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用管理正当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旭

  当前不断收紧的银根,在挑战企业资金链的同时,也对原本脆弱的信用管理敲响了警钟。
  
  当前,随着信用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应用,信用交易方式及其相关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信用管理是一个关系到股东利益保障、企业经营目标调控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领域,需要从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进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尽快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内部制度缺陷是应收账款居高不F的根源之一
  2011年7月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聚焦钱流”节目突出报到了我国线缆行业日益严重的账款拖欠。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界和经济学界普遍对当前的债务链恶化和现金流危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担忧。事实上,从二十年前国有企业间普遍存在的“三角债”,到当前各行业日益严重的账款拖欠危机,我国企业始终没有摆脱信用风险的困扰。人们在纷纷抱怨社会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欠缺的时候,似乎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国企业自身普遍缺少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有效地使用信用工具和掌控信用风险的一项根本制度,是指导和约束赊销业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规范和方法。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普遍被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部管理规则和规范。尤其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信用管理制度无一不被当做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最近几年来,我国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竞争环境日益明显,远期信用结算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交易形式。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间的远期信用结算方式(赊销)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药保健品、建筑、纺织、机械等行业,赊销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企业间全部交易额的60%~80%。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信用方式正在逐步变成企业间交易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缺少信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在信用工具的使用和风险控制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极有可能出现盲目赊销和过度授信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不高,使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约束和防范机制极其脆弱,一旦发生信用交易就极有可能被拖欠,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坏账大量发生。
  
  信用管理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信用管理及其相关业务的运行成败首先取决于信用管理机制,即信用业务的授权关系及风险管控方式。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建立在一个理性的基础上,使企业在财务、融资、营销、采购、客户管理等各个领域更加有效地发挥信用资源的作用。
  
  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调控
  信用管理与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应收账款这三个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专业分工和业务分权过程中,如何保持这三个经营指标的均衡、合理,是一个根本性的管理难题。例如,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企业如果为了销售业绩的增长而采取过度授信的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通常会导致应收账款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下降。 大量经验教训证明,销售部门如果盲目地使用信用工具(赊销),最终将会偏离企业的最终目标。相反,如果过度地限制信用方式的使用,又将明显地导致销售收入指标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努力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保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本质上,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把握,将起到对企业长远的、根本性利益的保障作用。因为在信用工具的使用和经营性风险控制上,股东、经营者以及具体的业务部门和岗位将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例如,对于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来说,关注自己在任期间的短期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其结果将导致有些管理者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正像有的职工抱怨说, “领导在任很风光,离任应收账款问题一大筐。”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同样可能会由于不同的管理职责分工,导致在信用业务上自身的管理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异。此时,一项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信用业务的合理授权
  在具体的信用销售(赊销)业务中,授信权力的合理安排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必须有人真正对于借贷资本(应收款)向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为此大型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它能够兼顾信用营销和风险控制的双重管理目标,使企业信用资源的使用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管理。
  我们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采取了一些不尽科学的信用授权和风险承担机制,包括销售提成制、服务承包制、低价清算制、风险抵押金制等形形色色的方法。 然而这些经营管理方式在追求对当事者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往往弱化了责任承担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在企业的信用交易中(如赊销或担保),经营者或承包方的授信权力往往大干责任。其结果导致过大的信用风险暴露,造成企业的大量呆坏账损失。因此我们认为,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授信制度是企业成功开展赊销业务的基本条件,它应当成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于经营性风险的有效掌控
  信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性风险”。企业的经营性风险不是“纯粹性风险”,而是一种“选择性风险”,即企业在选择盈利机会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管理不是简单地回避和控制风险,而是将信用风险管理当成一项企业盈利的工具,使得企业能够理性地权衡收益和风险,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我们认为,目前流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目标主要是资产的安全性和减小业务管理的舞弊与失误,控制手段更多的是合规性与合法性措施。因此单纯以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框架实施对经营管理领域的风险控制往往难以满足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真实需要。
  我们的咨询和研究工作表明,当前企业更需要按照经营性风险管理的原理和原则进行信用管理制度的设计。只有按照这样一种风险管理理念和目标,企业才能真正够将总体经营战略、风险管理原则与实际的业务运营管理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和更加先进、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3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