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推进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从2005年开始,财政部启动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发布了新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的核算与划分,而且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带来深远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深化经营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国际金融环境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是金融机构改革的延续,是金融机构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对发展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意义重大,应积极推进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一)完善统计监测手段,优化宏观调控环境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核算范围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数据的波动性会加大,从而对货币当局统计监测和调控监管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手段,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为全面客观揭示商业银行经营变化的内外部因素,强化调控和监管效果创造条件。一是完善有关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统计质量,及时反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指标等变化的影响程度。二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和对实际利率变化的预见性和敏感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引导金融市场交易工具不断创新。
  
  (二)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体系
  
  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质量和内容两方面规范了金融业和核算尺度,商业银行应努力将新会计准则的精髓和理念融合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去。一是完善投资决策体制,建立科学经营目标和合理的前、中、后台内部控制体系,增强财务会计政策与投资决策的关联性,使财会决策作用前移。二是建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商业银行应以扩张经济增加值和提升股东投资回报率为目标,研究和掌握金融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金融业务,带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努力在内部体制、制度创新、经营结构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三)努力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实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充分体现了注重业务发展质量和强化风险管理的经营导向,商业银行应以此为突破,积极转变经营理念,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在业务经营上要努力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结构、风险与资本相协调。在资源配置上要提高资金预算、分析水平,对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非表象化、直观化的经营目标应设置资源配置控制参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新业务的方式,提高未来经济盈利能力。
  
  (四)切实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一是要提高资本充足率管理水平。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可能进一步加剧资本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回报率约束机制,约束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较快增长,保持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促使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估值技术。针对新会计准则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尽快提高对金融风险进行确认、计量和分析的技术,尤其是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构建公允价值的计价模型系统,统一公允价值采集标准,不断积累计量模型所需的数据信息,使其能实现对复杂金融工具的估值和处理。
  
  (五)尽快改造和完善信息系统
  
  应对新会计准则,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改造是基础。由于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事项的归类口径、报表信息披露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对商业银行的IT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涉及到从总行到分支行的各个层面。因此,为确保新会计准则下银行系统的统计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商业银行应加快包括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公允价值计价模型等相关系统的改造进程,为全面有序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8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