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调查与思考:以科右中旗为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佳萍

  摘 要: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原因,农村牧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在边远牧区,支付结算业务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针对农村牧区特征比较典型的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就如何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全面反映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支付结算环境提出切实可行建议。
  关键词:支付清算;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1-0074-03
  
  一、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现状
  (一)农村牧区银行机构网点的设置
  科右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不仅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旗,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典型的牧业旗。目前科右中旗辖内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补充的农牧区支付结算组织体系。从银行机构网点设置看,农村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在科右中旗均设有网点,全旗金融服务网点共25个,其中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共计18个,占网点总数的72%;农业银行机构网点共计4个,占网点总数的16%;邮政储蓄银行机构网点共计3个,占网点总数的12%。这些金融服务网点有56%设于旗政府驻地(县城),44%设于苏木(乡)镇。其中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均设置在县城,农村信用社有7个金融服务网点位于县城,11个金融服务网点位于苏木(乡)镇所在地和行政村。
  (二)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建立
  据统计,科右中旗辖区现接入到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金融机构网点共计3个,占网点总数的12%。全辖金融服务网点25家全部接入本行行内系统,其中县城15家,苏木(乡)镇10家,分别占到网点数的60%、40%。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只有县域3家旗县级机构。
  (三)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目前,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呈现营业网点少、支付机具少,支付工具少,农牧业人口多,现金使用多的特点。同时,农牧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较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不会使用,现金交易习惯不易改变,造成农村牧区支付结算方式仍以现金结算为主,银行卡业务、支票结算业务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电子银行化的支付方式使用较少。
  (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
  据调查,从2009年科右中旗辖区营业网点办理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情况来看,支票结算占47.08%,汇兑结算占24.80%,银行卡结算占27.9%,网上银行占0.22%。由此可见,银行卡、支票、汇兑是农牧区使用最为普遍的三种非现金支付工具。汇票和银行本票业务至今仍未开办,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电话等新兴支付工具还是空白。
  统计显示,科右中旗各家金融网点银行卡业务以借记卡为主。截止2009年底,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320245张,其中借记卡占发卡总量的99.21%,贷记卡占0.55%,准贷记卡占0.24%。农村信用社发卡量占总量的26.04%,农业银行占发卡总量43.81%,邮政储蓄银行占发卡总量30.15%。在银行卡受理环境方面,全辖区发展特约商户40家;布放ATM机具5台,覆盖率20% ;布放POS机具40台,覆盖率8.49%。从ATM机和POS机的分布情况看,所有ATM和POS机均分布在县城,8个苏木(乡)镇均无相应设备。
  二、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面临的困境
  (一)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支付结算服务功能弱化
  由于农村牧区结算业务相对较少,业务发展缓慢,办理业务成本高、收益低,农村信用社盲目增设网点、扩大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因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农村牧区金融机构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难以覆盖到地处偏远的乡村牧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分布现状难以适应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居住分散对支付结算的要求,对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二)农牧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制约支付结算业务发展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基于城乡机构经济效益比较,已经将网点从农村牧区退出,基本业务及发卡市场主要集中在县城,而面向广大农牧区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其基层网点的设置、软硬件环境的配置由于受其自身规模、科技力量等限制,进而导致其在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中的适应能力不强,乡镇以下网点根本不具备办理银行卡业务的能力,使得“惠农卡”等便民、惠民的银行卡无法在边远农牧区正常消费和使用。金融网点的萎缩及环境的制约限制了支付体系和银行卡等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也使银行支付结算网络、ATM机等自助设备向农村牧区发展缺少了依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三)自动服务机具缺失,银行卡市场建设缓慢
  从现状看,科右中旗ATM、POS机都集中布放在县城,苏木(乡)镇的刷卡环境处于空白,受硬件设施的限制,导致大多数农牧民用卡困难,农牧民办卡的积极性不高,使银行卡在农牧区的发行量降低,造成农牧区银行卡市场搁置。POS机更是普及率极低,目前投入的POS机主要用于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等一些零售行业,普及面较少。由于ATM机、POS机严重缺失,银行卡在苏木(乡)镇无用武之地。“空卡”和“睡眠卡”大量存在,现金结算居高不下。
  (四)农牧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缺乏认识,现金交易习惯难以改变
  由于地处偏远,现代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服务不发达,农牧民客观上难以接触支付结算相关知识,对银行卡等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使用更少。同时,由于观念保守,对非现金支付结算接受积极性不高,操作流程不熟悉,主观上不愿意通过非现金方式进行结算,仍然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的交易方式。对使用转账、刷卡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结算方式,较难接受和使用。一些持卡人尽管申办了银行卡,有的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有的因不会使用而搁置一边,有的只将银行卡用于工资存取或储蓄,不习惯于刷卡消费。此外,边远地区广大农牧民收入较低,农村牧区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与城市相比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牧区的推广运用。
  (五)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付结算效率较低下
  据调查,受网络、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加之苏木(乡)镇金融机构网点结算业务量小,难以消化现代化技术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各家金融机构对苏木(乡)镇支付结算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村牧区覆盖面较窄。科右中旗所有苏木(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既没有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也没有接入同城清算系统。普遍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网络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没有接入支付系统的网点只能通过其行内系统由营业部代理支付系统业务,实现跨行、跨区域的资金汇划,增加了支付业务处理环节,延长了资金在途时间,资金结算效率较低。
  三、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结算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和服务“三农”政策下,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应给予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农村网点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农信社在农牧区增设营业网点,扩大其在农牧区的覆盖面。将支付结算业务和结算工作逐步完全覆盖到苏木(乡)镇,以实现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有效改善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完善基础设施,对农村牧区支付环境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政策倾斜
  一方面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投入,对银行卡相关配套设施,可以采取国家政策扶持为主与金融机构投入为辅的方式。政府对金融机构在农村投放ATM机设备实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或场地提供,以减轻金融机构高成本压力,增强金融机构投放终端设备的积极性,提高农牧区人均ATM机占有量。另一方面,采取用卡消费适当优惠的政策,对农村牧区商户开办银行卡业务给予优惠和补贴,对农牧民持卡在农畜产品销售、农产品收购等领域的使用给予适当的返利,以此调动提供结算者和持卡人消费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构筑农村牧区支付清算网络
  人民银行应注意引导服务农村牧区金融机构重点是合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大小额支付系统,让农村所有网点以间接参与者的方式接入支付系统,通过农村信用联社办理异地资金汇划业务,让农牧民真正享受到支付系统快捷、高效的好处,加快支付体系向农村牧区延伸的步伐。在解决农村牧区支付体系建设硬件设施投入资金方面,可积极建议采取国家投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行承担,地方政府税收优惠及向客户收取四个方面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清算网络,满足农村牧区经济对支付的需求。
  (四)采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大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力度
  重点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牧区机构和网点的优势,建立起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支付清算网络。首先,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人员培训,大力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支付结算营销专业队伍,提高支付结算业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客户服务机制,规范客户服务业务,为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其次,人民银行要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多种渠道营销策略,加大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营销力度。在农村牧区举办支付结算产品和服务推介活动,尤其要大力推广新型支付结算工具。推广的产品要由易到难,对象从农村经济组织到农户个人,使广大农牧民熟悉和掌握支付结算产品的应用。提高农村牧区各经济主体对现代支付工具的认知度、使用度。
  (责任编辑秦亚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2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