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明
摘要:在新医改形势下,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如何改革已成为社会焦点。然而改革内容是多方面的,医院管理机制就是其中之一。在医院内部管理中需要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并逐步建立和加强管理会计机制。通过管理会计方法,对医院运营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核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管理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多或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是流于形式。本文首先分析当前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再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探讨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采取一些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 公立医院
一、绪论
近年来,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都纷纷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企业化管理。然而,今年5月15日闭幕的第14届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表示:全国90%的县级医院是负债经营。造成亏损的原因是方面的,其中,医院自身内部管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 公立医院要内增活力的原则,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见,在企业化经营管理中有必要设立医院管理会计,用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够健全、理论不够扎实
虽然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全国的医院绝大部分属于政府直接管理,医院缺乏完全独立自主性。首先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必须由政府做出决策,医院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而地方政府领导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好大喜功、追求地方政绩、不顾医院经营状况、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情况,往往造成决策失误。那么应用管理会计给医院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况且医院领导干部也是由地方政府提拔、任免、考核的,这样在进行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忽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医院中不能普遍应用。
管理会计是在西方产生、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和发展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有的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保本点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而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80年代初,由于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理论脱离实际且可操作性差。教材也存在着内容陈旧,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性高等现象。因此,我国在管理会计研究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独特性、缺乏统一规范。特别在医院管理中需要形成我国自己的医院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医院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医院经营的高效率,并藉以促进医院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领导不够重视、预算流于形式
多数医院领导是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医院日常管理中重医疗、轻行政、更轻视财务。对财务不敏感,必然无法理解管理会计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则成了副业。而管理会计行为是对医院的管理行为,由于受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医院总体的管理意识薄弱。比如:管理会计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各种计算分析得出最优方案提供给领导者,但往往被搁置一边。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许多经营者却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这些就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事倍功半,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因此,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
医院全面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反映医院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数量和金额等,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医院运营活动的依据。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医院缺乏相关的预算法规和管理制度,且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也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往往造成许多预算流于形式。目前除少数省级医院预算报主管部门审核外,其他县市级医院中近80%的医院没有编制预算,编制预算的医院有95%以上没有经过当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审核。这种轻视预算效应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医院收支的不平衡等问题。
(三)管理模式单一、专职人员缺乏
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吸收了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并列,分别称之为“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成为会计的两大分支。虽然两者在目的、功能和服务对象有明显区别,但是又相互补充,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共同发挥着作用。然而多数医院很少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专职人员,即使个别医院进行实际应用,也是把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如: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给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而且各部门缺乏轮岗机制。因此,单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不仅要精通单位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要全面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不仅要熟悉医院的状况,而且要对整个经营活动过程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要能依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单位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事前预测和规划。而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结构陈旧和专业教育不足。我国医疗系统的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具有会计、经济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约20%,具有会计师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不足20% ,高级会计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难以应用管理会计。
三、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理论研究
在这次改革中,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经营管理责任。政府的干预会逐渐减少,医院经营自主权会逐步增加,就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这样,从体制上为管理会计在医院应用中提供了前景。
西方的管理会计涉及的多种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医院管理,但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出台我国管理会计准则;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创刊发行权威性的管理会计刊物,推广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实务应用经验。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
(二)更新领导观念、培养专职人才
管理会计是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一门科学,只有管理者懂得管理会计,才能很好地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和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这就需要医院领导认识到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控制、规划中的作用,认识到管理会计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并指导医院管理会计的建设。医院领导如果缺乏对应用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因此,医院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则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素质较高的管理会计人才。医院应重视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从现有的财务人员中培训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定期地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让他们能够参与核算工作,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进一步分析判断和评价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是否可行,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提高经营效益。因此,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三)改变管理模式、设置专门机构
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报账型模式”向“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
在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中,各医院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专职或兼职财务管理岗位,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待时机成熟可考虑从财务科分离出来,设置医院管理会计科。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再根据医院的经营目标,负责编制财务预算,包括成本计划、目标收益计划等,还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准确地对科室及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对经济过程的决策、规划、控制提出建议,定期提交分析报表。
四、结论
总而言之,管理会计是把"管理"和"会计"这两门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经营管理者提供科学地预测和决策,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合理地控制和规划。虽然目前管理会计在医院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强化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必将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使之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丹杰,郝丽.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中国总会计师, 2006,5:8-12
[2]周虎平. 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应用状况及实施构想.经济师,2009,1:56-58
[3]任杰,俞杨等. 如何做好医院管理会计.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3):36-41
[4]方民花,金 晶等.新形式下医院亟待推行管理会计.首席医学网, 2010,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0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