度的给予西部地区优惠和支持。
  第一,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向沿海地区倾斜。对于同一个项目的投资,国家一般会优先投资于东部地区,所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立项和外商投资立项的审批权显然都要高于内陆地区。
  第二,对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巨大的财力支持。
  第三,给予东部地区金融政策上的支持。这种发展方式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明显的优先发展优势。
  然而,我国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较迟,在2000年西部大开发之前,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份额较低,致使一些地区某些产业部门由于资金限制而不得不放弃,这也导致了中国西部地区的不发达,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突出。
  四、人文历史原因
  东部地区与中国西部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因而发展也会受其影响。东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发展的吸引力,优良的生活环境,不仅吸引了资金而且也吸引了人才和机会等,而内陆地区却由于种种原因,技术、教育和观念都跟不上。
  任何现实的生产力都是对以往的生产力的继承与发展,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要受限于原有的经济基础。各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期的差距效应,我国东部地区原以重工业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农业为主,从历史上看,就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差异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
  在教育经费上我国东中西部的经费差异很大,东部地区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总和。东部地区自身拥有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和教育设施,中国高等教的规模,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数,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状况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加之东部地区在发展初期可以提供较好的待遇和较高的工资,从而吸引人才大量流入。中西部地区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东部。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本身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设施等就不及东部地区,再加上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的流出无疑在不同程度上减缓其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人力资源是影响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业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各个产业部门内部、各个行业及企业之间的构成。产业结构对于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升级。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率先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以吸引大量外资,同时,为东部地区产业的形成及其产业结构的升级注入新鲜活力。东部沿海企业产业多是附加值较高的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而西部地区则大都是风险大、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率低的农业及重工业,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各个部门以及各界人士也都在努力的去想措施来缓解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而且也起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世界是在不断进步的,没有完美的事物,更没有绝对的平衡,所以差异问题将是一个长久的问题。面对区域差异,我们要保持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发展挖掘其积极影响让它带来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同时,我们要改善其消极影响,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缓解其消极影响,无论怎么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谋福祉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作者简介:张继哲(196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任职于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研究方向:统计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381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