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桃荣 张宏岩

  [摘要]青海省是一个资源型省份,资源型企业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青海省资源型企业目前仍处在低层次和粗放型的初级阶段,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青海省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认清青海省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提升青海省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青海
  
  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经济与组织结构有机化运作的核心动因,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资源型企业当前和今后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资源型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源的不断减少,要实现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对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具有实际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技创新对资源型企业的意义
  1.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看,科技创新是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源投入量的增长,或者靠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不注重改进经营管理与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等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而实现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是一种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的增长,是所谓的“低发展的增长”。因此,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科技创新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容看,科技创新是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然而,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就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持续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实现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从发展绿色经济的内容看,科技创新是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必须集中科技力量研究如何利用可循环能源和开发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必须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才能快速、有效地建立循环经济,最终促进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4.科技创新是资源型企业根除荷兰病①,打破资源诅咒②的根本保障。
  根据资源地理分布集中度的不同,自然资源可以被划分为集中型资源(Point Resource)和扩散性资源(diffuse Resource)[1]。资源型企业主要是集中型资源,即矿产资源。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以采掘业和出口原材料为主,科技创新能力较低。这样的经济体更容易患上荷兰病,遭受资源诅咒。提高资源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增强资源型企业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环节的优势,尤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因此,通过提高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最终根除荷兰病,打破对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
  二、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就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青海资源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的投入指标,反映企业在与科技创新联系紧密的科技资源方面的投入能力,是决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下面主要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经费、科技机构规模、固定资产折旧[2]等方面进行分析。
  (1)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由表1-1可以看出,2008年青海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每万人中从事R&D人员数明显低于全国,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虽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相对数为394人/万人,远高于全国的82人/万人,但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作为青海的支柱产业,从事R&D的绝对人数仅为350人,明显低于本省394人的相对数,由此凸显出从事R&D人员的绝对数不足。
  表1-12008年全国和青海省大中型企业每万人中从事R&D人员数状况
  单位:人、% R&D人员 从业人员 每万人中R&D人员
   全国 青海 全国 青海 全国 青海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45955 0 3829800 6382 120 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6086 262 1102600 22647 237 11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348 350 285000 8879 82 39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2370 51 2043100 12331 61 41
  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P531、P826、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P313、P431
  (2)科技经费筹集不足
  由表1-2可以看出,2008年青海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2%,低于全省的1.49%和全国的1.64%。
  表1-22008年全国和青海省大中型企业以及部分行业科技经费筹集状况
  单位:万元、%
   科技经费筹集 工业总产值 科技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089 4029335 1.22
  青海省大中型企业 127844 8576526 1.49
  全国大中型企业 52204000 3191139700 1.64
  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P528、P824、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P309、P431、P432
  (3)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高于有科技活动企业占所有企业比重
  由表1-3可以看出,2008年青海省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科技活动企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各自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低于各自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的13.71%、5.19%和2.53%。虽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科技活动企业所占比重高于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1.28个百分点,但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只有一家企业具有科技活动,其绝对数明显偏低。
  表1-32008年青海省大中型企业有科技活动企业的状况
  单位:个、万元、%

   有科技活动企业数 工业总产值
   总计 占总数比重 总计 占GDP比重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 4.35 295521 3.0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 4.35 1736867 18.0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 4.35 916978 9.5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 8.70 1079969 11.23
  其他 18 78.25 4547191 47.29
  来源: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P309、P430
  (4)固定资产折旧率低
  设备新度系数是指设备报告期末设备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值系数,反映设备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由表1-4可以看出,2008年青海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分别为30.53%、39.23%、24.48%和35.74%,明显低于全国。尤其是具有青海优势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低于全国13.85和13.08个百分点。
  表1-42008年全国和青海省大中型企业资产折旧状况
  单位:百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折旧率
   全国 青海 全国 青海 全国 青海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866084 1094 558248 760 35.55 30.5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396159 24172 655173 14690 53.08 39.23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1789 7526 38584 5684 37.56 24.4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440630 47232 2729531 30350 38.53 35.74
  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P529、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P309
  2.科技产出方面
  科技创新的产出指标,反映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果[3]。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下面主要从科技成果产出方面进行分析。
  科技成果产出低
  由表2-1可以看出,2008年青海重大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其它部门,而作为青海资源型部门的采矿业,仅仅占到青海全部重大科技成果的5.36%,远低于制造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14.15%和15.12%。
  表2-12008年青海省重大科技成果情况
   单位:项、%
   采矿业 制造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其它
  合计 11 29 31 134
  比重 5.36 14.15 15.12 65.37
  
  来源: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P428
  同时,由表2-2可以看出,2008年青海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专利申请数仅为制造业的19.3%和22.81%。
  表2-22008年青海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情况
  单位:个、%
   制造业 采矿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合计 57 11 13
  比重 70.37 13.58 16.05
  来源:2009年青海统计年鉴或据此计算P430
  三、提高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选择
  科技创新在实现资源型企业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资源型企业所追求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加快青海省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再创新,推动资源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资源型企业科技队伍建设
  科技进步的基础在于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整体作用的发挥。青海省资源型企业的产业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高学历人才匮乏,并且由于资源型企业本身的行业特性使许多拥有高学历的人才难以引进、难以留住,造成整个资源型企业生产技术及科研水平较为落后。因此,必须加强员工文化、技能、管理的教育培训、引进高技术、高学历人才,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制定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
  2.建立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机构,形成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
  平台
  科技创新依赖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目前,青海省许多资源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科研部门,然而这些科技创新活动阵地仅仅起着实验室的作用,并未对企业科技发展起到规划和管理的功能。因此,青海省资源型企业需要在组织结构上进一步改进,为建立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提供可能的条件。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资源型企业可以将自己拥有的科研部门转化成为企业内部科技创新的一个管理和实施机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完整的、具备一定职能的科技平台,使其成为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使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3.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首先,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向高校和科研院所靠近,及早参与R&D活动,并且,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和开发能力。另外,企业在创新项目上要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布,使企业真正成为项目选择的主体;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要转变观念,树立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思想,积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智力和高新技术上的支持。积极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课题,获得企业的支持,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最后,政府应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现技术创新,提企业高科技创新能力。
  4.提高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在增值税方面,允许对企业的开发费用和技术转让费用等无形资产进行适度进项抵扣;对高科技新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或减免;其次,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这样不仅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性情况,而且也鼓励企业更新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以增强企业研发能力。
  5.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经费筹集渠道
  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支持。应该在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基础上,构建由国家财政投入为引导,同时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另外,还应该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资金。针对青海省的发展特点,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风险基金。最后,还应该逐渐拓宽现有资本市场的范围,鼓励和发展面向企业的资本市场,主动开拓筹资渠道,保证足够的研究与开发经费。
  
  
  参考文献:
  [1] 徐康宁 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7
  [2] 吴贵生 魏守华 徐建国:区域科技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建军 曲波:资源型企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海省为例[M].民族出版社,2009.P203
  [4] 李团团: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技术进步模式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8:51
  [5] 刘小通 宋凡 喻婷: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初探[J].时代经贸.2007(6):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6090.htm