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新常态下的人才文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才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的必备要件。加强人才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对于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人才文化建设的当代意义
  这里讲的人才文化,是指人才的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才公共道德和人才正能量。近十年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地位得以确立,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人才效能不断提高。但是,人才文化建设落后于发展的新形势,重才能而轻人文;重组织管理轻文化建设,致使人才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创新型国家必须有创新型人才作支撑,发现、培养、用好创新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文化建设。本文提出这个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人才群体的多样性,带来人才文化的多元性。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处在社会转型中。有研究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十大社会阶层。每个阶层的人才都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在当前多元经济并存、多元人才共处的文化环境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文化建设,构建多样人才共有的精神家园。
  市场经济的效益性驱动人才利益的实用性。
  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选择了它的文化。市场经济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才价值观变化,驱动人才利益导向实用性。比如,我们讲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难免会产生拜金主义现象;我们讲主体创造的丰富多样性,难免会形成个人主义或小团体主义现象;我们讲机制灵活多变性,难免会出现一些排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而对各领域、各利益层面的不同人才,必须把握多元文化的精神价值系统,从多元中求主导、多选中求优势,引导塑造先进的人才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良好的人才公共道德,聚集人才文化的正能量。
  社会开放流动性产生人才文化价值的差异性。人才流动的背后实际上也是文化的流动。开放的社会加剧国际人才争夺和人才流动加速,也带来各国文化不断相互渗透、相互碰撞。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不同制度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结果,比如人才管理环境的文化差异。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才管理权限过分集中、过于行政化,人才流动就很困难;国外人才都由市场配置,自由流动。又如人才使用环境的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很看重“仕”,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重学历、职称。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用人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
  综上分析,我国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环境必须根据中国国情,围绕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研究打造自己的人才文化产品,重视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如何实现从多元精神价值中求主导、多样精神价值中求共识、多变精神价值中求主动、多选精神价值中求优势的现代人才文化建设,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人才文化建设的当代意义。
  人才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
  我国人才文化建设既受传统文化影响,也被外来文化干扰,其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方面:
  人才缺乏团队精神。我国人才文化主流是向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一些人才在合作中缺少团队精神,考虑个人利益过多,有时也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有人把中国工程师和其他国家的工程师从团队精神上作比较,结论是后者的团队力量比前者的团队力量强。但中国工程师的个人素质,肯定比他国工程师的个人素质要高得多。在人才管理上,许多看似体制机制问题,实际上是人才文化上的差异,长此以往,难免出现制约人才作用发挥的情况。
  对人才使用缺乏尊重欣赏的文化认同。人们对“不慎言”的人才多有微词,“少说话、说好话”被认为是成熟的表现。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人才往往是不成熟的表现。
  又如在人才使用上采用“中庸”策略。对工作有成绩、学术有建树、管理有能力的人才,反而多有一些指责,因为有“有争议”而长期被弃之不用。再如,认同创新人才时有“从众心理”。创新人才不迷信权威,不简单接受和信奉,具有独立人格、精神自由、兴趣浓厚等性格特点,我们需要有尊重欣赏人才的文化认同。
  人才收入分配缺乏公平的文化氛围。人才收入分配长期存在平均主义,有些单位宁愿吃“大锅饭”,也要求得“天下太平”。由于人才“一流贡献”没有“一等报酬”,最终导致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影响了人才的作用发挥。近年某地曾发生一桩怪事:一家国有高科技企业200位科技人员集体辞职。这种“人才地震”现象证明:要让人才充分发挥创新活力,必须公平公正对待人才。
  对人才的管理缺乏竞争的文化意识。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缺乏人才竞争意识,“你好,我好,大家好”,最终形成“能者不能上、平者不能让、庸者不能下”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的有效发挥。
  人才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是有效发挥人才作用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我们要以科学的人才观、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引领人才文化建设,倡导构建人才融合文化、人才兼容文化、人才经营文化和人才业绩文化,为人才创新活力的充分发挥,营造良好的人才文化环境。
  倡导构建人才融合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国际人才流动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国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人才融合已成必然趋势。建立人才融合文化,着力培育健康奋发、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团结奋斗、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等文化精神和民族美德。
  倡导构建人才兼容文化。一是敢用有争议的人才。长期以来用人部门不敢重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为创新人才都是风险人才。二是对创新人才要宽容。既要宽容人才的个性,也要宽容人才的失误,不能有点过失就将人才“一棍子打死”。三是要为人才创造宽松环境。创造性劳动需要心情愉悦、环境宽松,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创新才会达到极致。四是走出优惠政策的误区。要为人才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平台,这比优惠政策更具根本性、长期性。只有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才能使创新人才心情舒畅,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倡导构建人才经营文化。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们对人才经营还做得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构建人才经营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倡导构建人才业绩文化。一是注重人才创新能力。香港就是考量人才不唯学历、更重人才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的典范。二是改革人才统计方法。发达国家没有人才总量概念,而是按职业实行分类统计。我国的人才统计方法必须和国际接轨,为我国实施人才规划、人才管理打基础。三是建立人才能力基本标准体系。让每个人才明确自己的能力要求和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郝幸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432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