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心播洒希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友顺 孙翠双

  2006年8月28日,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阳一乡米楼村村民王建山家中传来喜讯:继2001年、2002年大女儿王艳霞、二女儿王越群相继考上大学后,三女儿王志文今年又在高考中榜上有名,如愿以偿地收到了河南农业大学园艺系的录取通知书。王建山一家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时此刻,他们想的最多的是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方的亲人――李建坤。
  李建坤是工商银行河北省唐山市分行开平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她本来与王建山一家素不相识,是“希望工程”使他们结缘。正是在她的资助下,远在河南贫困乡村的王氏三姐妹得以顺利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并相继考入高等学府。
  
  9月2日,李建坤闻讯后与其单位领导千里迢迢赶到米楼村,带来了她本人及单位员工捐赠的3000元现金和价值数百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为王志文入学送行。村民们奔走相告,工行人的美德在这个小山村里四处传扬。
  
  “不能让苦孩子失学”
  
  这段感人的情缘要从1994年说起。那时我国的“希望工程”启动才刚刚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建坤从《读者》杂志上看到一幅“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画面中的小女孩伏在课桌前,一双满是担忧和渴望的大眼睛凝视着远方。正是这双大眼睛,深深地打动了李建坤的心。作为一个9岁男孩的母亲,她清楚地知道孩子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更深深地懂得失学将给孩子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晚上,从不失眠的李建坤久久不能入睡,那双充满期盼的大眼睛不停地在她脑海中晃动。第二天一早,她拨通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电话。从此,她坚持每月从工资中拿出30元钱寄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1994年4月起,至今整整十二年半。
  1995年2月,经基金会牵线搭桥,李建坤与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阳一乡米楼小学的王琼(后改名为王志文)建立了结对救助关系。李建坤了解到,王志文一家七口,爷爷奶奶年迈多病,母亲在生第二个孩子时产后大出血,留下后遗症,常年卧床,不能参加体力劳动。王志文那年9岁,在村中小学读二年级,两个姐姐也在同一个小学读书。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当民办教师的父亲每月200多元的工资,且常被拖欠,全家七口人平日里连吃饱饭也困难,根本无力负担三个孩子的学习费用。为了能够上学,三姐妹靠暑假卖冰块、寒假糊灯笼来积攒学费。即便这样,还是难以为继,不得不面对即将失学的命运。当得知这些情况后,李建坤的眼眶湿润了,她下定决心:“决不能让这三个苦孩子失学!”她的帮扶对象从一人变成了姐妹三人。邮局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汇款、衣服、学习用品及一封封饱含鼓励、亲情的信件,满载着一个工行人的挂念和关怀,从唐山开平飞向了河南宁陵。
  
  “她们管我叫妈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坤与三姐妹的感情与日俱增,三姐妹成了她心头的牵挂。为了让她们享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除了学业上的资助外,李建坤还以母性特有的慈爱和柔情精心呵护着她们的成长:学习压力大,她耐心化解;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及时鼓励;家庭出现困难,她鼎力相助;逢年过节还忘不了给孩子们准备礼物。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献给了这三个孩子。
  1997年冬天,李建坤了解到三姐妹从小到大从未穿过新衣服,她立即买来毛线起早贪黑地赶织了三件毛衣,在春节前夕寄给了三个孩子。三姐妹抚摸着温暖的新毛衣,动情地在给李建坤的信中写道:“阿姨,请允许我们叫您一声妈妈。您为我们寄来的新衣服收到了,这可是我们第一次穿新衣服啊!我们姐妹三个穿着新衣服高兴地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全家人都感动得流泪了。我们的亲妈妈没能给我们买过一件新衣服,是您这位远方的妈妈为我们送来了节日的礼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为了能让三个孩子生活得好一点儿,李建坤不仅资助她们完成学业,还时常出资接济她们的家庭。1995年春,王建山因患阑尾炎动了手术,尽管此时李建坤的爱人因病下岗,家庭经济出现了少有的窘迫,但她硬是说服儿子将400元压岁钱拿出来为王建山支付了医药费。为使王家尽快脱贫,1998 年李建坤一次性出资1000元帮他家办起了小卖部,并先后为其添置了电视机和电话机。她还于1998年7月和1999年4月两次远赴河南看望三个孩子,给她们带去了价值千元的书籍和营养品。河南宁陵县阳一乡的乡领导得知此事后,赶来看望她。乡长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你就像一座桥,把河北与河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哪一天你下岗了,我们全乡人民也一定会保障你后半生的生活……”
  
  “是他们支持我走到今天”
  
  李建坤说:“十二年来,我能够坚持这样做,一靠家庭,二靠单位,是他们支持我一路走到今天。”
  李建坤的家是一个极富爱心和同情心的家庭。公公、爱人和她都是工行开平支行的员工,婆婆是农业银行的退休职工。令人钦佩赞叹的是,这个五口之家有四人参加了“希望工程”助学行动,资助的孩子多达8个,全家每年用于救助失学儿童的支出达到3000多元。
  刚开始的时候,李建坤捐资助学行为遭到了一些人的误解和非议,在她最苦恼无助的时候,她的爱人冯留平却一直在鼓励她。即使是在身患重病、失去工作的艰难时期,冯留平仍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她,帮助她勤俭持家,尽可能多地节省一些钱,用于支持王氏三姐妹。更可贵的是,冯留平在身体康复找到工作后,也向妻子学习,与河南省范县龙王庄乡胡洼小学的贫困儿童王德文结成了帮扶对子。年迈公婆的豁达更让李建坤感动,老人听说夫妻俩捐资助学的事儿后,不但没有反对,还自愿成了他们的“后援团”,在小两口经济紧张的时候主动替他们去接济这些孩子,并于1996年分别与黑龙江的王亚文、唐山的赵岩结成帮扶对子,在花甲之年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李建坤的独子冯禄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极富爱心,每年都会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捐献出去,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他还把自己从小积攒下的2000元压岁钱全部捐给国家抗击“非典”。1998年长江以南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和印度洋发生海啸时,他们全家一次性向灾区捐款4000元。
  李建坤的单位也给了她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1994年以来,李建坤4次南下河南,每一次工行开平支行的领导都陪伴左右。他们不仅在精神上给予李建坤强有力的支持,还在经济上给她所资助的孩子们以无私的帮助,已累计向孩子资助钱物5000余元。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开平支行先后又有4名员工成为捐资助学的积极参与者,用工行人的爱心托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文中图片为主人公李建坤和她资助的三姐妹,左二为李建坤。)(作者单位:工行河北省唐山市分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