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光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个人小档案
吴东山,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总会计师、中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跨国财务管理专家。
詹清荣,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税收保险分部经理,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国际税收管理专家。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制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事实,资本化经营形式已经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经营方式产生变革式影响。新的经济方式,包括证券市场、金融市场及相关监管规则等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运作规则、制度设计、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起到辐射作用。企业发展的内外在原因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催生了以泰罗(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模式,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管理学家的贡献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管理流派,但这些主要是在传统产品经济形态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适应全球化、资本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提炼为“阳光管理”(Sunshine Management)。阳光,其本质含义为太阳光,象征青春活力,蓬勃向上,也有公开、透明、公正之意。“阳光”本身对世界万物生存具有至关重要性,“阳光”完美地、形象地描述新型企业管理的开放性、制度性,较好地体现了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局限性的克服和精华的吸取,较好地象征新型管理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一、阳光管理的生成基础
(一)企业资本的生成、增值、运营是阳光管理的对象
资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载体,资本的形成、交换、增值、实现已经是现代企业运营的新形态。国际上大量的跨国经营都是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资本运营成为现阶段企业市场运作的重要形式。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资本这一形式已经比传统的有形产品更为重要,作为企业获得超常规发展的手段,资本运作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
企业资本运营涉及多个国家,要在不同制度、不同环境下做出相关决策,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制度性问题需要面对,如外汇风险问题、多国融资问题、跨国资本预算问题、跨国税收问题、国际投资环境评价问题、内部转移价格问题等,这些都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和挑战。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要求企业实行阳光管理
从企业制度本身而言,根本性变革在于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为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两权合一”的传统业主制企业的替代。在这一变革的基础上,产生了如何有效控制经营者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西方企业理论的发展,都是以有效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为指向的。
资本市场的发达和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促使企业的“资本家”和“企业家”存在身份的差异,企业的股东与企业经理层及其他员工存在角色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在公司中责任、权力、利益回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引发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制度、监管体系的变革。
这种变革反过来促使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阳光管理提倡用制度化、透明化的治理方式解决“两权分离”问题。
(三)电子商务手段给阳光管理带来管理手段的革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传统企业都在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与世界的联系方式。
电子商务是基于以因特网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的商务活动,其影响领域既包括商务信息、企业管理和经济交易,也包括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交往行为。电子商务为企业的商务活动营造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环境和企业的竞争领域,这是以前传统管理模式的内涵所未曾预测到的全新经济内容,信息技术的革命促使企业管理手段可以实时、动态、可计量,这也是催生阳光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
(四)全球化经济的竞争环境要求有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将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全面地推进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增强了各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因素。
全球化的视野要求跨国公司要从更高更宽的层面来设计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公司架构设计、交易行为设计、资源整合方式安排、预约定价等手段,有效利用全球资源,促成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全球化要求企业既能面对国际化竞争环境的压力,也得应对国内传统机制带来的代价和传统管理方式对全球化经营的不适应。阳光管理模式力求成为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阳光管理的特点、着力点和目标使命
(一)阳光管理的特点
在管理原则上,阳光管理主张和谐性,即投资者、企业家、经理层、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及其他利益主体都从企业行为中得到合适的回报。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阳光管理主张科学性和规范性。
阳光管理主张综合吸取现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并具体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催生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的科学性达到新的高度。
阳光管理的规范性指的是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合乎规范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中,规范性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适应两个基本标准的全球化:一是商品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二是资本计量标准的全球化。在商品的技术标准全球化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ISO9000系列。资本计量标准的全球化,指的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企业在进行财务披露和财务管理时,应以国际会计准则或资本市场所要求的会计准则为约束。
在企业管理控制对象上,阳光管理主张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强调企业管理应将企业作为有机整体来判断,以系统思维来解决企业具体管理问题。完整性、全面性指的是企业管理必须涵盖企业行为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二)阳光管理的着力点
其一,效益与风险。效益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原动力。但有利润就有风险,对风险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必须识别公司各个层面面临的商业风险、政治风险、产业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等,更重要的是要有风险解决办法和应急机制。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于2004年9月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值得借鉴: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国务院国资委已于2006年6月6日正式下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风险管理已从国家制度要求层面启动。
其二,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企业要有长效的发展远景,其关键在于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过于追求短期的“直接性利益”,可能会使企业长期发展的实力不济或与其他利益主体利益分配失衡而导致企业竞争能力的降低;如果过多致力于未来的投入而忽略当期利益的实现,会影响到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利益主体的直接利益,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整体实力和运营能力。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能否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是企业管理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阳光管理的重要特点。
其三,盈利最大化与多赢。大多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主张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盈利最大化”,但在全球化、资本化的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企业各种主体的利益联系、企业与社会的联系已经融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强调投资者或股东的利益分配而忽略其他主体的利益分配,不仅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而且会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影响企业人才资源的培育、影响经理层的凝聚力、影响与本企业有关的产业链的利益实现。阳光管理主张“多赢”来提炼企业利益分配的宗旨,主要考虑在企业管理的利益分配环节,不仅面临企业与政府基于税收的分配,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服务商等相对主体的利益分配,而且还得处理投资者与经营者、经理层与员工等内部利益分配。实际上,这就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直接性要求。
其四,合法性与自主性。自主性是企业管理的应有内涵,也是企业管理层的权力特点。按照市场运营的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企业行为,这本身是企业发展和在竞争中生存的要点,然而企业经营的根本性在于对法律的遵守,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行为是否合法,是判定企业管理行为是否完善的基本标准。
企业管理的自主性表现在对市场的定位、产品开发、融资方案、机构设置、公司架构安排、企业战略的确立、经理层人员和员工的选定、新技术研发、资本运营方案等方面;企业管理的合法性表现在对资本市场各种规范性文件的遵守,对HSE规则的具体实施,对企业行为所涉及相关法律等的遵守,对于跨国经营中遇到的相关国家法律、相关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相关国际惯例的遵守等。
(三)阳光管理的目标使命
在选择企业管理模式时,首先得辨清企业管理是手段,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的发展。阳光管理主张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规范管理过程,促进企业发展”。规范管理过程,要点在于对企业形成、发展的各环节,企业各种内外管理行为、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等都符合法律要求、符合内控要求和其他监管机构的要求。
其一,建立并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阳光管理主张用职权分明、责任明确、实行制度化控制的方式处理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有效分离问题,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权责范围和责任范围。
其二,建立并完善企业(公司)运营过程的程序制度。在资本化时代,与以前时代不同的是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为重要。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所要求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要素成为世界通用的内部控制文件,被各国设计准则制定机构、监管机构、跨国企业等接受和遵守。在规范企业运营过程程序时,应吸收这一制度精神。
其三,建立并完善有限授权制度。集权与分权,灵活性与原则性是企业管理权力分配的难点,也是建立有效的企业运营机制和监管机制的重点。通过有限授权制度,使企业管理的权力范围、责任范围更加明确、公开,也更有利于权力监管。
其四,规范外审制度。引进公信力高的审计机构或其他外审单位,可以有效弥补内部监管的不足,促进企业管理过程和相关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以有效监管企业行为。
阳光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国际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策略,承担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人、资源、市场、社会、国家的和谐统一,使企业成为利润的增长点,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国家税收来源的提供者,最终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阳光管理的核心理念
(一)效率
企业管理中的效率范畴,反映的是企业相关要素投入与其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效率描述企业所付出的投入成本与目标值是否最终实现和该比例是否最佳的状态。企业存在的理由是获取利益,因此效率是企业管理最应关注的指标,它标志着企业是否能够发展,是否有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阳光管理模式所定义的效率已不仅是纯粹的经济效率,至少包括投资效率、管理效率、竞争效率等方面。
投资效率指的是投资者的投入与其所取得的投资回报之间的比例关系,管理效率指的是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成本与其所产生管理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竞争效率指的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同行业其他企业在竞争能力方面的比例关系。
(二)透明
透明意味着表里一致,是资本市场对资本运营和企业信息披露的基本性要求。阳光管理强调透明理念,主要是促进企业适应资本化经营形式的需要。透明范畴要求企业提供进行最完全的披露,让投资者拥有充足的信息用于决策。准确披露信息可以减少投资的额外风险费用、降低资本成本。透明范畴是对市场竞争中不对称的信息披露情况的有效克服,目的在于使所有企业都能在任何市场上参与竞争。
企业管理的透明范畴具体表现在企业管理理念、制度实施和监管,具体管理行为操作三个层面。只有从这三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企业管理的透明范畴,才能真正完整地理解其丰富内涵,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贯彻。
(三)诚信
诚信是被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传统的企业法律精神中,诚信一直被肯定,是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2006年生效的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第五条就直接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中强调诚信,必须建立完全履行合同的制度程序,尽量避免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现象出现;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并突出信用部门的制约作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诚信的底线是法律,诚信不是经营者空头的承诺,而是经营者品牌价值的体现。
(四)和谐
企业管理中“和谐”理念是对企业本质的重新思考,在传统管理学看来,赢利性是企业的当然追求,但社会的发展已经将企业的角色定义为除承担赢利目标和发展目标外,还得承担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要使企业的所有相关者都从中得利,形成“多赢”的利益分配状态。
企业管理的“和谐”理念,要求企业处理“直接利益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时,不仅要追求企业与投资者、管理者、员工的“直接利益者”的企业内部和谐,而且要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社区、政府(税收关系)、社会的“利益相关者”等实现外部和谐。“和谐”理念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处理好企业与企业所在地或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和安全保护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企业与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及其他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
点评:
本文以创新性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角,结合作者多年跨国公司管理的实践和深厚的管理理论功底,提出“阳光管理”(Sunshine Management)为适应全球化、资本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对以产品经济为背景的传统管理模式的“扬弃”。文章从企业管理对象的变化、“两权分离”、电子商务、全球竞争环境等角度阐明了阳光管理的生成基础;指出阳光管理具有和谐性、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等特点,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效益与风险、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盈利最大化与多赢、合法性与自主性等价值矛盾,定位企业管理的目标为“规范管理过程,促进企业发展”;概括了阳光管理的核心理念为“效率”、“透明”、“诚信”、“和谐”四个范畴。这是一篇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将会促进和引领企业管理理论演变和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好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45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