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修立 李树超 郑国生 杨信廷

   [摘要]市场失灵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并从建立合理的价格依存机制、政府规制等几个方面对此问题的解决作了探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信息不对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31-03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2006AA10Z2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及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博弈的策略矩阵
  假定市场中只有两类农产品生产主体:A企业只生产符合一定标准的优质安全农产品,B企业只生产质量较低的普通农产品。设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为π,产品销售量为Q,销售价格为P,单位成本为C,则企业的利润模型为π=PQ-QC,再设πA为A企业所获利润,πB为B企业所获利润,PA为市场中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价格,PB为普通农产品的价格。UA为消费者消费优质安全农产品所获得的效用,UB为消费者消费普通农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则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博弈的策略矩阵如表1所示。
  
  经过如此反复地连续动态博弈,直至整个市场被普通农产品甚至是劣质农产品所取代。正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中的这种“柠檬效应”,会降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预期,可能出现πA<πB,UA< UB的局面,此时理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动策略是(不生产、不购买)。长此以往,消费者、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都将受损害。这种导致供需双方遭受损害的解的打破,急需外界信号的“正”显示来引导优质安全农产品市场的正常发展[1]。
  (2)生产者之间博弈的策略矩阵
  现在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既C企业和D企业,且均追求利润最大化。若市场上两个企业均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价格为PCg=PDg=10,产量QCg=QDg=1/2Q,假设两个企业生产边际成本均为0,每个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收益分别为10×1/2Q=5Q。若市场上两企业均提供较低质量的普通农产品,则市场价格为PCn=PDn=5,产量QCn=QDn=1/2Q,则两企业的收益均为5×1/2Q=2.5Q。
  ①若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则A、B两个企业博弈矩阵如表2所示。
  
  ②若A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B企业提供的是普通农产品,由于“柠檬市场”效应,消费者认为市场中高质量农产品的数量只占50%,则对整个市场的农产品按平均价格(1/2×10+1/2×5=7.5)来购买。在此前提下,表2所示的收益矩阵会发生改变。
  
  如表3所示,当农产品的“柠檬市场”存在时,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的企业收益反而下降,由5Q跌为3.75Q,而生产普通农产品的企业反而占尽“外部性”便宜,收益由该得的2.5Q升至为3.75Q,更加刺激了普通农产品的供应,从而抑制了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经过数轮市场选择,不管是C企业还是D企业,其最优战略都是(不生产,不生产),博弈双方陷入了“囚陡困境”。C、D两个企业的这种“囚陡困境”选择,不仅降低了双方企业的总收益,而且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所以,这一解是不稳定的,更非帕累托最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
  
  农产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 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 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生产者(供给方) 、消费者(需求方)、政府(市场管理方) 三方面。
  1.消费者的健康损害、收入损失及偏好改变
  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农产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的权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首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尤其是这种损害具有不可逆性,更可能导致潜在的死亡和疾病总数的增加。此外,消费者会因食源性疾患遭受收入损失。这种损失可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及其他一些机会收益。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至少在20~40 万人。由此推算出的经济损失可以想像,这种相对收入损失更可能使贫穷者的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性高的农产品有强烈的偏好,因此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问题是信息的不对称与供给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妨碍了消费者的选择。因此,改善信息的供给,规范市场秩序是促使消费者改变偏好的前提,也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机理所在。
  2.生产者损失及行为改变
  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会影响生产经营成本,进而削弱产品价格竞争力。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增加了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他们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通过降低农产品质量以降低成本;二是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营销工作以实现产品差别化,通过优质优价机制实现利润目标。如果市场上劣质农产品与安全性高的农产品鱼目混珠,而消费者又无法作出有效辨别,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成本不能在销售时得到消费者认可并支付,就会降低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积极性。
  3.政府规制的成本
  保障公民的农产品供给安全、营养、健康是政府公共管理的责任。然而,政府对市场进行规制是有经济成本的,一部分体现在政府预算中的公共管理支出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政策作用于生产者导致的生产成本的提高部分。管理成本可以通过预算调节来解决, 而生产成本只能通过消费者付费来解决。因此,要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供给,就必须提高供给者的积极性,使供给方的改善质量安全的努力通过消费者支付意愿的表达为需求方承认。这里关键是政府通过行政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保障,限制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维护市场公正。
  
  三、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理论探讨
  
  通过前文论述而知,农产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买方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对农产品生产起着“质量促退加速器”的作用。买方对农产品质量难以判断这一事实,是导致“质量促退加速器”启动的根本原因。因此,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消费者信息缺失的问题,克服供给者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有赖于强化农产品市场中的“正的”信号显示以消除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如何达到此目的,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来识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信用信息,这是交易成本问题;二是谁来促进市场信息的流动,这是市场中介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此作些探讨:
  1.以合理的价格依存机制保障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质优产品必须得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使期望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这要求不同质量类别的产品之间要有合理的价格依存机制。如果利润用π表示,价格用P表示,成本用C表示,有机农产品用1表示, 绿色农产品用2表示,无公害农产品用3表示,普通农产品用4表示,要想增加有机农产品等优质品的比例,必须使得π1>π2 >π3>π4。一般来说,产品的品质越好,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所以会有C1>C2>C3>C4。因此,为了保持合理的投资利润率,某种质量产品价格的决定不但要考虑到生产该种产品的成本、利润,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质量级别的价格水平,P1、P2、P3、P4之间的价格比例会影响生产者对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决策选择。只有保障π1>π2 >π3>π4时,农产品平均质量升级的利益诱导机制才会有效。

  2.以商业信用为产品质量提供担保
  当质量信息真假难辨时,商业信用就成为市场上最稀缺的商品。根据经验观察,以商业信用为产品质量提供担保可以是质优产品卖方采取的有效行为。
  商业信用是区分不同质量产品的有效信息。一般说来,资产是生产者过去长期经营的结果,也是未来继续经营的投资,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资产规模大,往往可看作生产者长期经营的表示,一定程度上资产可以代表信用;广告宣传的花费,是生产者的沉没成本,并不增加商品的功能,只能通过扩大销售量收回,销售量的扩大是商品被社会广泛认同的结果;固定的销售地点,便于消费者多次购买,一般认为重复博弈中,会有长期利益对短期利益的制约,有利于买卖双方的守信;商标注册的目的是便于买方识别商品,敢于与众不同的商品是好商品;生产者个人资料的公布,使生产者的质保承诺便于兑现,表示生产者愿意为产品质量承担损失和风险;愿意开放生产过程增加了质量信息的透明度,是生产者赢得社会信任的表示。如果卖方主动在市场向买方传递这类信息,是其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的表示,信誉好的生产者希望消费者记住这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把商品突出出来。
  因此我们认为卖方的资产K、固定的销售地点P、广告宣传A、产品是否有商标M、卖方向市场提供的个人信息G,共同构成了卖方的信用函数U:
   U (X)=F(K,P,A ,M ,G)
  根据以上模型,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各个自变量进行赋值处理,可计算出不同生产者的U(x)值,就能对优质品生产者进行成功的信号分离。为保证社会上对优质品的需求,还需要设计一个与生产者商业信用相关的、以经济利益为诱导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商业信用好的生产者的守信行为符合经济理性原则,使良好的商业信用能长期保持下去[2]。
  3.以农产品认证体系改善信息传递机制
  在理性有限的前提下,买方不可能具备所有商品的知识。因此,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必然伴随一系列搜寻过程。由此发生的搜寻成本(或信息成本)就是消费者支付产品价格之外不得不支付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越高,则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效率越低。从买方的立场上看,与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如找到一种权威的和更易辨识的替代信息。认证制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种替代信息。
  认证活动的本质在于认证机构以自身的无形资产(信用)作为抵押,为被认证产品进行担保,从而使信息交换更加顺畅,促进了市场信息的有效转化。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认证的信用机制作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辅助手段,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市场信息交换成本,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因此,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任何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都可以提供必要的农产品信息,因而都是有价值的。对于那些与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农产品质量信息来说,消费者甚至更赞同强制性认证制度[3]。在当今这样复杂的市场体系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难以建立起交互信用关系,因此,借助认证机构的信用中介功能不失为一种实现信息有效传递的手段。
  4.以政府规制影响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行为
  从理论上讲, 只要降低消费者获得农产品质量信息的成本,就能有效约束“败德行为”和正确表达消费者偏好。但在实际中,任何单个消费者全面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包括搜寻信息的成本和验证其真实性的成本) 是极其高昂的,这时政府的介入,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必需。政府通过制定生产标准规范以及市场秩序管理等可以限制供给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认证体系作为一种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途径也需要政府的严格规范。政府进行规制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外部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传递可以影响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行为,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霞.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2004,(9).
  [2]徐金海.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2,(8).
  [3]王晓霞.农产品认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9).
  
  A Study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Quality Safe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Wu Xiuli1,LI Shuchao1,Zheng Guosheng1,Yang Xinting2
  (1.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266109,China;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Beijing100097,China)
  Abstract:Market malfun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quality safe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ulting from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quality safe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ries to come up with the solution in terms of establishing a price interdependence mechanism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by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张丹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5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