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各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专业人才体现不出特色,不具备鲜明个性。因此,本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意见,从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一、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当前,各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体现在内容太过专业、知识范围过窄、科学性不足、内在逻辑关系混乱等方面。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合理现象主要受到历史因素与原来的专业设置影响。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采用的是圆柱形的结构,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但是实质性内容比较少;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重复性内容较多;理论性的课程通常过于死板,不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应用类的课程又不具有实用性与操作性。另外,我国很多高校还在沿用了十几年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甚至有的课程是从不同的专业中抽取内容进行组合,所以导致课程内容在逻辑上比较混乱。
  (二)教学内容落后,理论脱离实际
  从客观方面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管理学科属于变动比较频繁的学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变革,经济体制与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学科内容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但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材内容太过滞后,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的重视脱落实际,学生们毕业后实践能力比较弱,难以找到工作。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很多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都采用灌输式,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兴趣度不高,参与意识较弱,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具有启发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难以激发,教学方法的失效也导致教学工作滞后。
  (四)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时候采用课本加板书的形式,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教学手段有所进步。但是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例如,实践教学条件较差,教学手段落后等等。在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很多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已经建立了以内部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实验室教学。但是,教学过程中缺乏实习软件又成为一大教学难题。很多学校尽管有实验室,但是并未真正用到教学中。另外,还有一部分的高校没有能力建立专业的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导致学生们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难题得到提升。
  二、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不同的培育目标,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适应培育目标。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践操作教学。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专业培养目标的分解、组合,课程与课程之间要加强联系,具有逻辑性,同时也要分清主次关系,从而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注重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广度指的是专业课程内容范围要广,要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对经济贸易人才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自身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深度指的是课程内容中要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国际经济发展最新趋势以及变化规律等。
  (二)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变化性与实用性。换言之,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逻辑关系与发展规律等一定要保持稳定性。另外,当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成果出现的时候要及时与课程相联,并做到及时更新,保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有的课程内容如果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应该及时取缔,如果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冗杂,一定要重新整合,保证每一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们在开课前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保证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教学内容有所调整,那么教学大纲也应该随着进行改变。此外,教师们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中可以增强模拟操作训练,让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可以适应国际贸易环境,实现将理论转化为工作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的专业实习,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应该加大对课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大经费投入,让学生在一个完善的实习基地加强锻炼,这样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要加强学生在各种校园活动、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研究、创新实践等环节中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不仅学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
  (四)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手段说明对课程体系的中心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度。教学手段充分影响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而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呢?它与教师的态度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高校来说,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引进实习软件,从而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效率。另外,对教师也要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们对各种教学手段加强认识,并提高运用这些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分析,带领学生对进出口企业参观学习,熟悉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等等,让学生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内容、环境加强认识。
  参考文献:
  [1]张汝根,谭丽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5:137-138.
  [2]陆璇.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中学时代, 2014,22: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803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