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 屹 蔡 鑫 王文兵

  摘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对环渤海地区京、津、鲁、冀四省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在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的结论。并根据这一结论对各地区金融发展提出建议,以促进该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6-0059-03
  
  一、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一)金融发展理论
  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发表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金融结构的概念。他认为“金融结构主要是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相对规模及其作为金融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还指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戈德史密斯分析了35个国家从1860-1963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以十年为跨度考虑,能够发现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粗略的平行关系”。一个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资金流向最佳使用者方向,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绩效。
  在这本书中他还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这一指标,指的是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全部实物资产大致可以用当期国民生产总值表示,而金融资产主要包括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这个指标的提出为量化衡量一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论
  在1973年和1988年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先后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他们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提出的。
  麦金农在书中指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分割,政府管制严格等会扭曲资源配置的因素,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稀缺资源往往没有流向高收益的经济领域反而流向了一些拥有特权但是投资机会不好的地方。市场与资金来源的割裂使得企业和个人被排除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外,企业对内源融资型资本积累更为依赖,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利率往往低于真实利率使得私人部门的储蓄受到抑制,产生了“金融抑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发展中国家建立有效率的金融体系,使得企业能够顺利从金融市场融资,从而形成储蓄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这样的市场还要求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真正实行金融自由化。
  指出货币余额只是货币体系的债务,并不是财富,它与实物资本不存在替代关系。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落后,金融市场分割,政府干预使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再加上通货膨胀率的存在,实际利率其实为负值,从而无法促进国内储蓄水平提高,投资资金的来源受到限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慢。因此应该放弃金融抑制,实行金融深化。具体的措施:(1)提高国内私人部门的储蓄与收入之比;(2)增加政府部门的储蓄;(3)促进收入分配平等;(4)促使产出与就业稳步增加;(5)以市场为导向分配资金流向。
  
  二、 京、津、鲁、冀四省市实证分析
  
  在从理论方面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回顾以后,下面从现实出发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拟选用环渤
  海经济带上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四省市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带是我国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后又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区域,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地,这四地包含北方金融中心北京和金融重镇天津,以及经济发展迅速的山东省和具有区位优势的河北省,能够反映环渤海地区的金融发展情况。
  (一)选用的指标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金融相关比率来反映金融发展规模。这里的金融相关比率与戈德史密斯最初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有所区别,一方面,现实的统计指标中已经不统计国民生产总值而是统一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代替,另一方面,在所选择的四地中金融资产主要以银行各项贷款总量为主,由于各地上市公司的分布不均匀并且变动性大,所以股票市值没有被列入金融资产中。
  金融相关比率=
  选用存贷款转换率来反映金融效率。选取各地区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为消除价格因素对人均GDP的影响,使用居民消费额价格指数对GDP进行缩减。
  存贷款转换率=
  数据来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二)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根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设定模型,其中RGDP表示人均GDP,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LR表示存贷款转换率。
  根据数据计算结果见表1,表2。从表1中结果可以看出:1993-1996年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的金融相关比率都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四年间四省市银行业发展比较缓慢,贷款增长乏力,对经济的贡献不够。从1997―2004年开始金融相关比率开始逐步上升,表明银行业的活力增强,贷款在GDP中的比重增大,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但是2005年开始这一指标又表现出下降趋势这和国家整体的宏观调控,施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关,这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国家一部分经济政策是通过调节金融市场发挥作用的。表2中的结果显示:四省市的存贷款转换率大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说明银行在资金的配置上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说明,银行的贷款并非社会个经济体的唯一经济来源,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融资渠道的增加贷款只是经济体获得资金的一个来源。表中天津、河北、山东在1993-1996年间出现过存贷款转换率大于1的情况,这种现象不符合银行运营规则,是经济发展初期凭借政府行政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表现,这种现象在之后的几年中得到改善。
  进一步使用EViews软件对模型RGDP=α+αFIR+βSLR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金融相关比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其系数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存贷款转换率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它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贡献,这与前面分析的北京市的存贷款转换率下降,银行在存贷款转换上的效率降低是吻合的。
  天津市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存贷款转换率两个影响因素均未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他们对天津市经济增长没有形成明显的拉动作用。
  河北省的两个变量均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河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与同样通过检验的北京市的金融相关比率的系数相比河北省的系数比较低,说明金融发展在各地区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山东省的数据存在自相关现象,所以在方程中加入一个自回归项AR(1),其系数为1.152538,并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该省的金融相关比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是显著的,同时由于AR(1)显著表明山东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滞后性。与北京、河北的金融相关比率系数相比,山东省的该系数更低一些。河北省和山东省的金融相关比率的系数为负并不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是负相关关系,系数为负的原因是两省金融相关比率的增长没有GDP的增长速度快,他们的金融发展依然滞后。
  
  三、 结论和建议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省际间影响程度的不同。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金融业的整体实力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然是以银行业为主,要加强银行业的资金运营实力,拓展银行服务业,同时发展保险业证券业。天津市在金融相关比率这一指标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就需要天津市的银行业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完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拓宽贷款发放范围。宣传天津市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实力做好国内、国外资金的引入。河北省是较早成为国内“万亿GDP俱乐部”的成员,金融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明显,但较国内先进省市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整合省内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机构综合实力,为各具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进一步提高资金配置能力
  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在存贷款转换率这一指标上对经济增长都没有显著影响。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高资金的配置能力。北京是北方金融中心,应该发挥它的中心作用,拓宽资金投向的领域,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用资金的投入规模。天津的工业、港口经济发达,新兴高科技园也处在高速增长时期要对这些产业给与资金上的支持。山东省制造业发达,港口经济也充满活力,这些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他们的扶持,使机构本身的存贷款转换率也随之提高。
  (三)加强省区间的金融合作
  各省区间通过金融合作加强金融联系。使本省的闲置资金能够发挥作用,资金缺口也能得到及时的弥补。金融业也有聚集和辐射效应,上海市在长三角地区的资金吸纳和辐射作用已经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作用。北京市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也应起到各省区金融合作的桥梁作用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燕欣春.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6。
  2. 陈伟国,张红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8(3):49-51。
  3.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
  4.《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
  
   (责任编辑王若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2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