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27”股市大跌的全面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月27日,国际国内股市联动下跌,一方面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上升,在缺乏对中国股市了解的前提下,全球投资者误把中国股市的此次调整视为中国经济出现重大衰退的信号。
  他们乍见“2・27”大跌行情,就简单地作出判断: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一定是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的话,必然冲击全球经济,影响到消费以及对全球资源的需求。增进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是减少此类冲击的重要举措。当然,这也是国际市场、特别是以美国、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之后的借势调整。
  A股市场下跌并不是全球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却是一根导火索,给我们提供了反思中国股市的一个机会。
  第一,目前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结构过于单一,甚至可以说有些畸形,如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类股已经接近半壁江山,这种单一的上市公司结构与中国现实的经济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第二,失真的指数放大了系统性风险。目前市场上广泛参照的上证综指,随着越来越多大盘蓝筹的回归和上市,已经日益失真,除了原来新股上市当天记入指数的有意扭曲外,回归的大盘蓝筹中,可流通的股份比率不断降低,主要的大盘蓝筹一般在5%左右,这就为通过左右这些流通比率很低的大盘股来左右指数,进而影响整个公众的市场情绪提供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进入2007年以来市场波幅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缺乏多样化的风险对冲工具,扩大了市场波幅。因为没有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并期望股票价格上升是获利的唯一路径。
  第四,娱乐化、缺乏专业精神的财经新闻体系。一个影响力日渐扩大的市场,一个参与者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专业、严谨的财经新闻报道体系和报道团队。但是,从引发2月27日市场暴跌的一些导火索新闻看,典型地显现出财经娱乐化倾向。如果财经报道的专业水准不提高,不仅还会继续成为市场无端波动的导火索,媒体本身也会丧失公众的信任。例如,被指责为导致市场下跌导火索的新闻之一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接受的记者采访,就流动性管理、资产价格等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几个判断,稍微检索一下会议的召开时间就会发现,周小川行长参加会议接受采访的时间应当在1月上旬春节之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半个月之后在转载和报道这则新闻时几乎没有作任何的判断和说明。
  第五,过于狭窄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选择,也是导致市场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相对于庞大的银行储蓄来说,如果中国公众的投资工具依然是目前这种或者是买房子投资、或是买股票和基金、或是存银行这几种狭窄的选择的话,市场的大幅波动就难以避免,特别是在目前这种金融结构的转换阶段。此时央行所能够控制的流动性也好、银行所控制的贷款规模也好,实际上很难有效影响到这种转换。
  此次A股领跌并不是所谓定价权的回归。真正的定价权,来自对上市公司价值的深刻准确的把握,来自有专业水准的投资者,来自有公信力的监管体系。定价权不应当是一种狭窄的本土情绪,不应当是一种不合乎市场估值规律的自恋。A股要获得对中国公司的定价权,有待于中国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研究的深入,有待于整个上市公司素质的提高和监管能力的改善。
  一个理想状态的全球资本市场,应当是覆盖全球、可以24小时连续交易的大型资本市场网络,在这种统一的大平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界限可能会趋于模糊,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得最为重要。这可能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但至少是一个方向。(摘自2007年3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