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有清除自身垃圾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觉真法师
上篇谈了“利他”和“利己”的关系,这一篇,就谈谈“我执”。只知利己,不知利人,只图利己,不肯利他;为了利己,甚至害他、伤他,置人于绝境,这都根源于“我执”。
我执,很可怕。执我为有,执我为唯一,执我为价值标准,回到早就批判过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被称为资产阶级本质的哲学上去,那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商业诚信原则,公司的整体价值观,社会公德,以及作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在“我执”的狂妄和践踏下,全都扭曲了,甚至被枉顾,被排斥,被抛弃了。以皮革为原料制奶,以及早前的三聚氰胺奶、还原奶,还有什么西瓜注射色素、水果催熟剂、西瓜膨大剂等等,就是这样走到大众媒体上来的。不过,这还不重要,比这更重要的是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的信任危机,这才是更难以消除的内伤。
佛家讲“无我”,不是说没有“我”这个人,而是说,人不会独存,不是孤立的存在。没有大地,人站在什么地方?没有水、空气、阳光,人怎么生活?没有父母,人怎么生下来?没有社会的供应,人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这就是佛家说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人与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枉顾这个整体的存在,枉顾“他者”的存在,只有“我”的利益,只有“我”的唯一,而拒绝他者,排斥他者,否定他者,这就是“我执”,就是“执我为有”。“我执”是一切执着和一切烦恼的总根源。“我执”的表现在哪里?就是贪嗔痴。贪嗔痴正是人类自身积存的垃圾。
佛家称“贪嗔痴”为三毒。贪为三毒之首。
什么叫贪?贪是过分的、过度的追求。一个人,有基本的需要。为了得到这个足可生活、足以生存的需要,那不是贪。想获得你本来不需要的,那就是贪了。“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这个三餐,这个七尺之床,就是需要。饭吃饱了,想要龙肝凤胆,别墅有了,还想多几套,多几幢。一个太太不够,还想拥有二奶、三奶。超出需要,已经太多,那不是贪是什么呢?还有,有缘得到的,已经得到的,那也不叫贪。本来得不到,也不应该去得到,却千方百计想要、想求。想要又得不到,想求又求不到,越得不到,就越想要,这就是贪了。贪得无厌,所求不得,变成了人的痛苦。佛家就叫求不得苦。其实,能够得到的,自然会来,那叫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根本不用挖空心思去想、绞尽脑汁同别人去争。
凡是去争去求的,只要在道德的基础上,在合法的经营中,努力创造条件,自然花开果结。如果只开花不结果,那就说明因缘还不具备,条件还不成熟。也不必执着,不必难受,不必强求,能够随顺因缘,这就是一种正知正见,也是一种智慧。
人最可怕的是习气。有时,贪也是一种习气。一个视钱如命的人,看到了钱,就特别敏感,特别紧张,特别饥渴,拼命想攫为己有。不管能拿不能拿,该拿不该拿,反正已成习性,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人,总是习惯对别人说“不”。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说“不”,那就不简单了,他是一个能控制住自己的人。不贪,不占别人便宜,不做损德的事,这就要有对自己说“不”的勇气和能力,这才是一个有自觉的人。自觉的人,才是一个肯对自己说“不”、能对自己说“不”的人。
能对自己说“不”的人,才是一个有能力清除自身垃圾的人。
太平洋上有个岛国,瑙鲁,曾经创下经济奇迹,名噪一时,可是,不久盛极而衰,迅速沦为国际乞丐。为什么?就因为贪得无厌,已经富了,还是可卑的穷人心态,只有对金钱的饥渴,却没有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追求成为太平洋首富的心理驱使下,本来可以享用数百年的资源,竟然开采殆尽。
当该国频频输入外来劳工,自己却集体贪腐,醉生梦死时,那种暴发户的思维,已注定他们失去了未来。
海边渔村,住了一对父子。有一天,儿子对着父亲咆哮:“您为何把我昨天捕的那些鱼给放了?”老渔民领着小儿子来到海边,指着大海说:“儿子啊,我们讨海的人,是靠海里的鱼过活的。鱼儿,是我们的宝贝。你可不能什么都要,那些小鱼小虾,该放掉的要放掉,我们过日子,不是只过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你要记住:鱼儿能活多久,我们才能活多久。”老渔民不是生态学家,但他的一番话,对那些竭泽而渔者,不是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生态学的哲理课吗?
愚和智的区别,就是迷和悟的区别。迷产生愚,悟产生智。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不在财富占有了多少,不在贪欲是否得到满足,不在恩恩爱爱得如痴如醉,不在名气的大小、地位的高低、权势的有无,而在心灵的净化,人格的高尚,意志的独立,品质的无私,道德的养成,尤其在烦恼的出离,生死的解脱,精神家园的回归。
你能求到你所渴求的一切吗?求名,当心被名所累。求爱,当心被爱所伤。求财,当心被财所苦。求美,当心减肥瘦身也是另一种伤害。你无所求,谁也不能伤害你。难怪古人要说: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有所求,因为我没有。你无所求,因为你都有。到底是有所求的人富有,还是无所求的人富有呢?
越求,越贪。越贪,越穷。贪得无厌的人,最穷。
不求,无贪。无贪,空灵。空灵正是一种精神境界,生命的高品质、大智慧。空是无边无际,灵是清明澄澈,空灵最富。浮躁的人,浅薄的人,永远享受不到空灵之美。
其实,人无所求。所求者,就是一个“安心”。心安,方无所求。心安天下安。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p5w.ne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2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