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府电子化服务科技接受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如信息系统不被用户采纳和使用,它的价值就无从实现。本文对政府电子化服务科技接受实证研究、强制使用环境下的科技接受研究以及象征接受的相关实证研究做了综述与评论。
  关键词:电子化服务;强制使用;象征接受
  中图分类号:TD67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科技接受行为相关理论来研究信息系统的用户接受行为,是目前国内外信息系统管理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信息系统强制使用的情况不断增多,基于强制使用环境下的科技接受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用户接受政府电子化服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基于强制使用环境下的相关电子政务系统用户接受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政府电子化服务科技接受实证研究
  
  Chu et al构建了一个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科技接受模型与终端使用者满意度结构的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得出结论发现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有用性、正确性、帮助条件、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等。
  Phang,Sutanto&Li通过对为老年人特定设计电子政务服务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第一,知觉易用性和知觉有用性对决定老年公众使用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影响显著;第二,因特网的感知安全性是知觉有用性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在接受新技术的时候,文化的影响作用会超越一些知觉有用性相关因素。
  张荣芳使用解构计划行为理论,以海关报税为例子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解构计划行为理论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均成立。该模型中的各要素都影响着公众的使用政府电子化服务意向。
  Hung,S.Y.,Chang,C.M.&Yu,T.J.研究了使用者决定接受政府电子化服务的影响因素的文章,用解构计划行为理论系统地假设了影响公众接受政府电子化服务的各种可能因素,并运用实证的方法做出了证明。
  萧健文以解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选网上申办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得出有用性、易用性、态度、外部人际影响、外部影响、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帮助条件、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均为使用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Fu,J.R.,Farn,C.K.&Chao,W.P.在有关纳税人对电子报税系统使用意向的研究中,通过实证,得出兼容性影响知觉有用性和知觉易用性,知觉易用性影响知觉有用性同时影响使用者的行为意向。
  Carter&Belanger在研究政府电子化服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时,从公众的创新、接受度和信任三方面来探讨公众的使用意向,假设并证实了信任因素对使用者意向的重要影响。
  曾裕选取杭州市以及温州市政府网站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公众对政府网站在线办事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提出知觉有用性、知觉易用性、知觉风险性、兼容性、个人创新性、信任、外部影响、人际影响、帮助条件、自我效能、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均为使用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强制使用环境下的科技接受研究
  
  从以上政府电子化服务的用户接受相关实证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的对象都没有考虑强制使用的因素。
  有些研究者认为在强制使用环境下,TRA、TAM和TPB不应该也不能用于预测和解释信息系统的使用行为。TAM的提出者Davis,F.D.预示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增加额外变量使TAM在强制使用环境下也能有效应用。当TRA、TAM和TPB用于预测和解释IT强制使用行为时至少会遇到两个概念上的障碍:第一,如果强制IT使用是一种低意志控制的情况,行为意愿和行为的关系就可能很微弱;第二,这些理论是否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多种类型的IT使用行为尚存在争议。
  此外,还有一些概念性分析的研究也表明:在强制环境下,行为意愿不适于衡量用户心理的接受程度,态度――意愿――真实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不成立。
  Pozzebon提出了将基于行为的理论和结构化理论两种研究分支在定性研究中进行结合,提出一个新的因子:象征接受,指的是个人对某项创新在心理的接受程度。
  Karahanna指出,象征接受发生在实际的接受之前,在自愿使用的环境下,会影响但不一定导致最终的使用行为,而在强制使用的环境中象征接受不能影响实际的使用或接受,但是会影响对系统的导入。
  
  三、象征接受的相关实证研究
  
  从上面关于强制使用环境下科技接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对强制使用环境下信息系统接受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故本部分将国内外关于信息系统象征接受的研究进行梳理。
  Nah,Tan&Teh(2004)对TAM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象征接受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感知兼容性和感知易用性对象征接受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态度间接的影响象征接受;而感知适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则是通过态度来间接的对象征接受产生正向影响。
  Sehumaeher&Moser通过对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证实了Nah,Tan&Teh的象征接受模型对预测ERP系统接受的有效性,其中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兼容性、感知适用性、态度对象征接受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姜江对TAM及TPB等模型进行了拓展和综合,对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的员工应用ERP情况进行研究,共收集133个样本,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象征接受分别受到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兼容性、主观规范以及自我功效等因素的正向影响。
  Seymour,Makanya&Berrange以UTAUT模型为基础,对ERP系统终端用户接受进行了研究,将象征接受因子取代行为意图因子和使用行为因子,实证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计划交流、培训和利益共识是象征接受的前置因子,并且年龄对努力期望与象征接受、培训与象征接受、利益共识与象征接受、计划交流和象征接受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四、以往研究的评论
  
  从以往一些关于信息系统用户接受的研究可以发现,往往注重对相对简单的信息系统或组织内部应用信息系统进行研究,而对公共服务领域信息系统的研究还不多。在少数的公共服务领域信息系统的研究中,研究的对象一般具有自愿使用的特点,未考虑到强制使用的特点,因此理论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其次,过去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用户对信息系统初期的使用、浅层次的使用,关注系统使用的频率,而很少考虑影响用户深层次使用的因素。信息系统应用效益的提高,靠的是后期的深层次使用而不是初期的浅层次使用。用户早期采纳的系统,到后期可能失去了深层次使用的动力,因此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益。
  最后,在一些关于强制使用环境下的用户接受的研究中,大都基于科技接受模型(TAM),对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社会变量较少涉及。科技接受模型具有简洁性和较高的解释力,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科技接受行为的研究中。
  但科技接受模型只考虑了信息科技的一般性特征,而没有明确考虑任何社会变量的影响。因此在信息系统强制使用环境下,有必要引入其他控制变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