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适应经济转型,更好地优化经济结构,2012年我国率先在上海开展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之后逐步推广至全国,在这轮税制改革中企业财务管理将面临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文章首先对上海“营改增”试点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税负压力、发票管理、会计核算处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角度探讨了“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企业更好地应对“营改增”改革的相应财务策略,包括完善税务筹划管理、加强发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管理素质等。
  【关键词】 营改增; 财务管理; 税负压力
  中图分类号:F812.42;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6-0089-03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并存将加重我国服务业的税收负担,降低其国际竞争力,严重阻碍我国的服务贸易和产品出口。因而,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制改革意义重大。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增值税改革,在上海成功试点后逐步推广至其他各省市,并自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一、上海“营改增”试点效应分析
  从试点推行至今,“营改增”对上海发展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减税效应
  据相关数据显示,与改革前企业适用营业税税制下的税收负担相比,实施“营改增”之后,2012年上海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税收负担减轻约166亿元,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下降最为显著。“营改增”对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上海第三产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二)产业链发展效应
  以上海大众为例,改革之前,考虑到均适用营业税税制,企业将各链条融合到一起,内部机构的优化受到很大的限制。“营改增”后其技术开发中心直接分离出来,实现主辅分离,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假定生产企业A将其业务承接给B,那么在正常模式下则可能会有:(1)B直接内部完成这些业务;(2)B将部分业务分包给C1、C2、C3等专业性公司。在改革之前第二种模式会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而改革之后两种模式是没有差异的,这对于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很大推动作用,优化服务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同时加大了产业链的相互融合发展。
  (三)服务企业落沪,形成集聚效应
  相对于非试点地区的企业,上海试点企业在竞争上拥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服务性企业,“营改增”后,试点服务业可开具增值税发票,而其他地区在“营改增”初期还未得到这一福利。作为经济环境优越性更强的上海,许多企业都将其作为注册地的首选。据统计,试点开始后,国际性跨国公司对于落户上海的意愿相比其他城市更加强烈,这有很大部分因素取决于试点后给部分企业带来的新优惠。以浦东新区为例,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带来的新环境变化下,敦豪物流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中外运普菲斯亿达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洋山保税港区,它们的先后落户促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集聚效应的形成。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尽管从上海试点来看,“营改增”的推行带来的积极效应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企业对税负的变动是非常敏感的,受两种不同税制的影响,“营改增”的推行,势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一)税负压力影响分析
  对于大多数小规模纳税人而言,“营改增”有利于减轻税收负担。以服务业为例,营业税下现代服务业实行5%的税率,假设小规模纳税人年收入为200万元,需缴纳营业税10万元。“营改增”后实行3%的增值税税率,同样是200万元的收入,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200÷1.03×0.03=5.82(万元),减少了4万余元。但是,“营改增”后的一般纳税人则喜忧参半,一方面由于“营改增”后税率上升幅度较大,以建筑安装业为例,原先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综合税率仅为3.3%,而增值税下的综合税率一下猛增至12.1%。另一方面,在“营改增”并未全面推行的情况下,很多供应商并不属于试点行业,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就少了很多。
  (二)发票管理影响分析
  “营改增”推行之前,试点企业只需开具普通发票,而“营改增”推行之后,由于增值税中存在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企业对发票的开具与管理更加复杂。
  根据增值税税制的要求,对于试点行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只需开具普通发票即可,但一般纳税人在发票的使用上则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在使用时需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进行区分,若不合理使用发票将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税务发票是企业计税依据,因此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要求相比普通发票将更加严格。对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的发放、验证、管理、转让、注销也需得到重视。
  此外,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增值税额的缴纳,因此税务部门对它的管理和稽查要求会更加严格,我国《刑法》也作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与违规使用行为的处罚措施的专门规定。对于长期使用普通发票的企业而言,这将意味着更加严厉的税务监管,对企业而言是一项新的挑战。
  (三)会计核算处理影响分析
  企业适用营业税时,其会计核算的处理仅需在计提和缴纳环节核算即可,核算方式相对简单,但“营改增”之后,核算处理将更加复杂。例如:企业会计核算中在科目设置上需要在“应交税费”二级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增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明细科目,且核算金额也更加明细化。不仅如此,“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收入的影响   在营业税制下,对于相关收入可直接根据发票金额入账,相对应的成本也以发票金额入账即可。但“营改增”推行之后,对收入入账的原则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服务业为例,因增值税税制的要求,收入需按一定的税率扣除销项税额后才可予以确认,而成本也需抵扣进项税额后方可予以列支,并且,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当期的应纳税额应等于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这就增加了收入计算的复杂性。
  2.对成本的影响
  在试行之前,成本为价税合计数,在核算上要求进行价税分离,严格区分真正的成本和进项税额。但“营改增”后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按照所开具的进项税发票和销项税进行抵扣,抵扣数额大小受供应商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和是否具备开具专用发票的能力影响,并且,试行的企业所涉及的供应商、往来客户等都涉及到不同行业,这使得在进行核算时需分类核算,核算方式也需有所改变。
  3.跨区域核算
  在试点推行初期,部分地区还未开始试行“营改增”,且很多地区也不是一次性地完成推广。跨区域的企业在核算上需要根据不同的试行情况进行会计核算,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需要财务人员做好调整和衔接工作。其次,对混业经营不能区分其各类经营业务性质的企业,在核算各类业务明细上相对困难,要求企业以税率较高的税种来进行核算。因此,相对中小企业而言,为减轻“营改增”在核算上带来的压力,需要尽可能地对不同税种的业务分别进行核算。
  (四)财务报表影响分析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其价值的变动对企业资产的总体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增值税中有进项税额抵扣,在投资力度上企业会有所加强,但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应交税费等相关项目发生变动。改革推行之后,因需进行相关抵扣使得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减少,累计折旧也随之减少,带来的结果便是期末余额的减少。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对于投资者而言似乎形成一定的压力,但这些仅是短期性的,且对于这一变化带来的另一结果就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提升了。相对长期发展而言,“营改增”之后,将会扩大资产规模,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
  2.对利润表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原有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发生改变,相关金额减少,导致成本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营改增”使得企业的纳税成本减少,减轻了企业税负压力,为企业的扩大再投资提供良好机遇。改革之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含税收入,而之后则反映的是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对此利润也同时增加。前后利润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所以在进行利润表的分析时,需从企业成本变化所带来的利润影响出发,其次还应分析“营改增”相对于企业所带来的二次变化。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试点推行后,一些因素的改变导致现金流量表发生变化。首先,在投资活动上,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企业会购建更多设备,在现金流量表中主要显示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但与推行之前相比,企业的现金流出会有所减少;其次,经营活动上,由于“营改增”使得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营业税额减少,现金流量上升;最后,在筹资活动上,企业透过“营改增”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必然会注重加大投融资力度,从长远上看投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
  三、结合“营改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税务筹划管理
  首先,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的重要区别在于,增值税为价外税,而营业税为价内税。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预算时,就必须改变原先已购进商品所有支出金额直接计入成本的方法,同时,出售商品也应该按商品价格与税金区别入账,这样就可能直接造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因此,在商品定价方面,应改变原来营业税背景下的定价方案,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商品价格以弥补“营改增”对企业营业利润的影响。
  其次,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抵扣具有严格的要求。年销售额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对方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仅考虑购货价格,无疑将对企业造成多缴税金的后果。因此,对于企业,尤其是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构建完善的购销系统对于能否做好税务筹划具有重大影响。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单独的物资采购公司,在购货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合作,加强对物资、材料、固定资产等采购的规范,尽量减少零星采购带来无法抵扣的经济损失。
  增值税的进项与销项管理比营业税复杂很多,且企业越大,分支机构越多,管理就越困难。一方面要加强财会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全方面协调企业预算、采购等部门积极配合,为“营改增”做好充分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有必要设立单独的税务部门或税务会计,进行增值税的发票管理、进销管理、税务筹划等。
  (二)加强发票管理
  进行“营改增”之前,相关企业只需开具普通发票即可,所以一般对发票的管理上不需要投入太多工作,但在“营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一般纳税人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在增值税发票管理上需要实行专人专管以保证发票能够合法、合理使用。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流程需要做好合理的规范,严格执行发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将发票随意放置、丢失、借出、拆本使用、撕毁。对开具好的发票需及时登记并定期核查。
  在过去的税制下,营业税对发票管理没有太高要求,但增值税涉及到企业的税负问题,企业不仅在财务方面需要有足够的重视,管理与销售相关人员都需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加强对发票的监督管理,防止相关业务人员为完成个人业绩而虚开发票等现象。其次,由于部分服务业企业对发票的管理流程规范还不合理,税务部门对这一方面应提供专业培训服务以保证企业在使用发票时能更加规范合理。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营改增”的推行,从对发票管理的变化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无疑给财务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期更好地适应相关政策的新形势成为必要。
  1.深入熟悉“营改增”相关信息
  首先,财务人员对“营改增”应该深化认识,充分了解“营改增”的主要内容、财务影响、主要意义等。对“营改增”在大背景之下,其推行的主要目的,会给企业带来的相关影响,财务人员应主动学习了解。再者,对不同行业,“营改增”所产生的效应、影响不尽相同。如上文中提到的有关企业税负问题,对大部分企业而言,税负压力有所减少,但对建筑安装业税负却可能不减反增。所以,财务人员应熟悉“营改增”相关信息,并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
  2.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专业技能
  在发票管理上,需要财务人员对这一方面投放更多精力,由于增值税可抵扣,所以税务稽查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会更加严格,若企业没有正确处理好发票的管理,将会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所以加强对发票的管理是关键。
  3.正确确认计税基数和税率
  “营改增”后,由于两种税的核算方式不同,所以税务会计在进行税费的核算时,需要做好正确的确认,熟悉增值税与营业税核算的区别。推行之前,企业只需直接根据营业额进行计算确认便可,但改革后,财务人员还应分清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确认企业所适用的税率,以及对收入进行含税和不含税换算。
  企业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时,需要合理的工作机制促进他们的成长,加强财务人员对当前政策变化的适应性,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 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6):154-155.
  [2] 吴丹彤,李学东,丁建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8):111-113.
  [3] 康娜.“营改增”新阶段下企业减负增效的研究[J]. 会计之友,2014(12):117-119.
  [4] 尹旭.浅谈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加强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44-145.
  [5] 刘小龙.营改增后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探索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23-25.
  [6] 张雪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中国连锁,2013(11):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09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