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认知视域下英语爱情隐喻汉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爱情是人类最悠久、最神秘的情感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隐喻会使有关爱情的表达变得更加精妙,使许多爱情故事变得更加美好。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出发,以认知视域分析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认知隐喻;爱情隐喻;英汉翻译
  传统的观点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方法,指一套特殊的语言过程,属于一种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Lakoff与Johnson 在他们的论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中提出,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都是这样的。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Lakoff将这个具体的概念域称作“原始域”或是“原概念”,将抽象的概念域称作“目标域”或“目标概念”。爱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情感,人们倾向于用隐喻来表达爱情。隐喻与一定的社会情景和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大体来讲,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英汉语的一些爱情隐喻表达方式,基于相同的身体体验和物质体验,具有相似性。也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在英汉爱情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隐喻的翻译方法
  隐喻是一种能够体现出语言自身特点与文化因素的表现形式。在翻译实践中,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隐喻翻译。然而,关于隐喻翻译的著作在现代翻译理论中只占到了很小的比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年引进出版了11 种国外翻译理论原著,这其中只有三部用专门的章节讨论了隐喻翻译,由此也可看出隐喻翻译研究的不足。这三部原著分别是Newmark 1982年所著的《翻译问题探索》,1988年所著的《翻译教程》,和Snell - Hornby 1995年所著的《 翻译研究――综合法》[2]。Newmark在他的《翻译问题探索》中提出了隐喻翻译的七种具体方法:①在目的语中再现同一喻体;②用目的语中的标准喻体取代源语中的喻体;③用明喻翻译隐喻;④以明喻加注释的方法翻译隐喻;⑤把隐喻转换成意义;⑥删略法;⑦再现源语隐喻加释义[3]。这对隐喻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爱情隐喻中的抽象概念爱情的概念域为目标域,因此如何建立英汉表达中原始域之间的对等,是隐喻翻译中的重点。
  二、英汉爱情隐喻对比
  (一)英汉爱情隐喻的相似性
  由于文化间有一定的共性,英汉两民族大都有相似的身体经验和物质经验、相似的心理和生理基础,不同民族的人们交往日益密切,使得英汉两民族文化在缓慢融合。表现在语言上,即为英汉爱情隐喻的相似性。
  1. 爱是植物
  植物有生命需要呵护而爱情也如同植物那样会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过程。如果爱情缺少了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就会像植物一样枯萎或死亡。英语中有“Love is like a flower,it must flower and fade.”这样的表达。汉语中也常用“开花结果”来表述爱情。
  2.爱是动物
  受到道家思想的中国文化中存在阴阳说,常把男人和女人比作对立统一的阴和阳。因此,汉语中有关爱情的隐喻常与成双成对出现的动物有关。英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常用一些其貌不扬的动物隐喻爱情。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It was all lovely dovey.
  3.爱是旅程
  爱情如同旅途一样有始发点和目的地,都需要经历艰辛、挫折和漫长的过程。爱情并非一帆风顺的需要爱人经历种种艰辛共渡各种难关,一起携手到达目的地。例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You go your way and I will do mine.
  (二)英汉爱情隐喻的差异性
  由于各民族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如生态环境、物质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宗教文化环境等,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现状,使得英汉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不同,使中英爱情隐喻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三.爱情隐喻翻译
  (一)直译
  直译即在目的语中再现同一喻体。由于人类的基本感知具有相似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会选择相同的事物来描述爱情,这些表达是两种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的。可采取直译法的爱情隐喻必须是喻体类似,文化内涵基本一致,甚至句法关系也基本对应。例如彭斯的A Red,Red Rose:
  O my luve is like a red,red rose,我的爱人啊! 像红红的玫瑰,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在六月里初放。
  其他的例子还有莎士比亚的《暴风雨》[4]中的片段:
  (1)I would not wish
  Any companion in the world but you.
  这世界上,除了您,我再不希望别人来跟我做伴。(方平译)
  (2)My affections
  Are then most humble.
  我的爱情是最谦卑的。(梁启超译)
  (二)意译
  意译是指把隐喻转换成意义,将隐喻形象译为更加符合译语读者文化的意象。虽然人类文化具有共性,但各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个性,英汉语属于两个不同语系,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则更是如此。比如,英汉语都有爱是娱乐活动的这种隐喻表达。在《仲夏夜之梦》中有这样一句话:LYSANDER:Love's stories written in love's richest book.(A Midsummer Night's Dream,II,ii)在这句话中,将爱情比作书中的故事。在方平的译本中,将其译为:莱珊德:(原来在你的眼里,)写满爱情的诗篇。这样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其文学性。又如DEMETRIUS:For in the temple by and by with us. These couples shall eternally be knit.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IV,i)希修斯:等会儿跟我们一起,这两对情人要在神殿中缔结那终身的良缘。   (三)换译
  换译是指用其他喻体形象替换原隐喻中的喻体,从而更好的表达隐喻意义的方法。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使用爱情隐喻时就有可能使用不同的源域,来映射相同的目标域。对于这一类隐喻,译者可以采取换译方法,改变原文隐喻源域中形象,以达到语用意义对等[5]。例如:
  (1)Miss FORD:it would give eternal food to his jealousy.(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II,i)
  傅德大娘:他那醋劲儿才大呢。(朱生豪译)
  (2)BENEDICK:They swore that you were almost sick for me.(Much Ado about Nothing,V,iv)
  班尼迪:他们发誓说,您为我害了相思病呢!(方平译)
  (3)HELENA:I'll follow thee,and make a heaven of hell.
  To die upon the hand I love so well.(A Midsummer Night's Dream,I,i)
  海伦娜:我就要跟着你,且把地狱当作天宫;要死,就死在我所爱的人儿手中。(方平译)
  在第一个例子中,朱生豪将“eternal food to his jealousy.”译为“醋劲”。对于爱情这个抽象概念,英汉语中都有爱是食物的这种表达。用醋这个在汉语中具有丰富隐喻意义的词来替换原来的喻体,生动形象。第二个例子是基于爱是疾病的这种表达。汉语中的“相思病”更是形象的表达出了爱人间饱受相思之苦的状态。第三个例子中,由于文化的不同,分别将“heaven”和“hell”替换为 “地狱”和“天宫”,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补译
  对于原语隐喻中的源域不能在译语文化中激起相似的联想,在译语中又难以找到译语读者习惯的隐喻表达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可以保留原喻体形象,同时补充对原隐喻的解释,来补偿因文化信息缺失导致的认知域真空问题,这种翻译方法称之为补译。补译本质上讲是直译加释义的方法[5]。例如:
  (1)Lisa has been hit by Cupid’s arrow. 丽莎被丘比特神箭射中,陷入爱河了。
  (2)Peter laid siege to Elizabeth and finally won her hand. 彼得拼命追求伊丽莎白,终于牵手,结为夫妻。
  四、结论
  对爱情隐喻翻译的研究可以推而广之到其他类型隐喻的翻译,其基本原理是类同的。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出于不同目的,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应是多样的。随着不同民族交流的日趋频繁,文化因素给隐喻翻译带来的困难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2] 赵东林. 从篇章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Newmark 的隐喻翻译[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方平(译).莎士比亚喜剧5种[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 魏李隼. 小议认知观照下爱情隐喻的翻译[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982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