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山东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数据,通过梳理和分析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发现“政府支持、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环境建设”五个因素显著影响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因此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快培养平台建设、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加强环境优化建设是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  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与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科学技术载体和先进生产力承担者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提高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各地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本研究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政府支持、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环境建设”五个因素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由此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对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
  政府是科技人才开发和建设的宏观主体,其支持力度和态度对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加快我国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应该从整合区域现有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市场、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其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持和物质保障。
  1.整合区域现有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各地政府应着重整合本地区现有的科技设施、数据资源、信息平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等可利用资源,扬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大对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力度,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发挥创新优势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另外,优化投入结构,改变科技经费投入产出严重失调的现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建立适合科学研究规律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定和投入方式。
  2.建立健全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市场,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一方面,各地政府要致力于建立专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市场,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双向选择体系,加速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区域内甚至跨区域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还要根据高层次科技人才市场的现状,建立合理的供求导向机制,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并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对人才市场的数据化管理。
  3.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政府应逐步完善区域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高层次科技人才能够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社会保险,为其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同时,各地应不断改革地域、户籍管理制度,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用人单位及其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当前,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进程中,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主要障碍之一。人才培养是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加快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着力培养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毅然成为我国各地区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健全区域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拓展科技人才学习培训的空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往常规的学术会议、期刊学术交流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研人员对学术交流学习的需要。而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恰以其时效性强、参与面广、互动性强、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搭建网络学术交流学习平台,一方面能够为跨地区学术交流提供机会,方便最新学术信息和资源的学习共享。另一方面可以为科技人员的培训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2.实施区域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各地区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办技术型企业,重点扶持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对科技人才创业的激励与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和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业引导和扶持,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离岗创业。
  3.加强区域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各地区应积极组织各类科技单位参加科技管理培训,提高科技领域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大力发展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培养一大批对技术、法律、管理和市场等都精通的复合型科技中介人才;重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快技术转移中心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的建设,提高技术转移和服务推广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营能力。
  4.创新区域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各地市必须开拓思路,积极构建一个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人才个体自觉参与、培养模式灵活的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以制度形式强制要求或保证高层次科技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强化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意识和科技人才自我提升意识。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借助多种方式方法参与学习培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三、创新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制度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评价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不仅能够体现国家和地区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更能够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研发出更具创新性科研成果,提高科学研发的投入产出比。
  1.创新区域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改变原有人才评价机制,不再将项目级别、科研经费、论文数量等与人才评价过度挂钩,逐步建立起以科研领域和工作性质为分类,以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为依据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其中,针对基础性研究人才应着重建立以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核心的同行评议机制。而针对应用性研究的科技人才则着重建立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评价机制。   2.改革完善区域职称评聘制度。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逐步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扩大用人单位在高层次科技人才专业技术评价、单位职务评定以及岗位聘用中的自主权。完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统一。
  3.创新区域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各地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标准。积极创建以工作职责为基础,以学术道德、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其次要改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评价发现方式。发展以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专业机构测评与科技人才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再次要创新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方法。注意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国内方法与国外理论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发适合当前需要的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方法,提高对科技人才评价发现的水平和质量。
  4.探索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机制。在选择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主体时,建立完善的制度,尽可能以精通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同时引入社会化评价机构对评价过程进行设计和监督;逐步完善专项技能鉴定、社会职业能力测评、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以及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的方式方法;试创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分类分级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在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工程及急难险重工作的实施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机制。
  四、完善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人员的生活、工作空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科研领域,他们和众人一样要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要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因此准确分析科技人员的现实需要,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
  1.构建多层次的区域激励体系。多层次的激励体系可以概括为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物质激励主要体现为薪酬、待遇、福利以及股票期权等,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在荣誉、奖励、人际关系、组织氛围等,发展激励主要体现在组织激励、挑战性工作等。
  2.设计全方位的区域激励机制。全方位的激励对象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个体、团队和组织,相比针对个体的激励,全方位的激励对象系统更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实现,对于营造优秀的团队氛围和组织文化,培养后备人才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推进持续的区域社会化激励基金运作机制。持续的社会化奖励基金系统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政府投入的激励政策,拓展奖励基金的来源,扩大激励的范围和力度。在政府政策激励的同时,从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技术应用的经济收益、创新项目收益等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纳入到本区域或本组织的社会化激励基金中,形成良性的持续的激励机制。
  五、加强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优化建设
  科技人才环境建设是科技人才赖以成长、发展并发挥作用的主要外部条件。优化和完善区域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不仅是国家和地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1.营造适合区域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一方面,要建设良好的科技人才成长硬件环境。加强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创业创新载体、技术研究中心和网络信息平台等的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构建适合科技人才成长的软件环境。完善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立法保护工作,保障科研人员及其工作成果不受侵害;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社会地位,营造一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尊重人才、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科研氛围。
  2.打造健康的区域科研文化和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高层次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科研水平,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术道德。在任何学科领域,学术道德都是外界对科研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净化科研环境、提高学术能力、创新科研成果的基本保障。因此各地区必须在科研单位推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科研人员埋头钻研业务,创造端正的科研风气和健康的人文环境。其次,要改变对科研人员的传统管理方式。积极结合现代公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适合科研单位业务性质和工作特点的高效管理机制,增加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自主权,努力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3.完善区域科技评估与转化机制。各地区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就必须率先建立健全技术市场机制,实现对科技评估和转化的过程控制与结果管理。对此,我国近年来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如已试行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各地区应在坚决贯彻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科技成果评估和转化机制,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科技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
  六、结语
  位于世界发展前列的国家必为科技强国,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政府支持、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环境建设”五个方面着力,加快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技术实力硬、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不仅能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还能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重要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小菁,周斌,刘峰.湖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5):130-133
  [2]王楠,何彬,秦颖.四川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软科学,2008(3):100-103
  [3]杜丹.上海、苏州科技人才环境建设对济源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0):101-102
  [4]李大玲.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148-151
  [5]王瑛.江苏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8-53+137
  [6]杨月坤,粟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以常州市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4):32-35
  [7]王剑,孙锐,陈立新等.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8):165-173
  [8]萧鸣政,张相林.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第一资源,2012(3):46-53
  [9]沈小平.让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更宽阔[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3-18
  [10]萧鸣政.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6
  [11]陈振明,孟华,林东海等.从科技产出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基于厦门市与标杆城市的比较分析[J].东南学术,2010(4):61-67
  [12]娄伟.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6):139-143
  [13]陈莹莹,黄昱方.发达国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人才,2009(5):74-75
  [14]唐蓉华.高层次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科技广场,2009(9):177-179
  [15]闫国兴,齐经民.高层次科技人才能力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4(5):56-60
  作者简介
  杨明海,1968―,男,山东招远人,教授,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袁洪娟,1990―,女,山东临沂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85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