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贫困县农村支付结算供给不能“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 镇

  作为人行长沙中心支行指定的省级农村支付结算六个示范县之一,平江县的农村支付环境现状如何?支付结算供给怎样?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和服务“三农”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否充分?平江县支行就此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平江县农村支付结算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目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网点覆盖率低、网络建设滞后、在用结算工具单一、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缓慢,支付结算环境与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需求,亟待通过创新农村支付结算方式,优化结算环境,确保合理的支付结算供给。
  
  一、农村支付结算供给相对不足
  
  (一)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
  平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面积4125平方公里,共27个乡镇,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89万,截至2009年12月底,全辖只有55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农民人均拥有金融网点数为万分之0.62。经调查,近年来农业银行将业务经营重点定位于县城,逐步撤减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农信社为适应机构改革撤并了部分营业网点,导致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数锐减。与改革前相比减少了43个,减少了44%。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伍市镇,其面积为217平方公里,人口68769人,拥有一个开工企业达38户、年产值达26亿元的省级工业园区,竟然没有一个能提供现代化支付业务的银行网点。
  (二)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滞后
  平江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地理环境不佳,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目前只有农业银行支付结算网络能满足结算的基本需要,但其在乡镇设立的营业网点只有3个,难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营业网点相对较多的平江县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只有营业部开通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其余网点跨行转账仍要通过其营业部办理,业务中转环节多,资金到账时间长,如一笔资金从城关到平江最偏远的咏生乡需要3天的时间才能到帐,严重影响客户的使用效益。
  (三)农村在用结算工具单一
  目前平江县农村地区多以现金结算为主,对三家涉农金融机构的调查统计表明,现金的存取业务占其年业务量的80%左右,交易金额约占总金额的50%,业务量第二的银行卡也大多在ATM机上存取现金,其他结算业务非常少。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运用缓慢
  1.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起步晚,硬件条件跟不上。平江县55个乡镇营业网点仅布放18台ATM机、45部POS机。由于POS机和ATM机布设太少,广大农民和位于乡镇的企业无法享受到刷卡支付的便利。银行卡的刷卡环境很不理想。但另一方面,自2008年以来,平江地区各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交易金额较以前都增长了将近一倍,有的甚至几倍。如准贷记卡、邮政商易通、农行支付通等业务,2008年一经推出,交易金额总量都超过百万元,农行支付通交易金额甚至超5000万元。据我们对伍市工业园、安定、长寿等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的日常经营业务都选择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而且需求越来越大。如伍市工业园的钰林服饰就强烈要求为其安装POS机。
  上图显示的常用非现金结算工具中,邮政银行推出的商易通以及农行推出的支付通业务是以特殊的固定电话机为载体,将客户的银行账户与固定电话绑定,客户只要在电话机上简易操作便能办理账户余额查询、转账等支付结算业务。这两项业务是邮政银行、农行根据平江县的实际情况,为农民量身打造的支付结算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但由于这两项业务刚刚推出,所以业务量不大。而像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对农民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且操作比较繁琐,业务量就更少。
  随机调查参加银企洽谈会的企业,大部分企业日常业务往来不用现金支付,但员工工资发放、小额销售收入及费用支出等业务,由于在乡镇设立的营业网点少、POS机布放不够及企业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不了解等原因,仍然使用现金结算。如“好兆头”面条公司每次上门销售货物给经销商的时候,都是带着产品及验钞机上门服务,这样的结算方式既麻烦又增添了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很多企业老板听了调查组对邮政商易通、农行支付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工资、保险、水电等代收代付业务的介绍后都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好兆头”面条公司甚至当场就要求办理这些业务。
  2.转账业务收费较高。调查发现,转账业务收费较高也是很多农民不选择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重要原因。以银行卡为例,除农民工银行卡有适当优惠外,异地取款都要按千分之五(最高不超过50元)收取手续费,小额跨行通存业务按电子汇划标准(最高不超过200元)收费,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存取款金额虽不大但笔数却较多,因此付费金额也相应增多,而现金结算虽有风险但可节省结算费用,因此,农民大部分选择现金结算,从而严重制约了新型非现金结算工具的推广和使用。
  3.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不到位。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虽然提供了不少功能多样的支付清算服务,然而从35位农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所有农民都选择现金支付。很多农民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农民工银行卡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对方便、快捷的清算方式缺乏了解。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工具宣传上方法单一且不细致深入,特别是在针对文化层次偏低的农村群众方面,没有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一种新结算方法的推广运用(如网上银行),有的仅在网点门口进行简单的如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的宣传,效果不佳。
  (五)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银行支付结算电子化业务处理水平的提高,要求业务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人手紧张的现象,加上基层会计业务操作人员出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熟悉电子化支付结算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电子化业务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
  
  二、相关建议
  
  (一)改善涉农金融机构结算环境
  一是合理布局,适当在乡镇增设银行机构网点。随着平江县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需求也日益增大,而原有的涉农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企业和农民的需求。如在伍市工业园等工厂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增设营业网点。既能满足当地的结算需求,又能为金融机构创造效益,实现双赢的目的。二是利用现有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现有网点,尽快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和便民的各种结算工具,推进支付体系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有序竞争的多元化支付结算组织体系,确保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渠道畅通。三是加大对农村用卡环境的建设。在经济发展较好,人口较密集的乡镇如长寿、伍市、安定等乡镇有计划地安装一批ATM和POS机具,发展一批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如超市)、农产品经营的特约商户,使用POS机进行结算,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县城全部年营业额在150万以上的大型超市、酒店、宾馆,乡镇营业额在100万以上的超市、景区酒店、面向农民的农种农机销售企业全部接收银行卡,充分发挥银行卡的结算作用,切实减少现金交易量,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村群众。
  (二)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
  1.结合农村实际量身推广支付结算工具。有选择地在农村网点推行适合农民及农业企业的支付结算工具,提供结算服务,如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村教师工资,农村水、电、通讯、保险费代收代付业务,邮政交易宝,农行金穗支付通等,采取简化办卡流程、刷卡有奖、消费折扣等优惠政策,鼓励非现场结算,逐步形成以银行卡为主,以支票、汇票为辅,以电子化支付工具(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为发展方向的结算体系。
  2.适当降低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收费标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支付结算服务的成本也逐渐降低,服务的收费标准也应相应降低,同时鉴于农民工银行卡结算优惠办法,可先行降低服务“三农”的结算收费标准,同时对农村支付结算设施的投入较大、结算服务开展较好的涉农金融机构,可考虑以税收或将财政资金账户开设在该金融机构的方式予以鼓励。
  3.加快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试点推广。选择经济相对发达、农民素质较高的乡镇地区进行试点,推广票据、准贷记卡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支付工具。及时解决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待时机成熟再推广至全辖。
  4.净化用卡环境。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沟通,合力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净化银行卡使用环境。
  (三)普及农村支付结算知识
  调整思路,支付结算宣传要经常“上山下乡”。由于以往金融机构在宣传金融知识时大多局限在城关地区,宣传对象也以城关居民为主,因此,要普及支付结算知识首先就要求金融机构改变以往重城市、轻农村的旧观念,经常“上山下乡”,深入农村与广大农民面对面宣传现代化支付工具,重点是宣传适合农民使用的银行卡、电话银行、通存通兑等业务,改变农民对支付结算知识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的现象,让农民朋友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切身体会到现代化支付工具的方便与快捷。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吸引一批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能力的大学生投身到服务当地农村金融建设工作中去;二是有计划、分步骤对一线员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及相关进入法规的培训,增强其业务操作技能,提高防范支付结算风险能力,适应现代化金融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平江县支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1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