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企业风险与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朝阳

  西方经济学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并列称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对金融企业来说,为取得收益而管理风险是其成功的核心技能。金融企业通过吸收、调解风险和提供咨询意见等3种方式对付风险并获得相应报酬。花旗集团前总裁沃尔特・瑞斯顿曾说过:“我们的一生是在管理风险,而不是排除风险。”对金融企业来说,设计产品和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们不是成功所必需的核心技能。金融企业必须找出风险,并从中榨出利润,金融企业只能通过区分定价适当的风险和定价不当的风险,从而在其业务中求发展。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它是一种事前概念,是收益偏离期望值或平均值的可能性。风险也是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这些事情将影响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
  风险管理则是指企业用于管理、监控、控制风险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其目的是通过辨别、测量、分析、报告、监控和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承担的风险规模与结构的优化,以及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风险管理是使企业在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 或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风险最小化。它也是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发现、评估主要的风险,然后制订、实施相应的对策,使风险被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事前管理。事前管理决定了风险管理是一种积极管理,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科学地管理风险、稳妥地获取风险收益; 事前管理也决定了风险管理比损失管理、危机管理和成本管理更加困难和具有挑战性。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在这个高风险行业中生存下来并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风险管理在金融企业中居于核心地位。
  1.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可以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如合规部、审计部等负责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评审等。
  金融工程: 是以技术为支柱,主要是对企业的产品及风险暴露的管理,也是对决策自身的管理。
  2.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预防:侧重于内控和损失准备,成本主要是内控费用、准备金和机会成本。它适用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多样化分散: 投资或交易对手分散,其成本主要是交易费用,适于非系统性风险;
  转嫁: 购买保险、期权,要求企业进行担保、抵押等,其成本主要是直接费用支出,适于信用和市场风险;
  对冲: 确定性替代,其成本是丧失盈利机会,主要适于市场风险。近年来,也适用于信用风险;
  补偿: 与转嫁相反,它主要重在事前价格补偿,其关键在于风险定价,成本是潜在的损失,适于各种风险。
  3. 风险管理措施
  总体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接受、拒绝、减小和转移风险的过程。其主要措施为:
  建立控制措施: 它是针对特定风险制订,并执行适当的控制措施。管理风险以及执行控制措施的程序以书面形式列明,包括需要明确对各种已确认风险的责任。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要树立持续改进的观点,即通过加深对业务的理解,不断改善对风险的管理。
  风险报告: 风险报告需要涵盖企业的各方面,它要根据不同需要,提供不同详细程度、频繁程度、内容水平以及预测水平的报告。企业要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将存在的问题提交给适当的管理层,确保风险报告编写的有效性,并达到企业的统一要求。
  培训: 培训对于提高企业全部员工的风险意识是相当关键的。企业应把关于风险各方面的教育作为内部培训和员工发展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金融企业想取得风险管理的成功,就必须把风险意识植根于企业文化之中,植根于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全面的管理之中。
  
  二、金融企业的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金融企业经常碰到的风险陷阱主要有:
  1.信用风险:又称交易对手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交易对手违约所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企业在签定贷款协议、场外交易合同和授信时,很可能将面临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使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包括价格、利率、汇率的不利波动风险及股票业绩风险、流通性风险、预付风险。
  3. 营业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或某家金融企业的基础营业机制可能失灵或被打乱,使金融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它通常是由于信息系统的失灵、业务流程发生错误或控制失效而引起;也可能是受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减少审核和复核次数,因此增大了营业风险。
  4. 环境风险:这里所谓的环境,是指金融企业在活动于其中的整个自然、法律、政策、政治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风险对金融企业来说,是直接的,又是派生的,如火灾、地震等。法律风险是指金融企业因违规、违法经营而承受的风险,如证券业务人员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价、非法融资、非法担保、越权交易、超范围经营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行为。政策风险是指市场参与者由于自身的不成熟致使错误判断了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不合理、不连续给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造成的影响。
  我国金融行业在现代风险管理思想和技术的运用上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在笔者看来,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承担主体不明确,导致宏观层次风险意识突出,微观层次风险意识相对淡薄。
  2.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相对于国际上对
  现代金融机构内控体制的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内控体制还显得相当落后。
  3. 管理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尽管从目前的体制、技术和法律等因素看,我国在短期内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并不现实,但从长期看,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是必然的。
  4. 风险量化管理落后。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大致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而对于在险价值VaR、信用计量Creditmetrics和持续期等的应用还并不熟悉。
  5. 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新兴管理学科。要求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6. 我国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缺乏独立的风险和信用评估机构。
  
  三、金融企业应对风险之策
  
  1.应对方式
  银行、证券公司,还是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应对风险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吸收风险。风险的吸收者从客户处接受风险,作为对客户支付费用的回报,风险实际上转移给了金融机构。如银行贷款有希望被归还时为获取利息而放款,证券公司通过包销证券和做市,保险公司通过为投保人的生命及其它财产的保险,都在社会上发挥了吸收风险的作用。
  调解风险。金融企业充当风险的票据交换所,它本身不吸收重大风险,它作为调解者提供流通性,使风险分散,呈多样化。如银行作为存款收集人为客户的存款选择投资,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依靠集中交易通道收取佣金,保险代理商为承保人把风险集中起来。
  提供有关风险的咨询意见。风险顾问并不吸收任何风险,但他的意见能帮助客户规避风险。如作公司的重组并购顾问,为投资者作投资顾问等。
  2.应对技能
  价值评估能力。就是在事件所涉及的风险量己定的情况下能识别、评估和安排风险机会以赚取诱人回报的能力。价值评估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获取更多的有关风险的信息;(2).对信息进行评价;(3).利用对信息的评价制订行动选择方案。
  灵活性。灵活性就是运用成功所需要的资源的能力:把抓住一个机会所需要的人员、技术和金融资产汇集在一起,然后,随着情况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这种组织方面的能力使金融企业能迅速采取行为捕促机会并适应新的情况。
  恢复能力。恢复能力包括财务上的可恢复能力和组织上的可恢复能力,用于使金融企业在遭受不可避免的损失和挫折后,能继续存在并东山再起,除了需要拥有雄厚的资本基础外,还要建立一个能够经受得住损失、受损后仍有勇气为利润冒险的组织。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2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