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下我国高校的“两课”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意识形态从教材、大众文化、学术交流等方面对我们进行着渗透,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无不受到这种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中国高校“两课”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迎接这种挑战的途径是夯实“两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改变我国“两课”教育的话语发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家庭、社会等多维度的意识形态教育。
  关键词:西方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两课”改革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反思也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些传统的见解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与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到的多样化文化必然在大学校园内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矛盾。教育本身的文化性质,使这一矛盾不仅采取隐形的,而且采取显性的方式暴露出来,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然而,大学文化创造需要更自由的思想氛围,更执着的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因此也就必然要比社会更早地出现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不断创新,也需要在大学文化中首先加以探索和研究。所有这些原因表达了一个趋势,即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必须改革。
  一、当前西方意识形态在高校的渗透现状
  意识形态指一定阶级或集团的理论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领域的学说和观点。从表面看,我国出版的大部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跟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但其实其内部大都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比如英语学习,想要理解语言和进行熟练的交流,就必须掌握英语世界的文化。西方的宗教、习俗、价值观等就融入在西方的语言文化内容之中,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在学习时是不可能将它们清楚区分开的。另则,当前我国翻译介绍的西方著作和一些高校使用的西方原版教材,大都宣称“价值中立”,似乎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可实际上根本没有价值中立的著作和教材,因为学者分析问题必然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并带有价值判断。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存在一定的观念和价值观,才能够提出相对应的政策主张。所谓“价值中立”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大多具有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暗含意识形态的内容。目前我国对这些西方国家的原版教材或学术著作介绍的多,反思的少。在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中,往往不加批判地照搬西方教材,一些国内编著的教材也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以致西方理论的话语体系统治着我国高校的科研和教学领域。从这个渗透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环境内,通过看、听、讲、练等过程很容易无意识地受到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主动、自觉地接受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
  除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外,西方的饮食、报刊、节日、影视等大众文化也有着大量意识形态的内容。而这种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正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渠道。以代表美国饮食业的“麦当劳”为例,它背后本身就是一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套高节奏高效率并且充满紧张压抑感的市场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再如代表美国电影业的“好莱坞”大片,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产业现象,同时也传递着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渗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国家把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的影视、音乐光盘、游戏软件等大众文化产品中,这些产品具有新、奇、特的视听审美形式,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大学生感知体验,开启意识形态渗透的心理机制,通过创造性艺术形式的表现和丰富的联想,释放意识形态感染力,使大学生形成一种完全开放的意识形态接受心理机制,从而使大学生抛弃心理束缚,自觉地接受大众文化艺术内涵的意识形态理念,使大学生在乐陶陶的享受中无意识的就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长期接受西方大专文化的熏陶,大学生就会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西方文化烙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强势经济的压境必然伴随着强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固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二、高校“两课”教育改革: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回应
  (一)夯实“两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积极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方式。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两课”教育时效性的提高,只有通过增强教师本身的教育智慧和道德责任感才能实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常常落后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诚然这与我国社会转型的快速有关,同时也与我们自身对意识形态的建设不足有关。高校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是个特殊的领域,也是一个前沿的地方,因为那里往往传递着最新的思想、新的成果、新的文化,而大学生是这个特殊地方的主体,他们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决定了该意识形态的宣传是否可行和成功。可惜的是,当今高校“两课”的某些意识形态内容及话语方式创新不足,无法给新的社会矛盾提供有深刻批判力的解释,更无法统摄新的社会现象。
  例如,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基本仍停留在经典作家的已有成果上,尚未有新的概念和范畴能涵盖这些新的变化,从而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如马克思般的深度分析。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对当前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现象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从而在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已被边缘化,用来说明解释我国经济现象的,大多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应该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济成果,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由于政治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西方经济学未必能解释我国的经济问题和现象。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在“对内话语”和“对外话语”方面,也缺乏一种“必要的张力”,存在某种“紧张的”状态。比如在整个社会结构分布并没有质上差别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对资本主义国家用“阶级”概念,如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等;对内用“阶层”概念形容新生的社会群体。还有把西方的贫富分化称为“两极分化”,把国内的贫富分化称为“贫富差距”。当然,这种内外有别的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增强国民对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效果。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现代通讯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往那套“内外有别的”话语体系的实践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给人造成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影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对内和对外话语上的区别,有时反映了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念上的矛盾。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对外话语上,我们提倡“文明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多极化”、“维护全人类的利益”、“共同的价值观”、“求同存异”、“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等,但在对内宣传上,依然强调“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等等话语。主流意识形态对内对外两套话语及其蕴含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出新的、前后一致的梳理。
  总之,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和对社会问题的解释力,以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就必须积极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
  (二)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两课”教育的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不断的创新、整合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武器。“两课”教育要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加快知识更新和加大信息量的过程中,创新内容。
  比如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要提升生命意识的地位,但不能把对生命的敬畏渲染成不对社会、家庭承担责任的“活命哲学”,而是要传播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强调生命的责任的意识,强调个人的生命不只是自己的,更是家人的、社会的,每个人有义务爱护好自己的生命,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对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出奇迹的人,对那些排除万难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对那些勇于坚持职业道德、不计个人得失维护公共利益的人,应该多加宣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应从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转向立足于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两课”教育要突显国家意识、生命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意识、有序政治参与意识为重要内容的公民意识。根据中国社会不断开放的趋势,吸收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富有当代共同价值的精神内涵,赋予传统文化精神以时代意义,赋予民族情感以理性精神,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
  的要求,适应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这样的“两课”教育才能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才能从精神上增强大学生分辨、抵御西方意
  识形态的能力。
  (三)加强家庭、社会等多维结合的意识形态的辅助教育。高校“两课”教育的课堂灌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或对现实问题的分辨能力了。家庭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家庭教育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隐形入侵,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越来越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补充。大学生的家长同样肩负着教育大学生为人处世的责任,家长要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去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形成对国家的理性认识。学校也要及时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反馈给家长们,以便家长们能密切配合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
  教育不能单纯的说教,意识形态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两课”教育的改革必须关注实践领域。“两课”尽管是理论课,但是理论总是来自于实践的,要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和感悟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是个试金石,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大学生会变得更有分辨能力,和实际具备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能力。
  三、结语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讲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秘密――忽略意识形态的力量,我们将很难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而毛泽东也说过:“思想改造的工作室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任何人的思想认识都有一个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只有循序渐进,才能达到目的。正像《人民日报》刊文中所说,意识形态工作是面向精神和心灵的工作,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讲好“两课”,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真正懂中国、爱中国,青年一代才会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自信的“接棒”,坚定地走向未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828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