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有效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安

  [摘 要]通过课堂问卷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复内容进行调查,得出管理会计是交叉重复的核心,进而讨论管理会计的去留问题,得出肯定结论后,再谈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复如何解决,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会计课程应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成本会计 任务驱动法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目前,这三者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体系方面存在着交叉和重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给会计教学带来了困难。笔者通过向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台科院)会计专业大三的同学(已学过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和任课老师发放问卷,调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在哪些地方存在内容交叉重复,该怎么进行调整。笔者是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者,故本次问卷发放选择在管理会计课堂上进行,在座共有学生104人,共发放104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97份,回收率高达93.3%。从同学们对这三门课程的了解程度分析,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的内容有: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全面预算、责任会计。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交叉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差异的计算、经济批量。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留舍
  从总体来看,三门课程的重复几乎覆盖了管理会计的所有内容,管理会计是交叉重复的核心。三门课程的内容体系是长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三门课程都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容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且每一门课程都一味强调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忽略了与其它课程的横向衔接和沟通,“唯我独尊”,从而使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内容日趋交叉重叠,这种状况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有些学者认为取消管理会计,然而笔者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理由如下:
  1.学科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
  2.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单是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要想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必须拥有实时性、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
  3.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协会和注册管理会计师制度,取消“管理会计”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二、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复如何解决
  基于师生们对本次问卷的宝贵意见,笔者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对三门课程改革的一点看法。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整合的思路如下:
  1.整合的基本原则。当前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教学角度强调三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系统。三学科之间的具体内容不需要泾渭分明,但应明确重点,这样更适合会计学科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2.三门课程内容的重新界定。(1)财务管理。整合之后,财务管理内容主要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及资本结构、企业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与管理,资金需求量预测、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也列入财务管理内容,至于存货管理、本量利分析则并入管理会计。(2)管理会计。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重复的专门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以有利于管理会计对生产经营中的收入、成本进行统一规划和控制,突破成本会计中单一成本控制的局限,谋求企业总效益最佳。将现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资金需求量预测、货币时间价值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这样,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销售量预测、成本预测、短期决策分析、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及责任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发明,凡利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控制的方法都列入管理会计范畴。(3)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基础课程,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现行会计制度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界定,以及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中成本核算应以工业企业经营业务为背景重点讲述会计制度中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如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同时兼顾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
  三、当前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论与企业实践脱离严重。管理会计是一门实用型课程。尤其在高职教育中,其专业定位就是立足于让学生掌握应用型知识。但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却背离了这一宗旨。课程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忽视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并且,理论教学中花了较多时间讲解数理信息型管理会计内容,这些内容尽管理论上完美,实务中却很难应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2.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管理会计教学,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缺乏师生间互动,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学习效果不佳。以我本人的教学经验为例,我校在大三上半学期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总学时56个。其中32个学时讲授,20个学时实训(堂上习题辅导)。大约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有26%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无论对学生灵活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还是日后的实际应用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3.学校普遍对管理会计教学重视不足。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体系的两大构成要素,但因在实务中缺乏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种重视的不足直接表现在教学方面。以台科院为例,财务会计一年总课时144个学时,而管理会计课时总数仅为56个学时,学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度可见一斑。学校的重视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重视度,从而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
  四、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管理会计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当前,笔者所在院校大力提倡开展有效教学,而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标。学生需要理解和把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使之应用于实践。因此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为了使“目标任务驱动法”在管理会计中顺利运行,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任务驱动法”教学离不开好的任务,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一本好的管理会计教材。目前市面上的管理会计教材有的是围绕着任务驱动法编写的,教材的体系就是由几个任务构成,每一任务中都有任务提示,导入案例,知识阐述,任务小结,实训操作等步骤。教师可采用教学资料上的内容给学生提出任务。教师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会计案例,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任务。
  2.分析任务。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5-10人为一组,坐在一起讨论、分析任务,让学生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包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3.完成任务。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各种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效果评价。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相信不远的将来任务驱动法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中会被广泛应用,并能取得很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周 园:如何处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J].江苏科技信息,2009(7)
  [2]韩 卓: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相同与异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3]熊素宜:浅析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7)
  [4]牛彦秀:从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划分看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
  [5]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5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