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聪 张海云

  作者简介:
  王聪(1958-),贵州贵阳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张海云(1974-)女,满族,吉林松原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汇率与国际收支。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短期内,外部需求萎缩、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国外银行信贷紧编导致的国内企业资全周转能力下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明显下降。从中长期来看,外需明显萎缩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速将降为3.2%左右。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部需求;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8―0037-05
  收稿日期:2009-02-26
  
  国次贷危机碰倒了多米诺骨牌,在2008年9月剧烈恶化之后,演变成一场全球性会融危机,会融危机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2008年下半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陆续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陡然放缓,致使外部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是一个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外部需求不足导致中国整体出口大幅下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98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年均增长18.1%。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自2002年人世以来,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2007年,出口贸易增增长速度仍达到20.39%,但是自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
  
  在次贷危机恶化的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经历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波动,与入世后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出口贸易增速出现回落。2008年,中国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增速同比减缓8,5个百分点。其中,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基本延续了往年20%以上的增速,但是自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10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则大幅下滑,年底连续两个月(11月和12月)负增长,出口额分别为1149.9亿美元和111.6亿美元,下降2.2%和2.8%(见图1)。
  (一)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降的主要表现
  1 从出口市场看,主要表现在对以美国为主的欧盟、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下降。2008年,中国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7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2008年1~9月,对欧盟出口2204.7亿美元,增长25.6%。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仅增长8.9%,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当前,中国销往美国、欧盟和香港的商品占出口总额的55%左右,对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减速是造成前三季度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此外,对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的出口放缓则加剧了出口下滑趋势。
  2、从出口贸易方式看,占中国出口比重较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放缓。2008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比上年大幅回落11.3个百分点。
  3、从出口贸易主体看,集体、私营等中小企业山口增速下降明显,企业关停倒闭数量增加。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重镇出口减速最为明显。以广东为例,2008年2月以后出口贸易的增速明显放缓,2~8月的平均增幅只有11.6%,远低于2002~2007年间23%以上的出口贸易增幅。1~9月,广州有145家外商投资企业提前终止,深圳关停及外迁加工贸易企业779家,东莞关停及外迁627家。
  4 从出口贸易产品看,占中国出口贸易额60%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2008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56亿美元,增长13.1%,增幅回落11.7个百分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国家连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少部分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有所提速外,多数产品出口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比上年回落16.8个百分点;家具269.1亿美元,增长21.5%,回落7.8个百分点。钢材和钢坯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受政策影响大幅下降,2008年分别下降28.4%和80%。
  (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1 外部需求明显萎缩。受金融危机、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货币经济组织预测2008年美欧日、印和俄经济增长分别为1.6%、1.3%、01.7%、7.7%和7%),消费者信心下降,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这就从外需方面抑制中国出口的增长。
  
  2 企业出口成本普遍上涨。一方面,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金融危机使得美元贬值,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7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开始加快,到2008年上半年,受美元降息、资本流入、美元指数下跌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3 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下降。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贸易体经济低迷、消费下降、市场需求大减,银行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严重地影响了进口商的资金周转能力,这导致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延长,呆坏账增加,债务连环拖欠面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突出。
  4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衰退、国内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这必然反映到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上,即贸易政策会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趋紧。2008年中国出口企业因贸易壁垒的损失近500亿美元。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6.79%、34.54%和10.44%。预计未来“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和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中长期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

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十分复杂,但是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外需萎缩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持续的较大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出口整体价格水平将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将放缓。尽管2009年在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不可测因素下中国出口贸易将下降,但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只是顺差增速将趋缓,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有可能继续升值,但是,2008年下半年已出现跨境资会流入减缓甚至净流出、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和出口形势不断恶化下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显著放缓。进入2009年在贸易顺差减少、FDI和国际游资大规模流人的可能性降低的情况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基础不够牢固。预计2009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换6.8~6.9元人民币的水平。由于欧盟、日本经济前景比美国更为暗淡、不确定性更大,预计2009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小幅升值;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需求下降,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因此,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中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出口产品的整体价格将会下降。
  
  (二)出口数量将呈持续同比负增长态势
  2008年11月以来的进出口突然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生产周期受到了原材料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一般来讲。外贸企业的生产周期包括接单――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整个周期长达数月。而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迅速下降,导致出口企业和国外采购商都难以判断形势,不敢下订单和接单安排生产,企业出口大部分都是消化库存为主。因此各地都出现了企业订单急剧减少、出口急跌的情况。而目前原材料价格仍然在下滑,企业接单生产形势并无好转,加之从接单到出口销售周期较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出口下降的形势仍难回转。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衰退一两年后,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爆发的高峰期,预计目前仍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萌芽阶段,在此后的一两年中将继续发展。因此,在国际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以及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贸易体经济陷入衰退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境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将不是短期现象,很可能要持续一段时期。2009年,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和中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中国出口数量将呈现同比负增长态势。
  
  (三)在出口价量均下降的趋势下,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将大幅下降,预计2009年中国出口增速将降为3.2%左右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全面进入了新一次的调整期,其严重性不断刷新人们的预期。2008年10月,IMF认为200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只有3.0%,发达国家整体只增长0.5%,部分国家出现负增长,包括美国等一些国家增长率接近零;2008年11月IMF调整其预期,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调整为2,2%,发达国家整体出现负增长0,3%,美国0.7%、欧元区-0.5%、日本-0.2%。2009年1月,IMF再次调整预期,表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0.5%,美国1.6%,欧洲经济下滑局面将更为严重,将为2%,日本2.6%。1MF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会稍好一些,预计2009年增长率将为3.3%,低于2008年的6.3%和2007年的8.3%。IMF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由最初9,3%调整为85%,再次调整为6.7%。
  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进一步加深。美欧日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经济可能由“技术性衰退”步入“深度衰退”之中,何时见底尚难预料,这对中国稳定外需无疑构成严峻挑战: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作为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对象,其自身也被笼罩在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阴影里,经济运行处于下滑之中,这同样增加了中国稳定外需的难度。
  从历史比较看,美国、欧盟和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的放缓将成为影响中国对外出口贸易走势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的2008年世界经济放缓。这种外部环境与2001年有相似之处。2001年,美国因“9・11”、IT业泡沫破裂等原因美元开始贬值、美国经济大幅滑落,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受此影响,欧盟、日本、东盟等经济体也随之下滑,影响中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放缓了4.2个百分点,对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也普遍放缓。与此相似,金融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大幅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不仅金融市场发达的欧、日等国经济衰退,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亦卷入其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未来出口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而在影响中国出口的众多因素中。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外需萎缩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预计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约在3.2%,还有下述理由:
  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面向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长期以来四个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5%以上,近几年我们虽然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但2008年对其出口仍然占到70%左右。2008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份额占20.5%,出口香港的份额占17.8%,香港又有约50%转出口到美国,所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约占30%。
  从历史数据看(见图2),中国出口增速与美国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有研究发现,2001~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82。又根据各种实证分析,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5到1:6,即美国经济增长减速l%,中国对美出口减速5%到6%,其它发达国家也基本在这个水平(李若谷等,2008)。按此推算,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比2007年减速为1.2%,引起中国的出口减速应该是6%到7.2%,实际情况是中国2008年出口减速8.5%。如果按2008年出口弹性来推断2009年的出口形势,弹性为1:7,根据IMF2009年1月最新预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009年要比2008年下滑2.0%,因此2009年中国出口减速14%,中国2008年出口增速实际为17.2%,以此推断,2009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为3.2%左右。
  
  三、主要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发展,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

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源价格和环境政策等的协调与配合,使国内改革与政策调整充分考虑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从长期看,要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危机作为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把危机转换成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前提下,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1 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2008年中国两次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从而缓解企业压力,促进部分贸易商品增长。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并不代表未来中国产业发展方向,而且目前调整范围与力度较大,因此,短期内,未来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将调控重点更多地落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电与高技术产品上,同时对于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相关产品进行出口退税支持。
  从长期看,可考虑将出口退税政策回归到“出口货物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设计中,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务由国内的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来承担。
  2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适时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范围。加工贸易在自身范围内实现升级比较困难,必须进行转型,转变既进又出、产业链短的模式,才能实现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关注国内市场,开展内销业务,调整投资定位,延长产业链条,建立地区营销总部和企业总部。措施包括:放宽原有的内外销比例限制,尝试建立科学便利的内销监管模式;引进营销环节,鼓励外资企业逐步建立起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开拓国内市场,创建内销品牌。
  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前提下。结合2008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的产品品种,适当缩小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放松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加工贸易限制。
  3 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的汇率,消除汇率传导因素。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因此应注意把握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保持人们币汇率基本稳定,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向下浮动空间,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重点支持大型出口企业和龙头企业,保持和稳住传统出口市场。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自主品牌、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识产权、市场份额大的优势企业,努力保持传统产品的出口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2 通过优惠政策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针对中小企业出口经营困难的情况,建议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比例;对符合国家高新技术标准的出口企业给予出口相关行政税费减免;对吸纳劳动力比例高的出口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出口配额管理规模,同时通过举办国际展销会等方式帮助企业争取订单。
  3 对企业科研创新活动给予税收减免。建议对出口企业用于设备更新、工艺改造等支出给予相应税收抵扣:降低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与知识产品的进口关税或实施进口补贴;对产品符合国家高新技术水平的出口企业减收增值税,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 完善出口配套政策。相关配套政策有:构建中小企业出口基金,支持企业相关出口活动;扩展出口信用担保制度,分散企业出口经营风险;建立出口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国际汇率、供求、市场、产品等方面的相关资讯,使企业及时了解进出口动态
  
  (三)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增进区域内贸易合作
  1 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金融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中国可考虑充分利用中美高层对话机制,将金融危机作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议题,就利率、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敦促美国肩负起稳定世界经济和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责任,敦促美国在采取应对危机的政策时充分考虑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加强与欧盟、日本经济政策协作,构建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
  2 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开拓新兴市场力度,调整出口结构。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高度依赖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风险变为了现实,因此,中国加大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力度已经变得尤为紧迫。要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加强与周边俄罗斯、印度、东盟等国家与地区的区域范围内贸易单边与多边合作,呼吁建立区域范围内贸易互动与稳定机制,从而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增加出口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3 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付贸易摩擦的措施,完善贸易预警机制;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运用法律程序应诉,鼓励国内商会与国际业界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增进国际交流,抵制贸易壁垒”为原则,健全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加强政府双边对话和沟通机制;积极运用WTO规则,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张海云电子邮箱:yunhuir@sina,com,cn)
  
  注释:
  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http://www,aqsiq,gov,cn,②IIVlF大幅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09―01-28,新浪网站:http:// www,sina,com,cn
  
  参考文献:
  卜伟,段建宇,2008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宏观经济研究(3)
  李俊,王立2008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国际贸易(8)
  李若谷,冯春平,2008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3―4)
  王丽军,周世俭,2008美国次贷危机何时见底[J],国际贸易(8),张燕生,王海峰,张建平,张岸元,张一,2008,次贷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5]
  邹新,李露,2008一04-14,影响当前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N],经济时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09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