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介绍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在长期和短期都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很大影响。基于结论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应该有效监控我国货币存量和发行量,尽量减少由于货币量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影响;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1-0077-04
  [作者简介]王丽娜(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银行机构管理;朴明根(1958-),男,朝鲜族,吉林延边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银行机构管理。
  纵观汇率的发展历史,浮动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我国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对货币政策确实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是根据经济学中对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理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在各个时期都客观存在。在开放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汇率对国内和国际的作用都越来越大,汇率成为一国货币当局决策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一次次改革,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两个政策之间既有协调又有冲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研究
  (一)理论基础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典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模型中假定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假设资本完全流动。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若恢复货币市场均衡需增加收入,但这样会使利率下降,且会造成资本大量外流和本币的对外贬值,使货币需求扩大。所以,在浮动汇率下,假设资本完全流动,货币政策不仅有效,而且其效率趋于最大化。在图1中: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产出由Y0增加到Y1,这表明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收入增加。
  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尽管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但此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范围很小,而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变动很小。这使得人民币汇率变动很难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从而缺乏市场性。其原因是央行对汇率的干预,限制其浮动区间,使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弹性减小,不利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010年,我国进行新一轮汇改,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调控手段,央行干预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二)相关文献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大多数文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赵政党(2011)通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认为货币政策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有一定的贡献度。李廷辉(2010)通过选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得出结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汇率对货币供应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梁曙霞(2006)分析了1994 年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认为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须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王盼盼(2013)和周任(2010)认为,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有一定影响。这些研究虽然大部分都偏重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否会对货币政策中货币供应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此,本文选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与模型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1.指标的选择。本实证中研究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可以直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获,而可以用来反映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变量为货币供应量,所以指标可选为汇率和货币供应量。汇率是一种货币表示成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为了研究方便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1美元折合人民币的价格。美元折合人民币有期末数和平均数,为研究方便选取平均数。货币供应量指标很多,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可对比性,选取M2来表示货币供应量。
  2.模型的选取。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影响关系,为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影响关系,本文选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以下操作均采用EView5.0进行实证研究。
  3.数据来源及数据初步分析。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由于本文主要研究2005年汇率改革后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所以主要选取了2005年1月到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了消除变量间的异方差性,在进行计量分析前将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原始数据取对数,再绘制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图(见图2)。人民币汇率和M2之间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M2不断增加。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趋势。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前,首先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基础上再对序列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本检验过程选取了5%的检验水平,得出在5%的水平下,lnER、lnM2是非平稳的。为了判断lnER、lnM2序列是同阶单整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猜测是正确的。   (三)协整检验
  通过上述单位根检验,表面上lnER、lnM2的一阶差分具有平稳性,接下来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并通过迹统计量来确定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在此之前,先要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经试验,如使AIC、SC值同时最小,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3。检验结果见表2。在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下拒绝了假设检验,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η1<临界值,η是特征根迹统计量)。
  (五)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即IRF函数,分析结果见图4。人民币汇率前两期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呈上升趋势,第六期前是正影响,第六期以后呈负影响,即随着LNER减少(即人民币升值),LNM2上升(即货币供应量增加)。由于本文中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这与前述理论相一致。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在前两期反应强烈,汇率上升会导致货币供应量上升。第六期之后汇率对货币供应量是负影响。由于采用人民币汇率直接标价法,说明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货币供应量会上升。
  (六)方差分解
  除了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外,还可以利用方差分解来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见表4)。
  从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被自身解释的比例最大,而随着期数增大,汇率的解释比例逐渐增大,这与脉冲响应图得出的结论一致。
  (七)数据分析
  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在2015年2月和3月出现贬值,汇率上升,但总的波动趋势是汇率处于下降趋势,2月和3月对应的货币量有少许下降,总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成负相关,这与实证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见图5和图6)。
  三、结论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国内利率上升,导致热钱流入国内,出口企业获得的外汇增加,银行就会投放等量的人民币,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得人们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因此人们的消费就会减少,为了刺激消费,人民银行就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这一结果也验证了理论分析中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变化所存在的影响。基于此结论,为稳定我国汇率以及对进出口企业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中国人民银行应该有效监控我国货币存量和发行量,尽量减少由于货币量过多或者过少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波动。
  [参考文献]
  [1]李廷辉.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7).
  [2]赵政党.货币政策对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1(11).
  [3]王盼盼.浅析中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沈婷婷.关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初步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7).
  [5]焦知岳,李刚.浅析当前人民币市场化的发展[J].国际商务论坛,2012(9).
  [6]张中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制度安排与市场化[J].金融教育研究,2012(1).
  [7]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J].宏观经济,2010(10).
  [8]张广裕.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2).
  [9]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J].复旦学报,2007(1).
  [10]黄连慧,李成.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3):14-18.
  [11]梁曙霞.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分析[J].新金融,2006(2):28-31.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some related theories and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currency supply from 2005 to 2014 in China, using the VAR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on monetary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 certai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currency supply in long-term and short-term and the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hould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money stock and circul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because of money supply too much or too little.
  Key words:RMB exchange rate;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 VAR mode
  (责任编辑:乔 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388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