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弊端与设计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鲁曦 王菱艳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近年来,随着高校各项改革以及政府采购、综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务制度的相继实施,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课题。但是目前高等教育投入、财政性资金和非税收入资金的使用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机制,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机制也尚未健全,仍存在以下弊端:
  一、对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当前,大部分院校对于高校财务绩效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单一看待某一目标的层面,对绩效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而不具备宏观长远的目光。比如片面追求教学规模的扩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所争取的政府拨款等等,却没有以高效能,高产出作为衡量优秀绩效的价值标准。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教学质量低下等诸多不良后果。
  二、全国高校缺乏完整、全面、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
  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虽然多而具体,但是利用这些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范围比较单一,单纯追求定量化,缺乏完整性和关联性,如何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绩效的整体评价,以及各个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程度在相关研究上仍然未深入涉及。
  三、现有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的评价工作中,高校财务绩效指标基础数据比较缺乏,评价准确值有待提高,并且未能考虑非财务指标因素。高校经费的投入产出,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因素,非财务指标评价如何进入评价系统,在评价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也是当前指标评价的薄弱环节。
  针对上述弊端,本文对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提出如下构想:首先设立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筹资能力评价指标、资金运用评价指标、产业效益评价指标等五大类指标,在五类指标中又可分设若干单项指标,这些指标将比较全面地涵盖高校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业绩和成果,然后通过综合类比,横向考量各类不同高校的绩效水平,从而得出最后的评价结果。
  1.教学绩效评价指标
  教学活动是设立高校的最初目的,也是顺利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教学活动包含了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并且为社会输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教学优势,专业布局等因素,适度调整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竞争能力。在这一大指标下可以再设立若干单项指标,比如年教学收入额、教学收入同比增长率、教工人均教学收入额等,这些指标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一所学校人均成本水平,人力资源利用等情况,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和考核,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人均资源消耗量,避免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实现学校教学经济效益最大化。
  2.科研绩效评价指标
  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中,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科研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科研成果主要通过承担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及成果获奖等量化指标反映。另外,科研经费金额最为直接地体现了学校的科研能力及科研规模水平。因此设立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指标、科研收入年增长率及科研成果收益率指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反映教师科研经费的支出状况及高校教师人均从事科研任务获得的成果收益。科研收入年增长率用于衡量学校拓展科研的潜力和学校财务管理的效率。科研成果收益率则可以直观地体现高校在科研经费的投入及产出方面的成绩。但运用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是有差异的,理工类院校科研院所比较多,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相形之下文科类院校科研能力较弱。
  3.经费筹集能力评价
  经费收入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后盾和物质保证。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及地方政府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国家及地方拨款包括主管部门拨付的教育事业费、科学科技费用、基建经费等各项资金。财政拨款是学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反映国家对高校办学的支持程度,是衡量学校财务实力的指标之一。学校自筹经费,包括学校后勤、科研技术服务、校办产业以及从社会各界获取的各类赞助与奖学金等款项。学校自筹经费反映了高校通过技术开发咨询、委托培养、成人继续教育和开设面向社会的各类培训班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的规模和效益,有利于补充教育事业经费的不足。自筹经费收入指标占总收入比率越高,说明学校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预算外收入越多,筹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越强。因此经费自筹能力的高低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实力的综合体现。
  4.资金运用评价指标
  资金运用评价指标即资金运行绩效。合理的资金运行评价制度应包括学校收支结构数据对比、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等技术指标。如何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科学安排资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高校对资金潜力的利用和发挥能力,但资金运用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资金运行应遵循突出重点又全面兼顾;果断又谨慎的原则,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资金的正常运转过程中,应建立财务跟踪、分析体制,及时对学校资金运转方式提出合理建议,制定规范模式,利用杠杆原理,规避资金风险;优化资金结构,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资金运作过程受到广泛监督,更趋公平、透明。
  5.产业效益评价指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在运用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的办学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产业效益评价指标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社会的服务和贡献指标。从微观上看,高校开设校办产业,对外提供科研服务,增加的仅是学校自身的经济收益,但从宏观上来看,高校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一方面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回报于社会,为各界的学习需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其相关产业链向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拉动需求,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校的多元化体系逐渐形成,这有助于把高校的教育办学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重功能用绩效指标加以概括,并予以评价。
  综上所述,构建完善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引导高校规范管理,合理筹集和分配资金,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使有限的教育投资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对高校自身改进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还能帮助政府更科学更准确地对教育工作的进行决策,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李洁:高等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J].时代经贸,2006,(10)
  [2] 谢潜:“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再研究[D].天津大学,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5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