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所有企业都面临着风险,企业风险防范问题成为企业运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3大方面阐述防范体系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风险 防范 有效控制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目标与实际发生结果出现负面差异性的可能性,这就是风险。
一、企业风险的分类
(一)法律风险
1 企业组织法律风险。如《公司法》,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有可能被黄牌警告,甚至被红牌踢出局。
2 税务法律法规风险。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务法律不允许企业偷税、欠税、抗税,有许多企业因违反税务法律而不堪税务重罚,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等而倒闭。
3 财务法律法规风险。企业的标志之一就是账证健全,银行开户,否则不成为企业,而企业的账证要求按《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等财务法律法规,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决不允许做假账。除此之外,企业还必须遵守国家的《合同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法律,涉外企业还必须遵守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否则,将因违反这些法律法规而遭遇“官司”,不同程度地面临运营风险。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只是个导火线,而事情背后的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受市场竞争者、消费者、宏观经济形势、社会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企业的收入和成本产生变化,从而影响销售收益的不确定性。
1 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能促使企业通过更好的方法,为消费者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也能够给企业带来威胁,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竞争如同“商业战争”,优胜劣汰,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市场风险时刻警示着企业。
2 金融环境。企业的长、短期负债,很大一部分来自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存贷利率的变动,票据的承兑和贴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买卖,黄金和外汇的兑换,生产资料的期货交易,以及国内外的各种保险业务,都不是企业所能左右的,这些都受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环境将直接给企业带来运营风险。
3 宏观经济状况。宏观经济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经济政策,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影响因素日益明显,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影响将会在经济增长速度快时,对厂房、机器设备、存货、工人和专业人才等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而在经济萎缩时,上述投入又会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引起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资产减值,甚至出现资不抵债,增加企业关、停、并、转甚至破产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1 筹资风险。企业的筹资方式最常见的有短期或长期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有其不同的优缺点,也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筹资风险。
2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取决于投资决策,同等的资金投入不同的行业或同一区域,其收益和风险是不一样的,投资决策方案建立在各种假设基础上,而这些假设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风险有时还难以预测。
3 税务风险。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企业采取的合理避税的措施,“合理避税”实际是钻了税法不完善或征收管理上的漏洞,这是一种边缘风险,一不小心,合理避税就会变成有意偷税,在税收实务中,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因为税务风险而导致企业被起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企业主要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与完善
1 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经营业务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承担责任,担负着企业预防和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任务。法律顾问是复合型专业人员,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负担着法律预防、法律保障、法律救济等职能。企业要按国家要求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法律顾问的各项工作职责。要明确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纠正以往对法律顾问制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合心意时不要”的错误做法。
2 确立提前介入制度。对企业制定的章程、办法、规定、措施和涉及法律问题的文件,法律部门要从法律角度上进行科学性、严肃性、合法性审核把关。出台的文件和履行权责行为于法有据、规范可行,对企业的重大事项、重要经济活动,让法律顾问早了解、早介入、早思考、早提意见,真正做到“关口前移、源头介入、全程参与”。要在经营管理时就做好法律论证,把更多的纠纷消灭在初发阶段。杜绝那种“规则不清主意多、事情不明决心大”的盲目蛮干行为,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法律先行”的理念。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监控制度,要“先立规矩后办事”。
3 完善依法决策制度。健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规范专家咨询、中介评估、决策听证、法律审核会签制度。把依法决策作为企业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要从经验决策向法制决策转变,完善企业重大事项涉法问题“集体会诊机制”。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在提交决策层会议讨论时要征求法律部门意见,要形成依法决策的思维方式,坚持“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
4 严格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大部分纠纷可追溯到合同这个源头,多数的诉讼都是因为合同约定不明,甚至没有合同或落入合同陷阱所致。国有企业要切实解决合同管理中“重订立轻履行、重实体轻程序、重业务轻法律、重效率轻安全”等问题。杜绝只签不审、自签自审、应审未审、先签后审、以情代审等现象。订立合同要按照内控制度操作,依据合同签订的规范程序运行,按规定权限审批。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广合同范本,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加强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将合同谈判、签约、履行、变更、终止整个过程中法律资料和文件统一归口管理。企业法律部门要保存完整、系统的合同文档,彻底改变那种“谁经手准管理,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的局面。
(二)市场风险的建立和防范
1 加强市场风险分析,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工作的前瞻性。加强对日常市场风险情况的分析及研究,针对当前市场呈现新的风险隐患特征,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提升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对国内外市场典型风险案例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工作水平。
2 加大监管资源整合力度,强化风险监管协作,提升市场防范工作水平。充分发挥风险控制委员会作用,强化部门协调,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的研究,完善相关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延长风险防范工作手臂,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3 加大力度推进新一代监察系统建设工作,进一
步充实市场风险监控手段。结合近年来在风险防范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尽快完成新一代系统的规划、建设工作。新一代监察系统将引入指标化的监管理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监控指标实现对风险状况的盘中预警、盘后分析,推进监控手段及方式升级,推动交易所市场风险防范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4 开展风险业务培训,提高市场参与主体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为市场风险防范工作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
1 面临财务风险时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回避风险策略为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控制风险策略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转移风险策略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订立反担保合同转移担保风险。
分散风险策略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2 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企业自身的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财务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企业应当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反映各类资产在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同时,设置“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在建工程减值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3 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练好内功。良好的内控制度可以提高效率,预防资源的损失;对外可提供可靠的报表;促进企业合规经营、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益,所以内控制度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也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企业更应当规范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制度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要充分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得到实现。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应当实施特殊政策,比如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管理精细化,成本控制节约化,权力控制制衡化,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关系清晰明了。
4 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5 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在不同的投资项目间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6 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使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7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它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主体的利益。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10.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2).
[3]刘小梅,张淑琴.论企业风险管理[J].社会科学论坛,2005(10).
[4]李凤亭.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2007.
[5]李玲.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6).
责编:险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0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