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生永恒的主题是幸福,大学生的幸福观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最科学的幸福观,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大学生和精神境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大学生幸福观;幸福观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幸福是人生的重大需要和目的得以实现和满足的心理体验,幸福在一层面上属于主观意识,它是一种情感和一种心理体验。[1]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
  (一)需要是幸福的源头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这个话题议论纷纷,幸福的概念也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和欲望永远是幸福的源头。人们想要获得幸福必须要有追求幸福的欲望,如果缺乏这种内在的需求动机,就会离幸福之路越来越远。
  (二)劳动实践是实现幸福的途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使自然人化的过程,劳动实践是人类自由自主活动的唯一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实现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认为幸福是劳动和享受的统一,幸福既是通过劳动实践对幸福生活的改造,又是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
  (三)幸福的内容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丰裕或者精神生活的富足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幸福程度,而真正的幸福是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实现幸福的基础是物质生活是,实现幸福的动力是精神生活。[2]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完全统一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把两者割裂开来是不科学的幸福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大多数大学生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他们也认为追求幸福和追求道德要保持一致,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无形的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畸形的幸福观。
  (一)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坚持金钱至上的观念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能够正确看待金钱,他们认为金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重要指标,不能决定幸福的程度,金钱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幸福。但还有有少部分的学生把金钱看做是万能的,金钱可以换取一切,甚至可以买断幸福。他们把钱当成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把钱当做富贵和地位的象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这种错误的幸福观和金钱观,歪曲了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视生活享乐,忽视劳动创造
  当代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幸福观,不能正确的处理享受幸福和劳动创造两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幸福就是要享受,随时随地只懂得及时享乐,而把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完全抛弃脑后。在上学期间,他们崇尚名牌,挥金如土,攀比之风越来越重。但往往享乐和幸福是不能等同的,享乐之后的精神空虚不能称之为幸福,甚至会阻碍幸福的到来。这种享乐主义影响了校园的良好风气,侵烛着大学生们单纯的心灵,所以这种错误的幸福观一定要给予纠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看待幸福和创造的关系,树立一个良好的金钱观和幸福观[3]。
  (三)注重个人幸福,缺乏集体幸福观念
  当代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地追求个人幸福,而缺乏集体幸福观念,背离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泛滥。缺少责任心、缺乏同情心和缺乏自省意识等等,这种利己主义,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发社会不正之风的出现。我们应该提倡集体主义精神,个体的利益不能与背离社会的利益,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一切以大局为重,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幸福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马克思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指导
  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这个问题上有所欠缺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是科学的合理的幸福观,因此我们要用马克思的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
  (一)优化社会环境,激发大学生正确的幸福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只有生活得到满足后才能有更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因此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们幸福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保障。[4]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幸福需要。教育学生对未来的生活要充满希望,有目标的去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们要培养追求幸福的需要,但不能过分追求幸福,超过自己幸福的期望值,要时刻把持一个度,坚持适度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树立正确的幸福需要。另外,大学生要把求知的需要转变成为自身的需要,把学习的需要化作内在的动力,这样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马克思幸福观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幸福观更关注人类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它使人们摆脱精神空虚的困扰,从而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5]马克思幸福观既肯定物质生活对实现幸福的重要性又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首先,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给自己大学生活的职业生涯有个良好的规划。其次,大学生抓住多种机会锻炼自己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最后,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学生很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社会需要的是精神境界极高的人才。精神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三)立志奉献,使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离不开个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的幸福,社会的幸福也离不开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应当追求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实现集体幸福,就要有不甘奉献的精神,幸福的最终归宿是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6]首先,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精神,积极参加课外集体活动。其次,学校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树立幸福的人生观和幸福观。最后,家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学会换位思考,顾全大局。总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的幸福观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甚至关系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的认识幸福、感悟幸福、实现幸福,理性地去追寻幸福,创造良好的人生价值,走出一条真正的幸福之路。(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范双利、刘新秀.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
  [4] 赵小玲.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5)。
  [5] 范双利.试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6] 刘伯雅.浅议和谐社会的幸福观[J].社会科学家,20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2680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