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货币升值发生在日本和德国。我试图通过对这两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背景的考察,反观我国的人民币目前所处的状况,即人民币升值的时机是否成熟。
  作者简介:邓淼(1987-),女,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一、货币升值的背景
  能够导致货币升值的情况有两类:行情性不平衡和结构性不平衡。前者是由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进口型通货膨胀和投机性资本流动造成的;后者是由于竞争力持续不断地相对提高造成的。如果生产率的提高不被物价上涨所抵消,强大的生产率就会通过实现盈余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竞争力不断提高,给贸易伙伴造成了问题。高生产率国家的货币定值偏低,其他国家的货币的定值偏高,盈余不断积累,而且在贸易伙伴拒绝定期实行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出口国不得不实行货币升值。德国货币就是在该情况下升值的。
  
  二、二战后日元升值的背景
  我们将二战后日元的升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1年2月从1美元对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固定汇率);第二阶段为1973年 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浮动汇率);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日元升值为1美元对90140日 元。
  (一)日元第一次升值的原因和发生过程
  二战后,日本的产业发展、经济振 兴以及“国际贸易立国”是在长达20多年的锁定日元低汇率的背景下实现的。1949年,为控制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改革当时存在的多重汇率,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帮助下制定了“道奇计划”和“经济安定九原则”,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锁定为1:360。正是这个固定汇率的实施,使日本产业获得了重返国际市场的机会。以此为开端,日本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从1946年至1950年的12.3%迅速提高为1956年至1960年的23.4%。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的出口产业更是迅速发展,出口贸易急剧增长。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本出口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7.9%,后期为15.1%,几乎为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正是从那时起,日本的贸易出现顺差,长期资本收支中资本输出也明显增加,日本成了资本输出国,日元也开始走向硬货币。
  (二)日元第二次升值的原因
  日元的这个低币值的固定汇率一直实行到1973年2月。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即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由于日元供不应求,因此从1973年2月直到1985年9月日元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由于日本政府从20世纪70 年代初期开始,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高开放度化”的进程,日元的升值并未阻挡日本产品的强大出口趋势,日美汽车贸易的严重不平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特别是日本的汽车产品大举占领美国市场,使两国的贸易矛盾终于激化。年复一年的拖延终于让美国人失去了耐心,并最终通过国家合作迫使日元再次升值。
  (三)日元的第三次升值。1985年,为了遏制日本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在全球刮起的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国联合法、德、英等国的财政首脑在纽约广场饭店与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其主要内容为,将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比率在两年内贬值30%,从而逼迫日元升值。此后,从1985年到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
  
  三、战后西德马克持续升值的背景
  从1951年起,西德国际收支盈余达到8亿马克。从1950年到1957年,德国出口翻了两番。1959年末,德国超过英国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从1957年开始,与贸易无关的资本流入额不断增加。西德贸易呈现持续顺差的局面,市场上产生了马克汇价过低的说法。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到了要求马克升值。西德虽然担心马克升值会对出口造成不良影响,但仍然采取了变更平价的方针。马克升值的基本原因是西德的物价上涨率比其他国家低,因而国际竞争力强,贸易收支长期顺差。1961年,马克升值5%,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和减轻通货膨胀造成的压力。1962年的贸易顺差比前一年减少了40%。与1950~1960的10年(1958年除外)相比,出口仅增长3.5%,进口却增长了11.6%。物价上涨没有完全遏制,但没有货币升值,物价涨幅会更大。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西德的贸易收支顺差再次显示出扩大的倾向,人们对马克即将再次升值的期待增强。1967年德国政府拒绝再次实行货币升值,相反1968年5-6月、1969年5月和1969年8月三次投机造成的危机却使政府下决心将货币贬值。随后法国法郎的贬值掀起了新一轮的投机高潮,为了支持美元,德意志联邦银行在两周内买进了10亿美元。1969年10月24日,马克升值成为现实,升幅为9.29%。69亿美元离开了德国。当时银根突然收紧,然而贸易局势并未扭转,这次升值使德国的贸易伙伴受益。1970年美元危机又引起了对德国马克的投机活动。1971年,在华盛顿协议签订后,德国马克升值约5%。从1973年起,投机活动重新出现。尽管美元于1973年2月贬值10%,但仍未重新获得信任。仅在3月3日这一天,德意志联邦银行就不得不买进20多亿美元。3月12日,德国马克相对特别提款权升值3%。6月29日,德国马克不得不再次对特别提款权升值5.5%。由于此后马克的汇价持续看涨,到了史密森氏会议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在这次货币汇价调整时,马克升值了14.3%。
  
  四、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
  (一)国外指责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依据”何在?
  一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此信号传达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是虚增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产物。1995年之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分为政府、企业和 民间三块。而在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后,企业不得持有超过外汇账户上限的外汇,银行不得持有超过外汇结算周转头寸上限的外汇,甚至连外国直接投资也必须由央行通过人民币的外汇占款发行的方式全部吃进,本应并存的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块“蓄水池”的储备,基本都注入到了官方储备。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全球资本为了在中国获得可观的收益,大量流入中国,这也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并非由于人民币币值过低所致,而主要是由贸易领域的改革、有活力的私人公司的出现、丰富的劳动力及海外企业的生产环节的外购引起的。不容忽视的原因还有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工厂,其生产成本只有美国生产成本的1/35 和中国台湾生产成本的1/10,就拿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出现的原因来说,最大原因是那些对美国出口的公司如今都迁往中国生产。
  三是人民币币值过低影响世界经济,并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策略和国际商业问题教授琳达利姆在《中国是在吃掉别人的午餐,还是在给它加量?》一文中认为,中国的GDP占世界总值的4%还不到,即便不存在大批劳动力未充分就业的问题和国内储蓄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的经济规模也远不足以对其他国家产生什么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尚不成熟。在制定汇价政策时,必须以我国经济的长远目标为基础,理想的人民币政策是决定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固然,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公司购买外国资产并在海外扩展时所花的资金较少,国家的外债也将减少,中国公司进口外国技术的费用也将减少。然而,对中 国来说,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好处。人民币的升值可能会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紧缩更加严重,使中国正在摆脱的物价持续下降的成果毁 于一旦,中国公司将更难赢利;它还可能加剧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国有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总额大约为50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放慢,还可能会促使金融整顿推迟;最坏的影响恐怕是人民币升值可能会阻碍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最终还会影响到就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22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